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没那么脆弱,父母的负能量让他们接着,更有利于成长

2020-02-12     皓月长歌正面管教

刚刚看了一篇文章,标题中含有这样一句话“家长不管多累,都别把负能量传给孩子”,对此,我不太赞同。

文章中有这样的内容:

孩子上了一天的学,很辛苦,回到家还要看到妈妈不开心的脸,听着妈妈的唠叨……换做是你,这个家是你每天放学后就想要立即回去的地方吗?

如果我们的劳累成为了刺向孩子的利剑,我们就不再是孩子的亲人,而是孩子的敌人。

我想说:

  • 你的“亲人”和“敌人”的分界限设置地太低了;
  • 你把劳累和唠叨的“攻击性”想得太强大了;
  • 你把“家”太理想化了!家不是只有笑的地方,酸甜苦辣都可以有,而且正因为有各种滋味,生活才更加精彩。

但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

——你太低估孩子的能力,也太高估自己的水平了!


(一)说在前面的话

孩子在0~3岁,生活能力有限,此时的孩子确实需要我们给予24小时的细心照顾。我们需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别把负能量带给什么都不懂的小宝宝。

这个阶段的孩子,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非常有限,有些事你即使想和孩子说,孩子也听不懂。

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照顾为主。


(二)父母不要高估自己的水平!

我想,除了神仙和看破世事的大师之外,每个人都会有喜怒哀乐,都会有正能量和负能量。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和孩子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至少十几年。这十几年中,难道你都要把负能量放在外面解决,回到家就天天保持一副笑脸吗?

反正,我做不到。

曾有一段时间,当朋友圈盛行“零吼叫妈妈打卡”的时候,我相当焦虑。总觉得自己对孩子吼一嗓子,就非常失败,是个坏妈妈,给孩子带来了坏影响, 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甚至一生。

可是,真的如此吗?

如果我们没有一颗接纳自己的心,就强迫自己不去发脾气,不去发泄负面情绪,那么可能会有更糟糕的结果在等着我们。

  1. 不是积累到一定程度,最终爆发个大的,向外伤害;
  2. 就是憋到心里,影响身体,向内伤害。


如果你非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不向孩子传递任何负能量。

那我只能说:

你给自己挖了好大一个坑!

不是自己早晚掉坑里,就是把自己憋疯了。

很有可能你会掉进一个恶性循环:

  1. 不能把负能量传给孩子;
  2. 今天居然没控制住,批评孩子了;
  3. 妈妈内疚、自责、有挫败感;
  4. 这些感受孩子都接收到了,知道妈妈做得不好,有些不满;
  5. 妈妈弥补孩子,孩子心安理得接受;
  6. 妈妈负能量不知不觉增加了;
  7. 又一次,妈妈没忍住骂了孩子,然后又自责、挫败……

如果你都把所有的负面情绪和负能量都忍住了,都憋在了心里没有发出来,那么你要小心的,可能就是你的身体了。


(三)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

我相信四五岁的孩子,已经有了基本的理解能力。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场景:

一个妈妈工作不顺心,回到家的时候心情很烦躁。她忍着不去说,佯装开心地和孩子一起玩。

你们觉得:

孩子感受不到妈妈负面情绪的几率有多大?

——很低很低。


因为孩子是天生的微表情专家!他们一定能感知到妈妈有些不开心,只是他们的表达能力很弱,他们说不出来,但心里都有。

他们会迷茫,会困惑:妈妈为什么看起来有些拧巴?有些矛盾?

这种错误的示范,不但不利于孩子理解负面情绪,如果长期下来,甚至会让孩子形成分裂性人格。

孩子比我们想象中要坚强得多!

当你坦诚地告诉孩子:“妈妈今天有些烦,工作上有些不顺心的事情。孩子,你能自己先玩一会儿吗?妈妈需要安静一下,调整情绪。”

如果你这样和孩子说了,你就会惊讶于孩子接下来的体贴。

我对我的两个孩子都说过这样的话,孩子们都特别贴心地不再粘着我自己去玩,而且让我感动的是,偶尔他们还会故意做一些让我开心的事情,试图帮我尽快好起来。

(四)妈妈接纳自我之后,孩子才能学会接纳自我

为什么有的父母会试图掩藏自己的负面情绪?

因为他们不接纳自己的不开心,他们认为烦躁是错误的,不应该出现的。这种否定自我感受的行为,会同时进入到孩子的心里,当有一天孩子长大了有了这些感受,他们也会认为这是不应该的,是错的,也会进行自我否定。

同时,孩子没有从父母那里学到调整情绪的方法,他们便会进入一个很糟糕的状态。

一边否定自己不能有这些负面情绪,一边没有能力和方法从负面情绪中脱离出来。

所以,我们不要试图在孩子面前掩饰自己,因为你掩饰也没什么意义,孩子心里都明白。同时,你的掩饰还给孩子做了错误的示范,让孩子将来无法处理这些负面情绪。


我们要先学会接纳自己,接纳这些负面情绪,学会与负面情绪共处,学会调整情绪。

然后,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不断做亲身的示范,孩子才有可能从中学到正向面对各种情绪的能力,学到各种疏导负面情绪的方法,让自己恢复到正常状态。

这才是我们应该交给孩子的。

黑夜和白天是相互交替的;

没有哪个世界一直阳光普照,没有乌云雨雪。

同理,正负情绪交替出现也是正常的,我们不需要把负面情绪藏起来,只给孩子看正向情绪。这是不完整不全面的。

孩子早晚有一天会长大,会独自面对世界,会独自面对正负情绪。

当他从温室中突然来到田野里的时候,你不担心他受不了风吹雨打,很快凋谢吗?

所以,一开始,我们就要引导孩子勇敢迎接风雨,而不是只享受阳光。


(五)掌握平衡,适度表达,小心过犹不及!

虽然我们无需刻意隐藏我们的负面情绪,但是我们也不要忽视分寸,为所欲为。

表达出几分,如何表达?需要我们掌握一个平衡。

在孩子能理解和接受的范围内,和孩子表达出来。

比如:有些话,我们一定不要轻易说出口。

  • 如果我们实在笑不出来,不必勉强自己,可以和孩子板着脸,皱着眉头,但不可以歇斯底里;
  • 我们可以抱怨两句工作太多,这一天下来真的好累,但是我们不可以说“都是因为要给你们赚钱,我才要如此辛苦”;
  •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妈妈现在心里很烦,需要安静,等一会再来找妈妈”,但是我们不可以说“你们怎么这么烦人?为什么总是过来烦我!赶紧走开!”

你们能看出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吗?

好好体会,然后好好说话。

因为这就是我们给孩子最好的言传身教。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rtSgQXABgx9BqZZIRy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