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回放
在最新的报道中得知,该名大学生就读于广东某高校,嫌疑人因病在家休学,但其在校期间和寝室室友、同学、宿管关系都较为紧张,学习不愉快。在其父亲与他谈心之后,父亲与校方进行沟通,而他却跑进厨房拿起菜刀冲到家门外。
那是2020年3月15日下午3点40分左右,当时小女孩刘某某和妈妈在小区楼下玩耍,这时犯罪嫌疑人拿着菜刀,从小女孩妈妈背后绕过去,突然将小女孩刘某某按倒在小车上,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大的力气,用菜刀照着小女孩的头连砍五刀,刀刀致命。随后,小女孩便倒在血泊之中,再也没有醒过来。而小女孩的妈妈,被这突如其来的悲剧已经吓得呆若木鸡!转瞬间,母亲和女儿阴阳两隔!
据了解,嫌疑人杨某在“杀人”时并不显示出任何害怕的行为,他嘴里喊道“我不是弱者,我要报复社会”。
(二)这是一场悲剧,无一人幸免
大多数人看到这样的报道,都会非常气愤,包括我。两岁的小女孩,就因为这从天而降的祸事殒命,何其无辜?!孩子的父母、祖父母该多么痛心!
这个大学生,成了众矢之的,说他活该,让给他判死刑的人,大有人在。可是,这个大学生,是行凶者的同时,也是一个受害者,也是另一种可怜人。包括他的父母,即是失职者,也是一对可怜人。
可是,可怜一般与可恨联系在一起,有句老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三)李玫瑾:所有的残忍,都是孤独无助熬出来的!
我很喜欢李玫瑾教授,看过她很多视频,对她的话非常佩服且认同。她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人的胃口是喂出来的。当一个人生病特别难受的时候,想吃的那一口永远是小时候最爱吃的那一口,一般都是妈妈的味道。脾气是淡出来。一个孩子的脾气大小,都是父母给养出来的,观念是唠叨出来的,残忍是孤弱无助熬出来的。无耻,是百般迁就溺爱出来的。”
对她这段话,我深有感触。
如果一个孩子哭了,就有人抱,有人爱,他就不会过分到摔东西、打人;如果一个孩子伤心了,生气了,就有人理解,有人疏导,有人陪他一起面对,他便不会孤独无助,更不会反社会。
如果一个孩子每次伤心的时候,父母都不在意;每一次生气的时候,父母都批评他心眼小,小题大做;每一次失落的时候,父母都说没关系;每一次与同学朋友闹矛盾,父母都说肯定是你做错了,为什么他们不与别人起冲突?……
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到大,他的负面情绪都不被接受,甚至一直被打压和否定,这么长期以往的孤独无助,会将一个人的心智彻底摧毁,将一个人的正能量彻底榨干。
当这个人对外无处求、对内没能力疏解的时候,无数次的累积,最终量变转为质变。好吧,既然你们都看不到我,那我就做个让你们都震惊的事情,让你们看见我,让你们知道“我很痛”!
这个行凶者,既是悲剧的制造者,也是悲剧的当局者。
(四)理解孩子的同时,请培养孩子关系处理能力
关系,从我们出生那一刻起,直到我们去世的那一刻,都在我们身边。关系,在每个人的一生当中,都至关重要。
亲子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夫妻关系……这种关系,都对我们的生活有直接的影响。一个人的交际能力高低,直接决定这个人这一生的幸福指数。
作为父母,我们一方面要学会理解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提高自己i的同理心。因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体会到孩子的感受,才能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从而引导他积极面对生活中的风和雨。我们是孩子的后盾,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
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至少要管住自己的嘴!既然给不了孩子正向的力量,至少不要反复否定孩子,将他往深渊里拉。给他空间和自由,提供机会让他接触其他能给他正向力量的人,从而形成健康的三观,良好的关系处理能力。
每个孩子性格不同,同一件事,这个孩子哈哈一笑而过,另一个孩子可能哭上一整天。如果你的孩子刚好性格内向、谨慎脆弱,不要埋怨,不要否定,更不要说自己命不好!我们既然生下他,就要为他负责,接纳孩子,包容他,理解他,慢慢引导他打开心扉,以身作则给他示范关系处理的方式。
既然待他来到这个世界,就要培养他适应这个世界的能力,尤其是关系处理和情绪管理。
(五)爱孩子的同时,请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现在的父母为温饱发愁的几乎绝迹了,大多数家庭衣食无忧,父母们和老人们都精力充沛,充沛到想为孩子遮挡所有的风雨。
- 孩子在幼儿园遇到麻烦,父母出面和老师沟通,找对方父母算账;
- 孩子上了小学,和同学打架了,父母依然像直升机一样,瞬间降落,帮孩子解决;
- 孩子只要一哭一闹,只要发生冲突,那就是别人错了,你的孩子没一点责任……
可是,父母并不是如来佛祖,无法手眼通天。当孩子们离开我们去上大学的时候,我们便鞭长莫及了。你护着二十年的孩子,拥有着一颗非常漂亮的玻璃心,就这样离开了家,奔向了大学那个小社会。于是,各种挫折,各种麻烦,各种莫须有的委屈,蜂拥而至。他苦闷,他无助,他崩溃……而你们却无能为力。
如果你爱孩子,请学会放手!
将正确的方法教给孩子以后,让孩子独立去处理事情,在各种冲突中磨练自己的心智,在各种风雨中变得更加坚强。
这是个悲剧,但也是一个警钟。
希望更多的父母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意识到孩子“品质”培养的必要性!不要只关注分数、排名和名校,那些真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毕竟, 一个人如果没有品德,无论拥有多精湛的学术、多高级的身份,走到哪里,都终将是一场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