卖面桥村,是宁波市集士港镇的东大门,在联丰路延伸段以及通途路等道路开通之前,是宁波市区去鄞西的必经之路,中塘河穿村而过,辖卖面桥、楼下陈等10个自然村。民国三十五年分属石塘乡、丰惠乡,1949年后建村,1950年为丰成乡第四村,1983年改为村,并改名为卖面桥村。
楼下陈自然村,村民主姓陈,在《鄞州地名志》里介绍说是北宋末年从临海迁来,但村中最有名的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陈槐,其祖居地在古林西洋港村,应该来说楼下陈陈氏是来自西洋港的,而不是直接从临海迁来的(西洋港村陈氏是从台州府临海迁到西洋港的)。
村民介绍说,这是“孝子之门” ,那应该是巡按浙江监察御史萧廪、浙江等按察司副使滕伯轮、宁波知府周良宾、鄞县知县刘惠乔为他敬献的“旌表孝子之门”。
这是陈家“堂檐”,上挂“治朝六杰”匾。陈槐,字公辅,号半湖,浙江省鄞县人,弘治十八年进士,曾任抚州知州、湖广江西等地的兵备提刑按察司副史。陈槐一生刚正不阿、文武双全,正德十四年(1519年),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后代朱宸濠叛乱,危急之中,陈槐与时任都御史的王阳明等一起并肩作战,平定了藩王叛乱;著有《半湖集》、《经书讲略》、《闻见漫录》、《居官政要》等。
这块“治朝六杰”匾是由西洋港祖宅敬立。
这是在西洋港村陈氏宗祠里由西宅楼下陈子孙敬上的“治朝六杰”匾,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楼下陈陈氏是从西洋港分出来的。
“堂檐”前“旗杆石”
另一个“旗杆石”,现已砌在了墙里。
“堂檐”
这是“堂檐”后面
这是第二进
据村民介绍:左侧比较宽的河面原来是“河槽”。
这是与中塘河交界处的“半湖桥”,现为新桥,过去应该是有老桥吧,这个忘记问村民了。
“半湖桥”,陈槐,字公辅,号半湖,弘治十八年进士,这桥名应该是来自于陈槐的号“半湖”。
“半湖桥”前面是卖面桥老街。
楼下陈自然村的其他老宅
砖雕“鱼”
楼下陈小巷
小石狮
卖面桥自然村小巷
卖面桥自然村村民主姓王,清时王姓卖面商人从外地迁入后出资造桥--卖面桥,后以桥名村,这条小巷是连接“卖面桥”的。
据村民介绍:这是”卖面桥“古桥所在位置,几十年前已拆除,在不远处新建了一座水泥桥。
这是新桥
新桥下面还有古桥的桥板
卖面桥老街--东街,右为中塘河。
卖面桥老街--西街
东街上的张家墙门
张(祥)己墙,第二字看大不清。
左侧为张家墙门
张家墙门
王家墙门
王家墙门
这幢老宅叫什么,村民介绍过,我忘记了。
老宅里面保存还不错
这里还有一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