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壹哥
出品 | 壹条电影
引子
电影院从三月底开始关门,还是早已习惯的、稍有动静先关电影院的清奇逻辑。到4月7号、上周四晚,朋友还跟我说:看样子起码还要再关一周,暂时就别惦记《神奇动物3》了。
话音未落,购票平台来信儿:开门、营业、卖票!
待第二天一早坐进影院,电影还没开始,我心里已经想好了这篇的标题:《我们从未如此需要电影!》。
两个半小时后,这个标题变成了:《活该至此!疫情只是电影崩溃的遮羞布》。
又过了一天,我决定,平心静气,聊聊电影,也聊聊现实。
1.
电影
不同于如今好莱坞多数IP大片,我对《神奇动物3》,是有期待值的。
这期待,一大半来自J·K·罗琳的 作者野心。
她试图,在《哈利·波特》的基础上,为这部衍生系列注入更成人、也更勾连当下的现实表达。
种族清洗、战争狂人、世界的收紧与倒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仇恨……至少看起来,罗琳的野心,宏大、深刻、直指人心。
这也是为何,前两部《神奇动物》,叙事再混乱,人设再敷衍,我都发自内心地宽容待之,并对这个系列的走向报以期待。
具体来看,《神奇动物》系列表达层面,最关键的两大设定,或者说是两大引线:
一是体内长出“默默然”的克雷登斯;
二是读心术魔法师与面包师麻瓜的跨种族之恋。
某种程度上,我愿意将这解读为罗琳精心设计的、表达上互为对照的一体两面——前者是麻瓜与魔法师仇恨矛盾堆积叠加产生的极端阴暗;后者则是打破种族对立、实现友好共存的极致美好。
“默默然”的扭曲、悲剧,和跨种族爱情的温暖、动人,它们就像这个系列的左右护法,共同辅佐着罗琳实现它映射现实的野心。
以此为基础,卖萌抢戏的纽特和那些神奇动物,都不是这个系列真正的主角,邓布利多与格林德沃之间错综复杂的价值观对立才是。
而夹在中间的“默默然”,就是让这对立提升表达厚度的那个关键。
于是,当《神奇动物3》选择将“默默然”这条线刻意弱化、草草收场,同时将跨种族爱情的悲喜无限降智、敷衍了事,前面两部建立起的、所有姑且称之为作者野心的那些亮点,尽数消失得无影无踪。
与此同时,混乱的叙事与垮塌的人设还是老样子,除此之外,就只剩下死忠粉丝才会无条件沦陷的中年卖腐,与尚能博路人粉丝一笑的动物卖萌。
影评人阿郎过去曾这样评价前两部《神奇动物》:
《神奇动物》是一种阔大的空,精美的糙,完整的缺,沉重的轻。
《神奇动物》是一种阔大的空,精美的糙,完整的缺,沉重的轻。
如今,这个系列终于将前面那几个装饰门面的高大上形容词,也一并祸祸干净了。
2.
现实
虽然已经见了太多,但,电影再一次被现实打败,甚至狠狠羞辱了一番。
电影那些设计出来的极端扭曲与极致美好,一旦遭遇坚硬无比的现实,瞬间便裂成了原形毕露的人性碎片。
愈把两者放在一起对比,愈显出 电影之怯懦,现实之冷硬。
电影中,因人性恶而生的“默默然”,濒死之际,被亲爹和亲叔一同救下,得以善终;
电影外,被救护车拒绝的老人,死于哮喘。被网暴“200块太少”的女人,跳楼自杀。
电影中,意与麻瓜开战的格林德沃,和背后法力强大的黑巫师团伙,大战在即却集体失智,随随便便就被一只麒麟主导的荒谬选举搞定,落荒而逃;
电影外,我们压根看不到那个与之对抗的BOSS,更一时无法分辨,那些抗疫中产生的“次生灾害”,到底应该由谁来负责。
电影中,手握玩具魔杖、毫无战力的面包师麻瓜,穿梭于险象环生的魔法世界,身中钻心咒,依然完好无损,抱得美人归;
电影外,身处2022年的国际大都市,普通人竟会被“饿死家中”的恐惧笼罩。
或许,电影中,唯一能与现实产生一致共振的,是那位德国魔法部部长。他“选容易、而非正确”的领导原则,我们中国人,再熟悉不过。
有人说,电影的目的之一就是造梦,用过滤提纯后的美好,让我们在100分钟里忘掉现实的残酷与烦恼。
我说,电影永远是所处时代的那面镜子,它不单单照出最表面的美丑,更映射出时代背后幽深暧昧的人性。
面对日益分裂、崩坏的世界,好莱坞选择在“回避现实”、“讨好粉丝”这条路上一去不回头,这是艺术的倒退,更是电影的耻辱。
3.
众生相
最后,或许与电影无关,但我想记录一些应该被记下的众生相。
顺从。
这是我们千百年来刻在骨血里的脾性,它从来不是负面的。只是每每因此经历灾难时,或许每个人也应该多问自己一句,顺从没错,只是要看值不值得。
恐慌。
当30岁以下的年轻人也开始陷入疯狂囤货的焦虑,只能说,我们另一个千百年来刻在骨血里的脾性——不安全感——终于成功地再次被激活了。
戾气。
自人类有了互联网,戾气便出现几何倍地增长。而过去两年多,非常时期,或许每个人又都或多或少地经历着潜移默化的戾气熏陶。这种异化,悄无声息,害人害己。
大局观。
又一个,千百年来刻在骨血的脾性。或洋洋洒洒,高谈阔论。或隐忍退让,身如蝼蚁。更多时候,它却是那个屡试不爽的流量密码,兼尚方宝剑。
分裂。
异化的结果,就是某种程度上的“精神分裂”。一边转发“国本之争”,一边转发“上海求救”。顺从、恐慌、戾气与大局观混杂在一起,再掺杂些许人性最单纯的善恶,所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过如此。
与此相比,电影,太过苍白无力。
结语
可终究,我们依然无法离开电影。至少我做不到。
如果说《神奇动物3》中,有对当下起到真正慰藉的地方,我想就是结尾了。
相比前面那些虚假做作的造梦,和低幼廉价的价值观输出,电影最后,邓布利多微笑目视着一场普通婚礼,继而消失在雪夜街头。那个小小的背影,才是这个伟大人物整部电影最高大、也最触动人心的瞬间。
又想起他曾在《哈利·波特与密室》的结尾,说给哈利的那句话:
定义我们的,不是能力,而是选择。
这句话,也送给此时的你们。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请设置置顶哦~
如何星标我们:
往期精选
【壹条电影】互动群
敲级感谢大家对我们【壹条电影】的支持!为了报答大家(认真脸φ(>ω<*) ,我们开设了一个互动福利群,不定期发放各种福利,以及线下活动的通知。
即刻添加管理员ID:【 movielove666】加入壹条电影互动群和胖友们一起讨论电影的声光影!
你们的【在看】是我们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