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壹哥
出品 | 壹条电影
引子
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样,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对国产网络电影,有着不小的偏见。
什么是偏见?无非是,看都不看,就直接否定。
细想想,我的偏见好像和质量高低关系不大(毕竟,国产院线电影整体水准也就那样…),更多可能来自于,网络电影在类型上还是过于单一了,简单总结就是:
反复在怪物冒险、奇幻神话、平民喜剧这三个类型之间横跳。
要知道, 审美疲劳往往是压跨观众好感度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近看了一部新上线的网络电影,倒是给了一些惊喜和启发,一个关键的出发点是:
网络电影与其去和院线电影做类型上的正面硬刚,不如反过来,去做院线电影在类型上的有效补充。
比如一直以来,受限于 “建国后不能成精”这把悬在头顶的利剑,院线恐怖电影一直是烂片代名词,甚至在过去这个10时代,恐怖片已经接近销声匿迹。
那么,在创作环境相对更为宽松的网络电影,试着在这个类型上做出突破尝试,至少带来一些新鲜感,我想是值得期待的。而这部新片,算是开了个好头:
《兴安岭猎人传说》
1.
好一个乡野怪谈
如果要给这类电影定一个细分的类型,我想应该是:
民俗志怪、乡野怪谈。
但这不是过去老港片常拍的那种、以《聊斋志异》为灵感来源的古装志怪片,更像是对我们小时候常看的《故事会》做的加工后再演绎。
这类故事想要讲得漂亮,需要这么几个条件:
首先,要有一个基于现实基础的背景和设定。
东北兴安岭,密林繁茂,物产丰富,满地是宝,加上人烟稀少,天然就是民俗怪谈的富矿。
兴安岭这地方国人皆知,但要说熟悉的可能没多少。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似乎发生什么样的怪事,都不足为奇。而邪乎的传说越多,神秘感就越重。
这就是这个设定最妙的地方。
讲故事,最精彩的,永远是那种 半真半假的。明明知道是假的,却不由得会陷入其中。
比如电影中提及的,藏于深山老林当中、被诸多人马觊觎、能治百病的宝贝“人脸树”。现实中也不是没有长出人脸的大树,当然治病是不可能的。但电影拿来作为一个元素,真真假假的,看的时候代入感就会很强。
包括电影中反复出现的狗尿苔,老猎人刘二爷给出的解释是,这是老林子里的一种毒蘑菇,动物吃了它,排出的尿液产生烟雾,会使人致幻。
我去百度了一下,狗尿苔属于担子菌类,学名是晶粒鬼伞,致幻什么的当然不会,但与酒同食很容易中毒。
正是这样的亦真亦假的、背后满是中国民俗文化的细节,让整个观影过程煞是有趣。
其次,要有一个引发 共情的切口。
这个共情,不一定非得是亲情爱情友情那样的具体情感,或者什么戳心的社会话题。
对一部成败系于叙事精彩程度的类型电影,能够做到勾起观众的部分共同记忆,足矣。
对我个人来说,《兴安岭猎人传说》的共情点,就是那只大马猴。
现实中,大马猴其实就是山魈。但在中国,大马猴似乎就是只存在于专为吓唬小孩子故事当中的,所谓“睡前故事中的固定反派”。
95后到00后这一代应该没这经验了,但我小的时候,的确是听老一辈讲了一些以大马猴为主角的小故事。
比如“大马猴吃人”。
一只大马猴下山遇到个从娘家回来的小媳妇,吃了她之后扮上衣服,又要去吃她的孩子。大马猴很聪明,骗小孩自己眼睛坏了不许开灯,坐在水缸上挡住尾巴,被摸到毛说穿了一件皮毛大衣,还为了防止孩子逃跑把孩子栓到自己腿上。
但孩子还是知道了这不是自己妈妈,半夜借着去尿尿,把绳子绑到一只鸡上,自己则躲到了树上。天亮后,孩子叫来村民,把还在熟睡的大马猴打死了。
这故事其实半点逻辑都不讲,但小时候就是喜欢听,捎带着还被教了遇到坏人不要惊慌,现在回想,妥妥的寓教于乐。
而回到电影中,那只一人多高的大马猴,虽不至于会说人话,却很是通人性,尤其战斗力还相当彪悍。
具体的故事情节我就不剧透了,大家自己去看。只是想说,这些被勾起的童年回忆,还真是美好。
最后,就是要有院线电影难以提供的惊悚刺激。
在很多所谓恐怖片只能当喜剧片看的环境下,网络电影的优势,我觉得就是在这个实打实的惊悚感上。
不单单是故事本身的猎奇,视觉上也要有给人 “浑身一激灵”的那种名场面。
在这部电影里,面无表情的抬轿纸扎人、无限复活的人脸树幽魂、像啃萝卜那样吃人手指头的老太太……
好几个片段,只看截图,都可以说是很瘆人了。
半真半假的,引起共情的,惊悚刺激的。
对一部网络电影,有这样的观影体验,说真的,我很满足了。
2.
好一个野心之作
当然了,电影不是睡前故事,单是故事本身精彩,还不足以称之为好作品。
《兴安岭猎人传说》作为一部电影,还有两点做得非常不错,用一句话总结就是:
有野心,也有将野心落实执行的能力。
一是主题上,电影没有停留在单纯的猎奇和刺激,而是处处在强调 人性的幽暗与复杂。
大家看多了电影电视剧,对“讲故事都是在讲人”这件事,已经不觉得多新鲜了,哪怕是每天看看社会新闻,想必也能对人性之难测,深有感受。
对一部简单直接的网络电影,对人性的呈现,其实也只需要做到这四个字即可。
简单直接。
这其中一个核心逻辑是:
在人性面前,不分贫富贵贱。
穷得兜比脸干净的草郎中,看似懦弱,也会因为钱而背信弃义,甚至杀人;一心只想卖地求财的村长,却也表面看起来憨厚靠谱;从山村中走出去、吃百家饭长大的青年,也可以成长为一个薄情寡义、处心积虑的野心家。
与此同时,最后一代“皇围猎人”刘二爷,又像是人性向善那一面的化身。
他冷静果断、洞察一切,同时又心怀慈悲,怜悯众生。
与他同行的年轻人,显然就是善念传承的代表。
从这个角度,以兴安岭为背景,电影也在传递一种人类渺小、敬畏自然的普世价值观。
第二是技巧上,电影的 三段式环环相扣叙事,很见功力。
关于回环式的剧作,稍有观影经验的人一定不陌生,这样头尾相连的叙事技巧和风格,其实也不需要我多聊,大家不带预期地去看,效果可能才是最好的。
在这我更想说的是:
网络电影想要打破大众的偏见,除了新鲜感,质感,或许才是更重要的。
质感既体现在之前提到的故事和主题,叙事和制作两部分,同样关键。
归结到一点,说白了就是, 创作上到底用没用心,创作标准是否定得够高。
举个最直观的例子:
电影中的三个叙事章节,既独立成章,又在最后合为一体,这是叙事上的用心;
同时,视觉呈现上,那些漂亮的转场画面,包括三段片名出现的美术设计,都能看出背后是一整个团队,在用高标准定位自己的创作。
可以说,有这个意识和自我要求,网络电影在未来两年,很可能会有一个长足的进步,继续刷新着我们对它的认知。
结语
我想,对很多观众,网络电影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仍然是无法和院线电影相提并论的存在。制作条件摆在那里,这个先天劣势,短时间很难改变。
但看看网剧这几年的脱胎换骨,谁又敢说,网络电影的未来,就不会如此呢?
一个行业的进步,靠的就是这每一个看似微小的进步。
比如,一个足以让很多人惊讶的事实是:
《兴安岭猎人传说》在豆瓣,一万多人打出了6.2的及格分。虽然也没多高,但在国产网络电影中,这就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这会是一个量变引发质变的开始吗?我还真是相当期待了。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请设置置顶哦~
如何星标我们:
【壹条电影】互动群
敲级感谢大家对我们【壹条电影】的支持!为了报答大家(认真脸φ(>ω<*) ,我们开设了一个互动福利群,不定期发放各种福利,以及线下活动的通知。
即刻添加管理员ID:【 movielove666】加入壹条电影互动群和胖友们一起讨论电影的声光影!
你们的【在看】是我们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