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男女爱情发展到需要结合到一起时,最终是要实现婚姻家庭的,这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所必然产生的最基础社会结构。但婚姻是否永远能保持婚前的爱情、性爱是否能永远维持情爱、两者间的孩子是否能把一个家庭“拴牢”等,这些问题是人们困惑已久,也希望能得到正确答案的大问题。社会因每个家庭稳定而更加稳定,一个家庭因追求幸福而反作用于社会。
一个家庭是经济和人的结合体,理论上认为:一个家庭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体。而人和精神是创造财富的实体和动力,任何财富来源无不是因为人的因素而获得。所以,一个家庭要以人为本,才是一个家庭和谐、美满、幸福的基础。暂时的经济穷困不代表未来永远的穷困,暂时的经济富裕不代表未来永远的富裕。因而,家庭中的夫妻相处,最看重的应该是人,而不是经济;最应该追求的应该是精神,而并非是物质。对待一个人的评价,一定要有眼光和远见,不能以眼前人衡量他(她)未来的价值,而是要以未来的他(她)来衡量眼前人的价值。
既然婚姻是要看重人,就需要看重人的方方面面。婚姻是社会需求的产物,和谐的婚姻是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和谐的家庭毕竟是夫妻之间的和谐。所以,家庭关系的讨论,绝对是对人的讨论,这里只研究夫妻之间的微妙关系。那么婚前是爱情,婚后是不是更需要感情?
这是当然需要的,但前提是不能过多的考虑物质享受带来的快感,而是意识形态中必须要有经营感情的观念,夫妻双方都必须刻意的把过去爱情的种子,让它发芽、开花、结果,把爱情继续延续到家庭的感情当中来,让感情带来精神上的快感,这才是夫妻间维护一个家庭和睦的学问。
爱情是个人意识幻想,性是生理本能。夫妻间的恩爱与幸福,是离不开生理本能需求的,而性爱是夫妻追求感情的本能。性爱是夫妻感情的催化剂,缺少性爱的感情是很勉强的外在行为,很难促进真爱。但反过来说,如果夫妻间仅仅存在性爱,会不会存在真的感情呢?也有可能存在感情,这是生理的自然反应,但不一定存在幸福。性行为只是普通的动物行为,人是有思维意识的高级动物,只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带来幸福,两个人的感情才能天长地久。否者,即便会有感情也是不会长久的。
所谓幸福家庭是指一个家庭:夫妻间时刻能保持的一种关爱,而且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行为。无论是物质享受还是精神享受,夫妻间都能达成高度共识,并且生活中能时刻理解对方。无论贫富,只要把精神享受放在第一位,即使再贫困家庭,能懂得精神上的快乐大于一切,就可以弥补经济基础的不足,同样会是一对幸福的夫妻。并且“家和万事兴”,在精神统一配合下所产生的动力,也能促进经济上的改变。因此,夫妻间促进精神快乐,是建造和谐、幸福家庭和恩爱夫妻的一项重要工程。
当幸福与性福不能统一状态下,如果非得二选一先选择一样的话,则力求还是选择幸福。因为有了幸福有可能会带来性福,而单纯追求性福,而缺少幸福,是很难延续长久性福的。有的夫妻之间有一方性能力不行,但可以慢慢调理,更需要幸福的温馨来体谅。要明白,性福只是幸福的一部分,而幸福才是夫妻间完整生活的全部,要想达到两者间的统一,必先选择幸福。婚姻安全只能由一个家庭是否幸福来判定,性福是没有话语权的。
一个幸福家庭,性为始、爱为果,婚姻是我们保护孩子的手段,而性完成了开始的使命后,又成为了我们给婚姻解压的舒缓的阀门。婚姻是社会需求产物,爱情是个人意识幻想,性是生理本能。他们之间是否有一致性?不一致时,如何平衡?最好的办法是学会统计每日幸福指数,每日查看各种指数是否是平衡发展,包括了性爱和谐指数等。如果性爱指数偏低,就得在这里进行协调。其他指数也同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