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港村位于古林镇西部,古中路、绕城高速、段梅路、古横路、西洋港河穿村而过,水陆相联,典型的江南水乡,是宁波市水环境示范村、宁波市级"美丽河湖"(西洋港河),村中古迹众多:有鄞西著名的陈氏宗祠及石刻(文物保护单位)、圣旨碑、西洋港徐氏宗祠(文物保护单位)、西洋港桥(文物保护点)和大乘庵等。
宁波市水环境示范村--西洋港村
西洋港村--宁波市职工休闲观光活动基地。
西洋港村大港亭,亭联: 大港秀水美千年 小亭风月醉百姓。
西洋港河:宁波市级"美丽河湖"
西洋港河
西洋港桥和大乘莲华寺
西洋港桥和积善亭
西洋港桥,位于古林镇西洋港村百朗桥自然村,桥重建于1901年,南北跨于西洋港河上,为三孔二墩平梁石桥, 区级文物保护点。
桥额镌“西洋港桥”,上款“光绪二十七年重立”,落款“里人捐资”。
南北跨于西洋港河上
桥西设凉亭(积善亭),面阔三开间,檐柱石柱上有楹联。
亭联
这可能是明代大乘庵的古井
罂湖第一祠--陈氏宗祠
陈氏宗祠及石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古林镇西洋港自然村,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现建筑为清代重建。主体坐北朝南,合院式结构,由门厅、大殿、东西厢房及戏台等建筑构成,石刻放置于宗祠之后。
西洋港陈氏从台州府临海举家迁往此地,已传承三十余代,在明清时,陈氏一派又有迁居河南颖州。
门联刻:祖德追临海, 家声播颖川。
陈氏宗祠,大殿、东西厢房及戏台
古戏台,位于门厅明间后部,重建于清嘉庆乙卯(1819年),在同治八年(1869年)时重修,戏台额“思无邪”,短石柱顶端刻一对台柱石狮,台前石柱对联: 亭坐崇远堂风情醉千秋靓景, 祠拥西洋港陈姓扬万世胜名。
圣旨碑,可惜字已看不清。
圣旨碑,碑首浮雕双龙。
捐助田亩碑记,清道光四年((1824))。
这是陈氏历代职官木匾,收录历代西洋港陈氏功名官级,陈氏家族自宋至元、明、清,共出过三十多位朝廷名官,其中有“五进土”和“六杰”,著名的有元代庆元、台、温路督运总领陈芮,明修职郎陈德成,明湖广提刑按察司副使陈槐等。
这是由西宅楼下陈子孙敬上的”治朝六杰“匾。
这块”治朝六杰“匾是由西洋港祖宅敬立,挂在卖面桥村楼下陈堂檐。
祠后的西洋港文化公园,内有墓道石刻,明代,原位于大乘庵西。
墓道石刻有:文臣、石马、石虎、石羊、望柱。
文臣
石马
石马
石虎
石羊
望柱
望柱的石狮
西洋港自然村内现存老宅很少
西洋港自然村老宅
西洋港自然村老宅
西洋港自然村老宅
西洋港村百朗桥自然村
百朗桥(大宾桥),一桥二名,建于民国三十年,桥墩为老桥墩,桥面已改为水泥桥板。
“大宾桥”这块老桥板还在桥旁,但刻有“百朗桥”的这块桥板已作为普通石材用在其他的桥梁中。
“大宾桥”
桥板上刻有:慈谿钱(?)书,这第四个字看不大清楚。不知是不是慈城的钱罕写的,钱罕(1882—1950),原名保爽,字太希,一字吟棠,宁波市慈城镇聪马桥人,章太炎先生与冯君木先生誉他为“活字典”,从梅调鼎先生学书法,西冷社诸同人誉与任革叔为“ 浙东二炒”,近代金石书画泰斗赵叔孺对钱太希的字评价甚高,晚年隐于慈城。
百朗桥(大宾桥)的桥联
百朗桥自然村村民多数也姓陈,村中的老宅比西洋港自然村的多。
百朗桥自然村的老宅
村民称此宅为“七间头”
“七间头”
西洋港徐氏宗祠,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前面建筑好像是后建的。
西洋港徐氏宗祠,位于古林镇西洋港村仓门自然村,清末建筑,主体坐北朝南,合院式,由门楼两厢及大殿组成,门楼为位于院墙正中,为一道夸雕石库门,大殿为高平房,面宽五间,天井两侧施厢房。
西洋港徐氏宗祠马头墙
西洋港村仓门自然村老宅
仓门自然村老宅
村中公园
丰收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