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2点抓住男女老少的胃,西式炸鸡也不敌,这道“焖鸡”不太闷

2019-08-31   希妈厨房

靠2点抓住男女老少的胃,西式炸鸡也不敌,这道“焖鸡”不太闷!

关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朋友们都知道,最近猪肉涨价了,有些地方的猪肉涨幅达30%,涨幅之大,让人咂舌,于是大家把目光转向了其他肉类,其中,鸡肉是不错的选择,据悉,地球上鸡的数量是人的3倍,所以,少了猪肉,我们还有鸡肉!

对于鸡肉的多样吃法,中国人有绝对的发言权,看看我们的八大菜系,风格各异,自成体系,因烹饪方式不同,只吃鸡这一项,就各具特色,或清秀婉约,或威武霸道,如川菜有椒麻鸡、口水鸡、砂锅焖鸡、宫保鸡丁等,粤菜有各种花式炖鸡汤、白切鸡、豉油鸡等,还有叫花鸡、大盘鸡、德州扒鸡、三杯鸡……更多菜系的鸡肉做法一时都数不完。

翻遍全国各地的鸡肉菜谱,我们发现,各地虽然都有自己的代表性“吃鸡”方法,但是焖鸡却像一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在很多省份都有焖鸡这道菜,只是做法在细节上略有差别,焖鸡的魅力在何处?

炸鸡”不敌“焖鸡

有人运用大数据分析了肯德基的搜索指数,跟以往对比发现,肯德基的指数在中国渐渐呈下滑趋势,而从2012年至2014年,一道鲁菜迅速在中国的大街小巷扩张,有异军突起之势,那就是“黄焖鸡米饭”。

提起黄焖鸡米饭,现在大家都不陌生,之前的黄焖鸡,默默无闻,当你意识到感受到它的存在时,才会恍然大悟,黄焖鸡已经悄悄融入市井之中,随处可见,客流云集。

炸鸡为什么不敌焖鸡,说到底还是饮食习惯的原因,炸鸡最初传入,有着一时的新鲜感,渐渐的,还是中国居民的传统饮食习惯占了上风,而且焖鸡非常适合家庭制作,做法也简单,一锅热气腾腾地饭菜上桌,一家老小的口味都可以满足,喜庆又热闹,非常符合中国人对于一家人“团圆”的执着。

焖鸡之“妙”

俗话说“老牛吃嫩草,吃鸡要趁早”,为什么说吃鸡要趁早呢,如果鸡养得太老,鸡肉很柴,只适合用来炖汤,所以吃鸡要趁早指的是要吃嫩鸡,黄焖鸡选用的就是嫩鸡,诀窍之一就在“焖”这个词上。

对于肉食来说,如果不是它本身肉质鲜嫩,煎炒更能让它散发香味,而炖汤相对而言会让味道寡淡许多,但是炖得越久,肉香更浓,肉质软糯,而“焖鸡”把煎、炒、炖这几种的优势融合到一处,先加入酱料翻炒出香味,再加水和鸡肉一起焖煮,让其充分入味收汁,出锅的时候,香气四溢,鸡肉软糯香醇,再加上一碗浓香的米饭,浇上浓稠的汤汁,就如冬日里的暖阳,贴心到胃里去了。

焖鸡的做法有多种,无非是在食材上略有差别,如茶油焖鸡、板栗焖鸡、香菇焖鸡、黄酒焖鸡等等,以下是一般的家庭焖鸡做法,可以根据各自口味进行调整。

家庭版焖鸡的做法

【所需食材】:清水、半只鸡、食用油、几粒冰糖、姜片、生抽2勺、老抽1勺、蚝油2勺、料酒1勺、干香菇5朵、半个土豆、红椒1个、鸡精和食盐适量。

【制作过程】:

第一步:选鸡肉,我选的是三黄鸡,三黄鸡比较容易买到,很多有名的鸡肉菜式都用三黄鸡制作,因为三黄鸡的鸡肉嫩滑,大小合适,味道鲜美,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选鸡肉的时候,要观察鸡肉是否清爽干净,有无浑浊的液体或者异味,在大城市生活,想要买到正宗土鸡有点困难,选三黄鸡不错。

鸡肉洗干净后,放入开水中焯水去除血水和浮沫。

第二步:锅中热油,放入几粒冰糖,用小火把冰糖炒化,炒出焦糖色,一定要用小火炒,大火炒出来的冰糖会发苦。

冰糖可以提鲜,同时可以上色,让鸡肉焦黄好看,是“色香味”中不可缺少的调料。

冰糖炒化后,接着倒入焯过水的鸡肉和姜片。

第三步:把鸡肉翻炒一会后,加入1勺料酒去腥,然后加入香菇片和土豆等配菜,也可以放板栗,然后加入生抽、老抽、蚝油调味。

第四步:把调味料和鸡肉翻炒均匀后,倒入快没过鸡肉的热水进行焖煮。

第五步:快收汁的时候,加入切好的红椒,把红椒炒软后加入一点点食盐和鸡精炒均匀,然后就可以出锅了。

出锅之后,可以摆个盘,撒点香菜葱花,这下,不仅内涵有了,颜值也有了,看着让人食指大动,汤汁把调料的咸香都带入到鸡肉中,又把鸡肉的鲜美带到了汤汁中,汤和肉互相成就,完成了这一盘肉食大趴体。

烹饪小TIPS

1、焖鸡的汤可以不用完全烧干,留一点汤汁浇饭吃非常不错,汤汁和鸡肉是焖鸡的两大特色。

2、个人觉得香菇宜用干香菇泡发再用,比鲜香菇更香。

3、加水焖鸡的时候,不宜加冷水,冷水让让鸡肉口感受到影响。

家庭版焖鸡做法非常简单,靠味道很足的汤汁和软糯的鸡肉抓住了男女老少的胃,所谓“焖鸡”一点也不闷,加的青椒红椒没有太大辣味,一家老小都适合,中秋团员在即,大家不妨在家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