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吧,汕头!

2019-11-04   城市论剑

文丨王鸭梨

字数丨2300,阅读约需5分钟

广东省第三季度各市GDP 最近陆续公布,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格局基本不变。

深广佛莞四大金刚的经济增速都保持在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以上,粤东西北地区则依然萎靡无力。除了阳江之外,粤东西北地区其它所有城市,经济增速竟然无一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

粤东西北地区依然看不到任何振兴发展的迹象。

图表来源:南生

《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今年年中出台的时候,粤东西北地区很多城市还一度振奋鼓舞。尤其是汕头、湛江两大省域副中心城市,更是被赋予了支撑引领区域发展的厚望。

谈到未来的远大目标,我们总是踌躇满志。回到现实的时候,往往却是灰头土脸。

我们重点来看看汕头吧。作为中国最失落的经济特区,前三季度GDP才1977亿元,仅增长了6.1%。

这样惨淡的数据显然难以支撑得起堂堂中国经济第一省的“副中心”的门面。

汕头,真的该醒醒了。

01,一个勉强跻身全国城市百强榜的经济特区,到底有多失落?

汕头人总有说不完的骄傲,也有道不尽的失落。

在中国第一批四个经济特区里面,汕头的起点并不比深圳、珠海低。民国之后,广东都督府下设潮梅镇守使,汕头作为粤东中心城市已经初现雏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汕头更是跃升为全国第三大港口城市、全国十大商业城市之一。

汕头

1982年,汕头建立经济特区之后,一度吸引了大批的侨资、港资、台资以及世界各国的外资,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盛行、诚信缺失等原因,当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实现经济腾飞的时候,汕头经历短暂辉煌之后便日渐陨落。这座盛产首富的城市,已经与任何一座普通城市并没有什么区别。如今汕头人均GDP只有四万出头,不足深圳的四分之一。

前不久公布的“2019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汕头仅排在第98位。

由于经济实力不断下滑,这个老牌的港口城市已经跌出中国主要港口城市的榜单。交通运输部公布的全国29个主要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数据中,汕头榜上无名。中国海关总署主办的《中国海关》杂志公布的2018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排名中,汕头同样榜上无名。

我们再看一个数据,可以看出这座老牌商贸重镇的衰落程度之深:

2018年,东莞的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3万亿元。汕头,则只有 84.28亿美元,不足600亿元,也就是说,不足东莞的二十分之一。

02,十六年之后的汕头,能赶得上今天的佛山吗?

如何缩小区域发展的巨大差距,这是广东近年来致力解决的一大难题。

为了提升粤东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汕头被确立为广东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

为了落实省委的战略部署,今年7月,汕头出台了贯彻落实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方案,从交通设施、产业发展、制度改革、规划建设、教育医疗、人才引进、平台建设、开放创新、社会治理等八个方面,提出了汕头建设省域副中心的行动方案。

在这份行动方案中,汕头也提出了“万亿GDP”的目标,不过是等到16年之后——也就是到2035年,大致达到目前佛山的水平。

重任在肩的汕头要迎头赶上,显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如何加快发展?修路是摆在首位的任务。“八项行动”的首个行动聚焦的便是“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均衡通达程度”,其中提升汕头与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水平更是重中之重。

为了提升沿海经济带东翼中心城市发展能级,汕头还提出打造三个“高地”的目标,分别是区域人才高地、区域教育高地、区域医疗高地。这或许是汕头基于自身实力设定的一个务实目标——“产业高地”始终是汕头小心翼翼地回避的一个目标。

虽然拥有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中以科技创新合作区、汕头临港经济区等一批重大产业平台,但汕头产业目前仍处于“小、散、乱、污”的发展阶段,尚未真正形成产业集聚发展的格局,难以真正成为粤东地区强有力的产业辐射中心。

今年前九个月,汕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2.9%,比上年同期回落6.8个百分点;总产值同比增长2.4%;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5%。在增加值中,轻工业增长1.6%,重工业增长6.7%,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0.4%,股份制企业增长4.0%,民营企业增长3.7%。

几乎所有的数据,都显得那么疲软无力。

03,粤东振兴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有大哥的名头,却无大哥的实力,这或许是汕头最苦恼的地方。

大哥萎靡不振,小弟也跟着垂头丧气。今年前三季度,揭阳仅增长2.6%,潮州增长5.3%。

揭阳前几年经济总量一度直逼汕头,不过近些年的差距又逐渐拉大。今年前三季度,揭阳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3.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4.4个百分点。其中,民营企业下降4.7%。七大支撑产业“四升三降”。“四升”是:纺织服装业增长1.4%,金属业增长6.7%,食品业增长0.7%,电气机械和设备业增长5.6%;“三降”是:化工和矿物加工业下降0.1%,制鞋业下降8.9%,医药制造业下降34.3%。

一个令人胆战心惊的数据是:揭阳的大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大幅下降了21.0%,降幅比上半年扩大11个百分点。

实体经济增长乏力,那怎么办?只能想办法扩大投资了。今年前三季度,揭阳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7.70亿元,增长13.2%——这大约是揭阳唯一拿得出手的一个主要数据了。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扩张,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124.58亿元,增长33.0%!

但这种四五线城市的房地产,狂飙突进的背后也许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前三季度,揭阳全市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184.23万平方米,下降9.5%,降幅比上半年扩大了1.8个百分点。

实际上,在房住不炒的定位不会改变的背景下,一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多数已经不同程度地回落,靠房地产已经很难支撑一个地区的发展。

对于苦苦找不到实体经济发展新亮点的粤东地区来说,未来的振兴发展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汕头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