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里有谁不讨厌你?”你以为影响孩子一生的,只有原生家庭吗?

2019-07-18   教育有想法

童书 | 故事 | 儿童心理 | 家庭教育:童书八点


文 | 维尼妈妈沐滢

阅读需5分钟

(一)


刷短视频的时候,看到一位在外留学的小哥哥对着镜头的独白,获得35万点赞,句句戳心!


“我真的觉得,学生时代遇见什么样的老师和同学,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性格。我初中的时候是个小胖子,成绩也不好,老师一直不是很喜欢我,初一有一次因为我迟到了,她做了一件事情,我到现在也忘不了,她当着全班人的面叫我起立,从最后一排走到了讲台上,然后她转过身,对所有人,她问:班里有谁不讨厌你吗?”

截图来自@Sean的留学日常

这位小伙子至今都无法忘怀那时在讲台上每一秒,班级里跟他要好的男生没有半点犹豫就站了起来,接下来,同学们陆陆续续地站了起来。

同学们给他的鼓励,让他觉得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不受欢迎的人。


可能这一幕连老师都没想到吧!

老师或许会以为全班同学鸦雀无声地坐在下边看着,然后她继续她的教(xiu)训(ru)。


我觉得这个小伙子是幸运的,他有一群有主见有义气的朋友,有一个人为他站起来,他就能在今后的人生中获得自信,感受到自己依旧被肯定。

这份肯定会给一个少年巨大的鼓舞,这的确能影响一生。

所以,他至今依旧无法忘怀同学给他的肯定,语气中充满了感恩。


(二)


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如他这般幸运。

我想到了一位小学同学。

这个孩子,姑且叫他小羊吧!

有的孩子天生自带可爱光环,老师长辈看了就喜欢,很可惜,小羊不是。

他长的不起眼,穿着也比较邋遢,最重要的是,学习成绩始终班级垫底。

老师们都不喜欢他。


在小学生的眼里,老师相当于权威,被权威排斥,自然也在同学中不受待见。

有一次小羊没完成作业,担心受罚谎称没带作业本,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他一顿之后,对着全班同学说:今后谁也不许跟他玩!撒谎的孩子,人品有问题!谁不许跟他说话!

老师的话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圣旨。

他低着头回到座位上,一上午都没抬起来……

本来就不被重视的小羊,自此在班里更被孤立。


其实,虽然是小学生,私底下也会议论老师对待的不公,我们几个要好的女生偷偷说,每次看到小羊垂头丧气就觉得他其实挺可怜的。

有时看到他书包没扣上想去提醒,就很快会被班里长的高大的男生拽回来——老师说了,不许跟他说话!


这种被孤立的现象,直到有一次他被校长在全校大课间的时候点名表扬才得以缓解。

那一次他值日,把班级分担区里谁都不愿清理的落叶全都扫得干干净净。

这一幕被校长看到了,校长觉得这个孩子做事认真,任劳任怨,就在全校大课间的时候把他请上讲台。

这其实不是他第一次站讲台,但以前都是当众挨训。

他以为自己又要被骂,低着头在讲台上等着挨批,没想到听到的却是校长的点名表扬。

他的头才慢慢抬起来,那是我们看到他第一次抬起头站在讲台上。

小学毕业之后就各自分道扬镳,我也不知道小羊后来的发展如何。


成长的过程中我的耳闻目睹沉淀下了很多思考,我们总是会对打在身上的拳头这种直观的校园霸凌感到愤恨,但其实,言语的伤害和行为的孤立,更伤孩子的心。

而且在这种冷暴力中,包括老师,包括孤立这个孩子的我们每一个人,就像雪崩时的雪花一样,没一个人是无辜的。


(三)


我们总说,最影响一个人的,是他的原生家庭。

但除了家庭因素之外,其他环境因素也会左右一个孩子的人格发展。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除了家庭之外,接触时间更多的就是校园,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老师、同学是他除了父母以外接触更的人,这些人,尤其是让孩子视为权威的老师,同样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没有孩子不会在意老师的评价。


都说时间可以冲淡一切,但孩提时代老师的影响,真的无法让时间冲淡和抹杀。

感恩和仇恨都会越来越深。


电影《老师的恩惠》

曾经有一部韩国恐怖片《老师的恩惠》,多年后重聚的学生们各怀鬼胎,其实都是因为老师曾经的斥责和羞辱而心存复仇之心。

可是他们却都在聚会中接二连三的被杀掉了,真正的凶手最后只留下在轮椅上忏悔不已的老师,冷酷地告诉她真相:她就是组织这场聚会的人,而她也是当年在班级里被老师带领着全班同学孤立排斥的孩子。


这虽是一部极端且恐怖的电影,但现实中却也发生类似几十年后复仇老师的耸人听闻的事件。


不久前,河南发生了一件“学生20年后偶遇老师并殴打老师”的事件。

一个中年男子在半路遇到自己20年前的老师,在确认是其老师之后竟然对他进行掌掴殴打,目的是为报20年前老师在教他的时候,曾经对他进行过体罚和打骂。


这件事也引发了网友们热议,难道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孩子就不许说,不可以责备吗?


(四)

教师惩戒权的边界在哪里?


我们总谈在家庭教育中的可行方法,父母教育孩子、批评孩子要就事论事,而不妄加主观评价,给孩子不负责任地贴标签。

在批评孩子之后,通常给出一个或两个可行性的方法,让孩子二选一,并且为选择的行为承担后果,有进步时及时予以鼓励。

其实,在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中同理。


班级里有各种各样的学生,每个孩子形成他自己的性格、行为都与他的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有极大的关系。

没有孩子生来就是“坏蛋”、“笨蛋”。


教师的惩戒权应当有一个明确的限度,可以给犯错的孩子以警示,但不能上升到人身的侮辱。

号召全班同学都来孤立一个孩子,也根本不是行使“惩戒权”。

上升到孩子人品的评价和人格的羞辱,都只能是一个老师的主观偏见和发泄,这就跟家长因为生活压力而将怒火无端地发泄给孩子一样,都不过是拿“惩戒权”、“教育”当借口而已的发泄!


包括我在内,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遇到“一个手中有戒尺,眼里有光芒”的老师,因为不是每个孩子都像视频开头的那个小哥哥那么幸运。

希望每个孩子长大以后回忆起那个伴随他某一阶段成长的人,是希望长大后成为老师那样的人,而不会是满满的愤恨和无法与过去和解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