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上次有位妈妈私信给我,讲到自家的孩子老是爱乱发脾气,而且软硬不吃。
"孩子今年才6岁,一生气起来就歇斯底里,哪怕是软下身段去哄他,又或者是拿起鸡毛掸要打,他都是那么的生气不肯轻易妥协。我承认小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成年人也有情绪崩溃的时候,但是年纪这么小,就敢跟我们父母发脾气,真的是前途堪忧!"
其实很多父母觉得孩子生气是很不对的,但是我们人都是需要去表达情绪:悲伤、快乐、难过和愤怒。再者,不能随意给孩子贴上标签,暴脾气不听话等。
也不得不说,孩子有的时候乱发脾气或者是大吼大叫,这些不良的行为都很容易就点燃了我们生气的开关。一旦我们也和孩子一般失去自控开关的理智,那么双方都会陷入一个僵局。
当务之急,我们父母要做的其实只有两点:第一是读懂孩子真正的内心需求;第二是给予孩子行为上的及时反馈。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人类的三个基本的需求:1、爱和归属感 2、自控感 3、胜任感。
如果人的三个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生活的满足度就会下降,回忆一下我们发脾气的原因。压力大,被背叛,不被理解,遇到不开心的事情而自己无能为力等等。
简单一句话来讲,孩子和我们成年人一样,在小小的世界里,同样会出现很多与能力不匹配但是无能为力的事件。这就会产生挫败感。
我们来代入生活:
第一种爱和归属的需求,表明孩子需要陪伴和关心。
如果父母一直忽视孩子,孩子感受到不在乎和可有可无,则会将委屈和恐惧的负面情绪统统发泄出来。
第二种自控感的需求,表明孩子需要按照自我的意愿做事。
当孩子玩积木、拼图、玩泥沙、看书等;如果父母强硬的干预或叫停,孩子都会生气于你干涉了他们的生活。觉得父母没有给予相应的尊重和理解。
这也就是普遍的:为什么你可以玩手机那么久,我就看一会也不可以?
第三种荣誉感的需求,表明孩子有能力完成想要做的事。
当孩子重复的做一件事,或者是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但是依旧做不好;一种叫挫败感的情绪萦绕着孩子。
既然我们已经顺利的找到了孩子生气背后的三种心理需求,那么我们就要进行下一步,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自家的孩子到底是因为什么而生气和乱发脾气?
父母平时可以做一些小记录,注意孩子什么时候最爱生气,在什么情况下爱乱发脾气。给孩子生气的程度和频率打个分,隔一段时间还可以给孩子看看。
就好比,当孩子早上乱发脾气不肯起早餐,我们就得想想是不是起得太早,孩子没有睡醒,所以有起床气?
当我们有了上面的长期记录,那就好办了,我们可以观察找到共性。摸清楚孩子爱生气的规律,在什么时候最容易被激怒。就好比如,孩子是个乐高迷,如果父母没有经过他的同意,就将其按照父母的意愿拼好,那孩子就好像被领域被侵犯的狮子。这就是孩子的一个生气开关点,一碰则燃。
这是最简单的最后一步,也就是对应我们上述所讲的三种基本需求做选择题,根据孩子的表现和生气的原因来那一类是他们缺乏的需求。
那我们已经做完上述的步骤,找到了孩子最终生气的原因,那么接下来就需要父母的聪明才智来很好的关上孩子乱生气的开关。面对孩子的气鼓鼓,你可以:
我们不能去大声的指责,可以为孩子平复和控制情绪。如果孩子还是继续的生气,不听你的劝说,那妈妈就可以让孩子意识到我也被你整的生气了,蹲下来和孩子平等的心灵交流。"你看,你的生气跑到妈妈这里来了,不如我们先深吸一口气,然后在呼出来,我们先冷静下来。妈妈也不生气了,我们一起将生气赶走好不好?"
最后得让孩子为自己生气的后果负责,比如将摔烂的杯子捡起来,将弄乱的玩具收拾好,去像被自己伤害的人道歉。
只有先让父母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然后才能更好的着手去引导孩子的愤怒,帮助孩子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绪。
既然我们知道了孩子是因为三个基本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引起的爱生气,那我们就对症下药,事半功倍!
1)给予陪伴和关爱
给予孩子一个相亲相爱,和蔼有爱的家庭环境至关重要。因为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孩子的一辈子,而不幸的童年则需要一辈子去修复。不单单是指父母对于孩子的关爱,还有父母之间亲密的爱,爸爸妈妈能够和睦,也是对孩子最大的礼服。
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准备晚饭的食材,多问问孩子在学校的趣事或者是最近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发现孩子比较沮丧,更加要好好陪陪孩子。
晚上的时候,可以一家人聚在一起讲故事,进行角色扮演也是个不错的选择!高质量的陪伴和日常一些不经意的礼物或惊喜,都会给孩子带来浓烈的爱意。
2)尊重孩子
这需要我们高度的积极关注,面对孩子的挫折和失败,我们不能去嘲笑和消极的评价。"你看,我就说你做不好,何苦去找这个苦头呢?"被最亲近的否定自己的努力,内心是很难受的,也会燃起一股无名之火。
本来孩子舞蹈练习的挺不错了,但是家长怕孩子会骄傲,于是就鸡蛋里挑骨头,久而之久,孩子的付出和人格没有得到尊重,也就失去了想要去做的欲望。
3)放手也是一种爱的方式
随着孩子年纪渐长,他们想要更多的自己做主的权利,比如能够自己选择穿这件红色的外套出门;等会吃不吃水果;又或者是等下是看电视还是看绘本等。这些都会提升孩子的自主感,我的事情我做主。
当然了,我们强调的是合理的满足孩子的需求,如果是太过份的需求,父母可以第一时间表示拒绝。比如玩火,玩水,玩电;吃过多的甜食和烧烤类;明确的告知孩子:
"吃太多的糖,牙齿会被虫子吃掉,以后就会牙疼,牙齿还会变得黑黑的,就不好看了!""你看,这个新闻就是说小孩随便下水洗澡,然后就淹死了,水有的时候也是很危险的!"
了解到父母的担忧,也就没有那么容易失控。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的表达,很多妈妈面对孩子的爱生气,软硬不吃,操碎了心。但是很多复杂的事情背后都是简单的成因,只是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看待,遵循上述的方法,快速的找到孩子生气的开关,关掉吧!
我是奶果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于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