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磨蹭,育儿有方的孙俪也挠头,这些方法比催催催更有效

2019-05-03   教育有想法

文 | 维尼妈妈沐滢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平台和个人转载

好像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小磨蹭。

比如刷牙,早晨起来拿着牙刷坐在那里思考人生,犹豫着要不要把牙刷放进嘴里。然后一点一点舔嘴里的牙膏,直到把所有的牙膏吞到肚子里,再象征性地刷几下牙齿~

早晨6点起床,7点都走不出家门……

又比如写作业,打开书包5分钟,拿出书本10分钟,中途吃点什么玩点什么,真正开始写作业了,又“懒驴上磨屎尿多”。

无数父母抓狂:我说了无数次快点,为什么孩子总是慢吞吞?

教子有方的明星孙俪对这样的事也非常挠头。她曾经在微博上吐槽催促等等和小花的无奈趣事:

孙俪微博截图

想来,明星爹妈也有难解育儿难题啊!

相信父母朋友们都很喜欢用“数123”的方法催促孩子。

这种方式看似很凑效,但我在用了几次以后发现,这种方法出现了一些问题:

父母的态度往往都是在焦急、紧迫的态度下使用“数到三”,时间久了,会无可遏制地变成对孩子的恐吓。

尤其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数到三”不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他在你“数到三”之前,还可以继续犯错——至少孩子是这样认为的。

孩子也会很快学会如何对付家长的“数到三”——他们很快会学会讨价还价,翻白眼甚至顶撞。

因为,他们在催促下有被逼迫感,是不会心甘情愿执行父母的命令的。

到了这个时候,催与不催,效果都是一样的,孩子会像滚刀肉一样让家长“看了就不烦别人”。

赵本山在小品里对宋丹丹说:“你打算用这三个数吓唬我一辈子是不?”

家长用“数到三”吓唬孩子,一旦孩子真的不能被唬住,不少家长更抓狂地无计可施了。

究其根本,这种带有恐吓意味的机械的催促方式,并不能让孩子产生内驱力,不能让孩子产生时间概念,并且很好地管理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完全依靠外力被动地接受。时间久了,会演变成我们常说的“牵着不走,打着倒退”。

相关的绘本《爸爸123》中,小山羊就是一个和我们的孩子一样磨磨蹭蹭的孩子,

绘本《爸爸123》

当他在爸爸一遍又一遍的123中,无奈地说了一句让我们家长哭笑不得的话:你知道吗?爸爸,在学校,我已经会数到10了。如果你想学,我可以教你!这样,我们早晨的时间就会多一些。

绘本《爸爸123》

显然,孩子的童言无忌暴露了我们的一个教育问题:他们并没有真正体会到为什么父母总是在催促,没有对时间的紧迫感,没有养成作息计划。

在想让孩子形成时间紧迫感之前,首先要认清他们的年龄所不能达到的能力,允许孩子“慢下来”,就像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写到的那样: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在父母将心态端正了之后,再引导孩子掌握时间概念,并首先让孩子了解什么是时间,让孩子拥有时间概念。

一般4-5岁的孩子开始学习认识时钟,在此之前,沙漏这种神器是最直观地让孩子感受时间流逝的物品。

首先让孩子认知沙漏是什么,让孩子玩一会儿,盯着漏掉的沙子多看一会儿,然后和孩子一起玩一个沙漏小游戏:”宝宝,这是一个X分钟的沙漏,当沙子都漏掉之后就说明X分钟过去了,那么在沙子都漏掉的这些时间内,我们要不要跟沙子赛跑呢?你抓紧时间刷牙,看是你的小白牙刷得快还是沙子跑得时间快呢?”

并且一定要给孩子一个明确的奖励和惩罚:如果孩子赢过了沙漏,那么可以获得奖励贴纸一张,或者剩下的时间可以让孩子玩一会儿再进行下一件事,让孩子只有支配剩下的时间。

如果孩子输掉了,那么没有奖励贴纸,也不能更好地进行下一项,甚至可能会迟到,那么迟到的话,就要让孩子承担迟到的后果。

对于已经认识时钟的孩子,可以不再用沙漏来引导他们做时间的主人,而是给孩子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

这是我们互动小群体里的牛人妈妈们给孩子制作的作息时间表,丰富又充实

因为孩子也慢慢地有了自己的想法,那么家长们不放用以下方式来引导孩子,摆脱磨蹭的小毛病,做时间的主人,为今后养成高效的学习习惯打基础:

一、问他要怎么办

找一个单独的时间认真地做一次亲子沟通。

向孩子描述眼下的状态以及因为磨蹭带来的伤害和麻烦。问孩子该怎么办?

如果孩子没有想法,那就用“二选一”的办法让他选。

比如:你今天早上穿衣服花了很长时间,结果去学校迟到了。如果不想下次不想迟到,你是想早上早起10分钟?还是在头一天晚上选好要穿的衣服放在枕头边?

这样的交流可能不是一次就能解决问题的,谈不妥,再谈,一定要在一个独立的时间非常正式地与孩子沟通,而不是忙乱的早晨和错误刚犯下之后的唠唠叨叨。

二、承担后果

和孩子约定时间,在这个时间内做完了,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但是约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那么就要承担后果:比如因为磨蹭去幼儿园迟到了,因此没有赶上幼儿园的早饭,不要悄悄地请老师留饭,能饿一上午,孩子没吃的,他一定会记住没饭吃的教训。

三、积极关注

一旦发现孩子没有磨蹭,做得又快又好,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要及时肯定。

家长的每一次鼓励和肯定,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种暗示,暗示他向那个方向去努力。

作者简介:维尼妈妈沐滢 家有4岁女娃 前文教领域媒体记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亲子阅读推广人,亲子共读4年,励志成为“行走的童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