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届糖尿病先进技术与治疗大会:盘点全球血糖管理新热点

2020-03-07   糖尿病同伴

转自《国际糖尿病》,原标题:全球血糖管理新热点,尽在ATTD 2020

作为全球范围内最有学术影响力的糖尿病技术盛会,第13届糖尿病先进技术与治疗大会(ATTD 2020)近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办。我们感动于国内临床医护持续奋战在抗“疫”一线,隔离病毒不隔离关注,我们连线海外进行持续报道,以期给广大读者带来全球血糖管理新热点,了解全球学术新动态。

大会学术交流中关于新技术和新指标的热点不断,共计有超过40篇大会海报聚焦在血糖监测新技术——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Flash Glucose Monitoring, FGM)和血糖管理新指标——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TIR),其研究热度可见一斑。


  • 网罗过去一年,全球研究者关于持续葡萄糖监测技术有哪些奇思妙想?
    • TIR与HbA1c相关度是否被进一步验证?
    • 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是否能带来改善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和社会经济学效应的双重获益?
    • 扫描式葡萄糖技术在特殊人群是否带来额外获益?


    本篇将就这些热点话题,给大家一一追踪呈现。

    研究热点速递

    个体化的TIR带来更精准的预估HbA1c

    • 一项国际糖尿病闭环研究试验[1]入组168例T1DM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第3和第6个月的HbA1c,依据每日TIR对血红蛋白的糖基化和清除建模。一半患者使用人群模型,然后对使用患者第1次HbA1c来进行个体化建模,发现使用个体化模型的糖基化的平均误差绝对值从0.43%降至0.25%,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从6.1%降至3.56%,相关性R值从0.77增至0.93。研究者认为,TIR提供了高精度的HbA1c评估,因此在研究和临床实践中是HbA1c的可行替代选择。



    持续葡萄糖监测技术带来更多临床获益

    1

    使用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改善患者HbA1c


    从证据走向实践,扫描式葡萄糖监测这项新技术已在全球广泛应用,此次大会连续发表多个国家的重磅真实世界数据,不断坚实的验证该项新技术的在全球的实践使用。


    • 瑞典国家糖尿病研究中心开展了一项队列研究[2],对39,554例18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使用瞬感前后6个月的HbA1c进行比较,使用FGM 3~9个月后HbA1c显著下降。尤其对于首次使用的人群,T1DM患者HbA1c下降0.44%,T2DM患者下降0.67%。可见,使用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有助于改善T1DM或T2DM患者的HbA1c控制水平。



    • 德国一项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3]入组131例T1DM和176例T2DM成人患者,发现采用胰岛素治疗者初始使用FGM后的3个月出现HbA1c下降,T1DM患者平均下降-0.75%±0.15%(P<0.001),T2DM患者平均下降-0.52%±0.11%(P<0.001)。尤其对于基线HbA1c>7.5%的T1DM患者,HbA1c平均下降-1.36%±0.34%,T2DM患者则平均下降-1.16%±0.38%(P<0.001)。该研究显示,使用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3个月后患者HbA1c明显下降,且平稳超过12个月。



    • 无独有偶,一项研究[4]入组101例年龄>16岁的T1DM患者,均存在低血糖风险[1周>4次低血糖事件,1次严重低血糖事件,1天>6次自我血糖监测(SMBG)]的研究发现:由3名糖尿病教育护士组成2组,教育患者如何使用FGM,之后分别在3、6和12月记录其如何使用FGM和血糖数据如低血糖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发现,患者血糖监测满意度提高,生活质量轻度升高。在6个月时,严重低血糖事件减少,HbA1c改善,TIR增加。
    • 此外,西班牙一项研究[5]结论同样显示,从糖尿病门诊纳入35例年龄>18岁的T1DM患者,65.7%为男性,平均年龄48岁,糖尿病病程23年,94.3%使用MDI,5.7%使用胰岛素泵。6个月后,低血糖中位时间减少23.5%,血糖变异性下降4.1%。结论认为,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有助于T1DM患者血糖控制。

    2

    DCCT/EDIC研究数据显示,在老年T1DM患者中需要关注并重视降低餐后高血糖和夜间低血糖


    • 765例参与DCCT/EDIC研究的患者,盲法佩戴瞬感至少6.5天(平均11.9±1.9天),这些患者平均年龄58.9岁,53%为男性患者,糖尿病病程36.8±4.9年,HbA1c 7.8%±1.2%,日间平均血糖173.1±38.6 mg/dl,CV 42.6%±7.5%,TIR 51.4%±14.8%,TBR<70 mg/dl为8.2%±7.3%,TBR<54 mg/dl为3.5%±4.6%,TAR>180 mg/dl为40.4%±18.1%;夜间平均血糖更低159.3±43.1 mg/dl,CV 43%±11.3%,TIR 51.7%±17.5%,TBR(<70 mg/dl)为13.1%±12.9%,TBR(<54 mg/dl)为7.2%±9.3%,通过换算平均HbA1c日间和夜间分别7.9%和6.9%。结论显示,在老年T1DM患者中需要关注并重视降低餐后高血糖和夜间低血糖,而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无疑给此类人群的血糖监测带来了便利[6]。

    3

    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可以改善T1DM患者的心理健康和治疗满意度


    • 一项为期12周的前瞻性研究[7]纳入33例年龄14~21岁的T1DM患者,其中10例使用胰岛素泵治疗,23例使用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MDI)治疗,均采用传统指血监测。基线时,所有患者都在指导下佩戴FGM。12周后对患者进行糖尿病治疗满意问卷(DTSQ)和WHO-5幸福指数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与基线相比,12周时,患者DTSQ所有项目和和WHO-5幸福指数均显著改善(P均<0.001)。DTSQ总分从基线时的平均14.4±6.5分增至12周后的32.1±1.8分。WHO-5幸福指数从基线时的45.1%增至12周后的93.6%(P<0.001)。因此,对于使用胰岛素泵或MDI的患者,与指血监测相比,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可大大提升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幸福感。


    • 一项葡萄牙真实世界的研究[8]纳入41例T1DM患者(61%女性,平均年龄42.8±12.1岁,糖尿病病程1~53年,平均HbA1c 7.6%±1.2%)和23例对照者(52%女性,平均年龄42.8±16.1岁,糖尿病病程1~40年,平均HbA1c 7.1%±0.7%)。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T1DM患者使用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 6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EsDQUOL显著改善。

    4

    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改善患者健康状况,改善糖尿病并发症和社会经济学效应


    • 一项荷兰前瞻性全国注册研究[9]纳入1365例糖尿病患者(5%男性,平均年龄46岁,77% T1DM患者,16% T2DM患者),使用FGM 12个月后,HbA1c从8%下降到7.6%。尤其基线HbA1c>8.6%的患者HbA1c下降更明显,达到-3%。精神评分量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EQ直观模拟标尺(EQ-VAS)和健康调查12条简表第2版(SF-12v2)精神评分分别平均改善0.03、4.4和3.3。绝大多数患者自我报告预后指标好转,6个月内工作缺勤率和年度因糖尿病入院率显著下降,分别从18.5%和13.7%降至7.7%和2.3%。
    • 更引人注意的是,今年还发布了一项回顾性观察研究[10],发现使用持续葡萄糖监测技术可以降低患者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包括那些平时监测指血糖少的患者(一天少于4次指血监测)。统计纳入7648例T1DM患者,急性并发症从0.37起事件/患者-年降到0.15起事件/患者-年,其中4211例既往一天测血糖<4次的患者,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从0.43起事件/患者-年降到0.18起事件/患者-年。1129例T2DM患者急性并发症从0.23起事件/患者-年降至0.1起事件/患者-年,其中836例既往一天测血糖<4次的患者从0.22起事件/患者-年减到0.11起事件/患者-年,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



    特定人群的使用经验


    1

    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在T1DM年轻患者的经验分享


    • 一项入组67例T1DM患者的横断面研究[11],患者年龄在13~19岁,至少使用FGM监测血糖6个月,结果显示:95.5%的受试者强烈赞同FGM比指血痛感轻微;94%强烈同意FGM传感器便于佩戴;47.8%强烈同意FGM传感器隐蔽性好,不会引人注意;70.1%称佩戴期间不会造成任何皮下不适;80.6%称扫描不会被人发现;89.6%感到日常活动不受影响;91%强烈同意FGM传感器与其生活方式非常匹配;89.6%称读数过程不打扰日常生活;76.1%非常想与他人分享FGM使用经验。因此,该研究证实,T1DM年轻患者对FGM的接受度非常高。


    2

    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在T1DM患者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中的观察研究


    • 不同运动对T1DM患者血糖稳态的影响一直缺乏量化研究。一项对6例男性(平均年龄36.7±6.1岁,BMI 25.1±1.8 kg/㎡)使用弹力带进行每周3次HIIT研究[12]发现,在运动前2周(基线)、开始HIIT的头2周(初期)及12周运动后(终期),患者的TIR值无显著下降,低血糖时间无显著变化,证实该HIIT研究的安全性。



    总结


    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作为近年来糖尿病领域的黑科技,被业内人士誉为血糖监测领域的“Game changer”。从技术的迭代,性能的提升到引发学术界关注热潮的TIR,直至患者血糖改善、高、低血糖减少等临床获益的实现,一路硕果累累,今年的ATTD上更是呈现井喷之势,足以见得对该项技术的认可。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在疫情和感染防控的双重背景之下,医疗操作必须更加严格规范,最大限度的保障临床医护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减少交叉感染风险,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体现出诸多优势:降低医护人员的血糖监测工作量,减少血液及体液暴露风险,兼顾血糖监测管理和感染防控的双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