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商场暴打孩子,原因让很多家长头疼,试试这几招比打有效果

2019-04-29   教育有想法

文 | 维尼妈妈沐滢

看到一则视频,真真儿地被吓一跳:

一位妈妈在商场这样的公众场合,竟然骑在孩子的身上打他的屁股。

众人上来劝阻,母亲失控崩溃狂呼“报警”。

孩子被众人从母亲手中劝下,大哭着寻求妈妈的原谅。

什么仇什么怨让母亲如此失态地在大庭广众下揍孩子?

原来,事情的起因是孩子想要买什么东西,父母没有同意,于是孩子便用很极端的手段:头盔砸头、扔头盔等来迫使父母屈服,爸爸几次试图劝阻孩子,都是以孩子的大声尖叫撒泼而终止。

于是才有了妈妈的过激行为。

这则视频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评论区不少网友虽然表示不认同妈妈的教育方式,但是也很无奈——不然呢,遇到熊孩子非要不可,怎么办?

不少家长的留言则一边倒地表示,讲道理讲不听,没办法只好打一顿,打完老实了,过几天又熊上了。

打一顿,真的能够解决问题吗?

从这则视频中不难看出,孩子撒泼用头盔砸头、扔头盔的方式来迫使屈服,说明他曾经用这种方式成功过,而且不止一次。

于是,撒泼成了孩子惯用的伎俩,他深知,只要我撒泼,泼到你们无计可施,那么我就一定能得到我想要的东西。

而爸爸的几次试图劝阻,估计也是之前失败的方式,以前没成功过,今后也不会成功。

猪队友不行,于是妈妈上,这个妈妈的极端方式,最终换来的是孩子的屈服——以暴制暴的屈服,并不是心服口服。

如果还有下次,熊孩子故技重施,虎妈再揍一顿……如此循环往复,非但没有养成孩子对欲望的克制,还会加重孩子的心理阴影和负面行为——非暴力不合作

我曾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讲座中曾经讲过类似的问题。我从她的讲座内容中总结了一些精华,结合对自家孩子的了解,写下几点方法。

这个方法适用于6岁前的孩子。

1、带离现场,一对一教育才有效

当孩子撒泼的时候,不打、不骂、不生气、不怒吼,也不用听路人甲说什么(因为这时候路人甲是最喜欢上前指指点点充当猪队友的),使出浑身力气抱起来离开现场,回家或者去一个没人的地方,让孩子哭够闹够,释放当时的情绪。

这或许会给妈妈们造成不小的难度,因为我曾经背着很重的妈咪包,抱起30多斤的撒泼哭闹的女儿,她像一只不安分的八爪鱼一样在我怀里大哭大闹,我硬是把她带离了现场抱到了没人的地方让她冷静冷静,太累了,真是再重一点都拖不走。

但是,也只有“一对一”的教育才有效果。

最好的方式是回家,让孩子在房间里任凭他哭够闹够,父母不要离开孩子身边,就看着他闹,陪伴宝宝的同时让宝宝释放情绪,但是不对他的任何情绪行为做出回应。

2、平静地等孩子哭完,在帮他梳理情绪

给孩子时间让他把情绪发泄出来,接纳他所有的情绪。在这个过程中,不加以评论,这个时不要再对孩子说:

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你怎么这么任性。

这些评价性的语言,都是不负责任给孩子贴标签的行为。

等孩子哭够了、情绪平复了,再很正式地和孩子谈为什么不给买的问题。

让孩子用语言表达,给孩子提供一个诉求的机会,并且鼓励孩子:只要你能清楚地表述,只要孩子的理由可以说服爸爸妈妈,可以来选择性满足你的要求。

孩子一言不合就撒泼打滚的生理上的原因,是这个年龄大脑中的前额叶皮质还未发育成熟,无法自主调节情绪。

父母帮助孩子梳理情绪,帮助孩子说出情绪,引导他想表达的诉求,能够对他们的大脑发育起到非常好的促进效果。

3、教育孩子的过程,要温和且坚定

不少妈妈担心孩子哭闹的场面失控,于是用吼叫等方式试图“镇住”孩子,效果不佳万般无奈,会像开头视频中的妈妈一样,认为孩子“打一顿就好了”。

但这些行为只能加重孩子的哭闹,使得场面变得真正的失控。

妈妈在这时候一定牢记四个字:心平气和。

孩子哭他的、闹他你的,我关注但不随便评论,也不煽风点火,我坚持我的想法。

如果妈妈们觉得孩子是对要买的东西真的喜欢、真的需求,可以在和孩子心平气和之后,适当满足。

我经常反思,孩子想要的东西,究竟什么该买,什么不该买,究竟如何才是适当满足?

这或许首先和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挂钩,因此不能一刀切。

李玫瑾教授的讲座中,认为这样的满足比例是3:1(三件事满足一件事),我经过实践觉得是可行的。

我家4岁女娃,也曾经出现过不给买就一哭二闹三打滚的现象,我采取的态度就是拉到没人的地方温柔且坚定地冷眼旁观,事后讲明原由,鼓励她说出想买的原因。

后来我发现,她对那些花花绿绿的玩具甚至其他诱惑开始懂得控制和挑选,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想要的。有些东西她是真的喜欢,而且说明理由她为什么想要,很好,我必定满足。

4、未必立竿见影,坚持就会有改变

这个方式是因孩子而异的,有的孩子使用一次这个方法就会有很明显的效果,但是有的孩子可能需要父母们反复多次,不要因为一次失败了就放弃。

只要爸爸妈妈坚持自己的态度,给孩子释放情绪和说话的机会,慢慢的都会有很大的改观。

作者简介:维尼妈妈沐滢 家有4岁女娃 前文教领域媒体记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亲子阅读推广人,亲子共读4年,励志成为“行走的童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