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采访几位80后、90后的人,问他们:你们的婚房是用自己的钱买的吗?恐怕十有九个人会回答婚房是父母帮助买的;如果问问几位闲置在家的年轻人:你们不出去挣钱,生活没有来源怎么办?回答可能会是惊人的统一:父母一切都会包办的,不需要我们操心。
这些80后、90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是当时中国家庭的主要结构,三口之家或四口之家是普遍现象,家中最多也就两个孩子。对于两个人抚养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家中的宝贝。甚至还有很多家庭,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参与管顾一个孩子,一个孩子相当于六个人来伺候。在这样家庭中,孩子自然养成了娇生惯养的习惯,生活中的一切都有人包办,自己什么也不会,长大后自然很难自立。
表面上,这类孩子是很幸运的,钱来伸手饭来张口,不需要学会任何生活能力。但这只是单指生活在家中情况,孩子一旦进入社会什么也不会,即使勉强愿意工作,也会频频调换工作,高不成低不就,最后是不愿意工作,或者恐惧工作。为此,这类孩子又是最不幸的,很多孩子几乎成为“半残废”,不仅不能为社会带来价值,反而还会成为社会的累赘。
很显然,把孩子培养成这幅模样的,罪魁祸首是孩子家长,当初的疼爱实际是在慢慢扼杀孩子。如果能考虑到孩子的未来,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必须要让孩子经历一些风风雨雨的摔打的,苦练才能成钢。首先,孩子的家长就该读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书,而不是沉湎于什么《弟子规》教育,必须要在精神上和肉体上双向磨炼孩子。
尤其是90后,这代人没有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财富波的几次到来,这些孩子都还小,错过了几次大的机会。而等到长大,也有创业的欲望,除了什么都不会外,竞争又在加剧,已经没有太好的机会了,只能靠工作的收入来养活自己。但遗憾的是,这代人喜欢赶时髦,加上攀比心理,经不起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的诱惑,很多人背上了大额的内债和外债。
想还债吧,没那么大能力,不还债吧,债务公司催得紧,如果是本金滚本金、利息滚利息,这辈子也别想还清楚。精神压力很大,有的人甚至走上了绝路。这个是谁造成的?家长的不良教育养成了孩子的好逸恶劳,社会的不良宣传养成了孩子的不思进取。
有句话这么说“习惯成自然”,指的是一个人一旦一种习惯养成,就能成为一种自然行为。
如果是一种良好习惯,生活中的一切行为都是积极的、思维是向上的,而积极的、向上的行为不用督促就能自然按照标准去做,直到坚持做成功。有这样习惯的人,是要被恭喜的,这辈子肯定会有建树,不需要任何人的操心。
而反过来,如果粘上了不良习惯,生活中的一切行为都是消极的、思维是向下的,而消极的、向下的行为不用多教自己也会自然生成,直到最后堕落。要想改掉不良习惯难度很大,是需要有一定毅力和学会自控能力的。如同戒烟,烟瘾是习惯造成的,成为一种自然行为,没有毅力和自控力是很难戒掉烟瘾的。自然行为一旦形成,很容易控制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行为,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是让亲人很操心的一类人。
是上坡难还是下坡难,这个问题根本不用思考,走下坡路要比走上坡路容易得多。不良习惯的人正是走下坡路的人,即使不想走,顺着坡就自然能溜下去。如果改成走上坡路,走惯了下坡路的人就感觉太难了。
有个二十多岁的女大学生,所有衣服、袜子都是妈妈给洗,她只负责把衣服放进盆里。就连洗澡也是妈妈帮助把全身上下洗干净。这个妈妈的教育只会给孩子说一句话“你什么都不要管,我来!”。结果,在学校必须要自己动手生活了,下的面条都不知怎么捞起来;第一次自己坐长途车,甚至都不知道怎么进检票门,因为之前都是爸爸妈妈带着她走的,她自己从来不关注。
还有一对近三十岁的小夫妻,没有一个人工作。生了两个孩子,全是两边父母包办看养。为了能让他俩有收入,两边父母投资给他俩开了个饭馆,本来生意很不错,俩人每天累得精疲力尽。如果俩人就此挺能下去,不仅得到锻炼还能有不错的收入。遗憾的是,在两边父母不知晓情况下,把饭馆给盘出去了,开馆前后不到三个月。至今在家无所事事,既不愿带孩子也不愿工作,整日赋闲在家,每天所要做的就是上网玩游戏,并且还赌上了。
“烂泥巴糊不上墙”是这代人的真实写照,也是社会的一个棘手问题。溺爱等于杀人、无能等于脑残。兴趣培养、特长和技能教育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