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
研究了一辈子中国教育的朱永新,在他 61岁的时候,在中信出版社出版关于未来教育趋势的《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
“我这本书表面上写的是未来教育趋势,其实是我关于中国教育改革的方案。这些年,我发起民间教育改革实践,一直努力做关于未来学校和未来教育的探寻。”
《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是朱永新几十年来从事教育研究的成果,不仅涉及基础教育,也涉及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不仅涉及学校教育,也涉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终身教育。从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从教师队伍到评价体系,朱永新全部进行了预测和重构,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6月24日晚上,我在北京专访了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教育学家朱永新。
“我们已经来到了教育大变革的前夜,推开这扇门,就是一个新的世界。教育变革不像社会变革那样有强烈的人为干预色彩,但是我们可以主动迎接、主动介入通往未来的教育趋势,这个趋势就可能会向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 朱永新对我说。
最让朱永新骄傲和自豪的,不是民进中央副主席,不是副市长,也不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而是他做了20年的“新教育实验”。
作为教育学者,老师,才是他认可的身份和价值。也因为教育,朱永新先后获得“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中国教育60年60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等荣誉。
在苏州市副市长的位置上,朱永新推动苏州在全国率先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全免费。针对应试教育里发现的种种问题,朱永新还以个人身份,发起 “新教育实验”,强调教育的价值不是考试,也不仅仅只是找工作谋生的工具;而是人生的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1999年,常州的湖塘桥中心小学,邀请朱永新到这个学校去指导工作。到了这所学校的时候,朱永新把多年来对学校的理解和认识、思考,与那里的教师进行沟通,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同。校长奚亚英校长决定在学校实施朱永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我刚去湖塘桥的时候,这个学校还是两排破旧的平房,教师也是以农村的青年教师为主体,奚校长也是从农村体育老师刚刚升职担任校长不久,但是她们有激情与梦想,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精神面貌也有了深刻的变化。”
2000年,朱永新将自己在湖塘桥的思考和在各地的讲演整理成一本书,叫《我的教育理想》。这本书阐述了我的理想,如我心目中好的学校是什么样,好的老师应该是什么样,好的校长应该是什么样,好的父母应该是什么样,等等。这本书出版后,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好评。
“很多教师跟我讲,这本书点燃了他们心中沉睡已久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激情,但也有老师看了这本书以后很困惑,‘朱老师你讲得很好,我们看了以后很振奋很激动,但是现实的教育生活不容乐观,我们只要一回到学校,沸腾的热血就冷却了,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我们戴着镣铐在跳舞’,没办法。’
我想,既然大家认为这些理念是对的,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把理想变成现实呢?我一直认为,在任何状况下,任何制度下,教育都是有空间的,都是可以探索的。教育的智慧,就在能否在制度中寻找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2002年6月,朱永新建立的“教育在线网站”正式开通。网站一开通,就受到一线老师的热烈追捧,短短一个月,注册会员就达到5000人,远远出乎他意料。现在这个网站已经有35万教师会员,3万多教师开设了教育博客,网站因此被誉为中国教师的精神家园和中国教师最大的培训学院。
“我开设满意意识到互联网的作用,我的博士生李镇西和苏州一批年轻教师鼓动我上网,他们对我说,在现代社会,一个好的教师,一个好的学者如果不懂得利用网络传播自己的理念,如果不懂得利用网络学习先进的思想,就不是一个现代型的教师。后来,我被他们感动了,就办了这个网站。”朱永新回忆。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要把教育理念变成行动,必须要靠现实世界里的学校,去实施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朱永新选择了苏州昆山玉峰实验学校,这所学校是小学初中一体化学校,非常合适做实验。
“当时我没有选最好的学校,因为如果新教育实验放到最好的学校,它不能说明问题,因为好的学校,可能它本身基础就很好,再去做锦上添花的工作,不能证明新教育理念。也没有选最差的学校,因为最差的学校,也面临很大的风险,没有激情,没有想做事的校长。”
为了推动实验,朱永新在昆山玉峰实验学校召开老师、家长座谈会,进行教育动员,争取大家的理解和参与。昆山的一些校长看到了朱永新的演讲内容,也要参与,然后朱永新就成立了“新教育试验”联盟。
“我不是中国教育界最有学问的人,但我是与教师们走得最近的人,近到可以听到他们的呼吸声。每天早上当我打开教育在线网站,很多短消息就会跳出来,我知道老师们在想什么,知道他们的的喜怒哀乐。”
2003年7月,朱永新在玉峰实验学校召开了全国新教育实验的第一次研讨会。这次会议,来了将近500人。“当时有一篇报道说这是一次“中国教育的丐帮会议”。所谓“丐帮会议”,因为这是民间的,以农村的困难学校为主,一批有激情的有理想的学校校长参加了这次会议。
2004年, “新教育实验的推广研究”课题,得到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的批准。当时,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知名的教育家陶西平先生说:“新教育实验会像一条鲇鱼,把中国教育这缸水搅起来!”
2006年7月,在北京清华附小、中关村一小和六一中学,召开了新教育实验的第六届研讨会,这次研讨会被媒体称为“新教育实验的进京赶考”。这次会议上,朱永新提出“新教育试验”的目标:“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专业团队开始组建。
经过20年的发展,“新教育实验”的研究和推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全国有150多个区县教育局、5200所实验学校参与实施“新教育实验”教育体系。
“2008年,日本学习院大学出版的《沸腾的中国教育改革》系统介绍了新教育实验; 2014年,新教育实验入围卡塔尔基金会评选的“世界教育创新奖”(WISE)15强。2016年4月,我应邀在哈佛大学中国教育论坛和麻省理工学院的中美教育论坛上做讲演,介绍‘新教育实验’”。
朱永新对我说:“我搞教育改革,只是想告诉大家,义务教育可以做得更好。我们完全没有必要采用大家所诟病、所抱怨、所批评的以分数为主导,以考试为目标的这样一种教育模式,完全可以让孩子们学习得更幸福,更主动,更积极。
朱永新的作家梦没有实现,却传给了儿子朱墨,儿子替他实现了。
朱墨在在复旦大学,师从陈思和教授,读文学方向的博士。读到最后,却不肯写博士论文》。拒绝去大学当老师,也不肯去杂志工作,留在家里,当了自由撰稿人,写作和翻译。如今,已经翻译了七本书。
“他不肯写论文了,他说好无聊,没意思,坚决不肯再读了。他说人生健康第一,运动减肥、控制饮食,体重减掉一百斤,从260斤变成150斤。我问他怎么养自己?他回答:我就在家里写作、翻译,做自由工作者。”
不工作的儿子,已经给出版社翻译出版了七本书,现在家里写一本书《失重》,内容是关于自己减肥的经历和为什么放弃读博士的故事。”
2007年12月起,朱永新任民进中央副主席,后来又当了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从 2013年3月至今,任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
在这些岗位上,朱永新提出的关于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立国家翻译院、加强教育立法、设立国家阅读节等提案,都获得政府部门采纳。
“这些年来,我先后提交了近200个提案与建议,我提出的许多建议,如关于免费义务教育的建议,关于建立国家阅读节的建议,关于改进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建议,关于加强文化立法的建议,关于善待代课教师的建议等,也被媒体、社会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其中一些被正式采纳,转变为国家的政策。”
不管参政议政的工作有多忙,朱永新都没有放下“新教育”试验的工作。每一年,他会在全国奔跑,考察100多所学校的教育工作。
四十年的教育工作,朱永新笔耕孜孜不倦,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16卷“朱永新教育作品”文集,出版第二年就被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出版公司,美国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公司,买了版权全部翻成了英文在国外出版。
马上,商务印书馆将出版朱永新的一套文集,也是16卷,内容完全和人大版16卷“朱永新教育作品”文集不同。采访前,朱永新送了我他再版的新书《我的阅读观》。
“‘新教育’发展到现在,远远超出了我最初的期待。一项实验,一个行动,能够改变那么多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那么多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那么多学校的发展模式,这是作为一个学者的最大幸福和快乐。
但另外一方面来看,我们还是戴着镣铐在跳舞。因为它是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下、现有的学校框架下进行局部改革,离我的教育理想还有很大距离。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努力地探寻未来教育的发展,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彻底、完全的实现我的梦想,办出我在《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里描述的,属于未来的理想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