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直销模式,有可能被其他模式替代

2019-04-24   先锋独创

经过了近三十年,直销的传统模式还适不适应时代发展,还有没有可能成为未来商业趋势?

答案是:直销的传统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更不可能成为未来趋势。

至于直销人还在乐观的认为,这种直销有可能会爆发,一定能成为未来的商业趋势。这只是直销人的自我欣赏、“夜郎自大”和“固步自封”的表现。几十年来,这种表现成为直销业的“通病”,也是直销人“自以为是”的精神支柱。

而直销的真正问题,有几个直销公司愿意认真面对呢?不过,如果面对这些问题,仔细分析下来,意味着传统直销是根本走不下去的。那么这里不说直销太多的问题,我们只选择两个重点问题说说,就足以说明如今“步履蹒跚”的传统直销确实很难再走远了。这两大问题,正好击中传统直销的两大“软肋”:运作系统老化、产品虚高不下。

一、系统老化,与时代发展“脱轨”

面对面沟通,以及谋面成交,是传统直销运作不二的法则,也是直销收入来源的主要方式。这种“法则”和“方式”在直销业被称作“零距离”接触,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客户亲临现场,观摩产品示范,以及事业解说,被认为是有“亲近感”和能观察客户的真实反应。

换句话说,无论产品还是事业,是需要说服才能成交,而当面“说服”更有说服力,这种模式被错误的理解为“分享”。而真正的“分享”含义是不需要有说服力的,只是把信息传递给身边的人,接到信息的人是能积极的、主动的接受“分享”的。特别是“分享”包含着助人为乐成分,目的性是很小的。

在这种模式下,经销商和客户都处于被动局面。经销商把说服客户当做硬仗来打,客户又始终感觉是在被“忽悠”。这一对矛盾被直销写进教科书,把市场运作如何对付客户作为重点技能。因为在疑问没有解开前,直销的很多真话是没有市场的,比如讲解事业,直销人是不能把真实情况透露的。包括直销中的诸多问题,就连经销商自己都没搞明白,比如直销与传销的敏感关系,除非客户不问则已,如果问起来经销商会越讲越乱。

这种被动局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并非得到解决,而是愈演愈烈。不仅是“单挑”如何对付顾客,即使所有会议包括“培训”,也是必须面对面指导会员的,否者不会有效果,更是失去了会议的意义。

做过直销的人,都清楚直销的整个体系是用会议来支撑的,特别是团队凝聚问题,由于直销人是“自由职业”,不可能同属于一个单位,若把分散的“沙子”团拢来,就必须借助会议功能。这种大小会议,还不能一个月几次、或一年几次,而是长年累月几乎天天有会。可以不夸张的说,所有行业的会议加起来也没一个直销行业的会议多。而哪来的那么多内容来讲呢,那么多会议如何提供那么多高质量的讲师呢?于是,只能把会议当形式,会议内容可以拿“千篇一律”来形容。

但会议是直销的“命根子”,行业把会议比做直销的“灵魂”。如若没有会议,整个直销团队就会“瘫痪”,成为“行尸走肉”,或被比做“僵尸团队”。而团队又是直销的主要赚钱工具,没有团队的人在直销是赚不到钱的。而有团队的就必须经常性开会,或经常性搞活动,否者团队人员很容易“离心”。但问题是,这种千篇一律的会议,需要耗费大量的会员时间,有几个人愿意天天花时间只听一个“故事”呢?况且,直销又不开工资,无法采用经济制裁,愿意天天来开会的是找不到真心的。

小编就做了十几年的直销,团队有两千多人,可每天来开会的不足二十人,而且天天如此。也就这二十多人基本上是当地的,稍远的人不可能天天到会。更不可理解的是,就这样“糊不上墙”的会议,系统还要求收门票,必须人人交门票,这是对事业的态度问题。小编一直很纳闷,开会能请来人已经烧高香了,有何必还收门票呢?

有些同行交流时,说过一个开会方式,试图借助互联网优势在网上开会,可是效果更差,网上人更是可来可不来,很多人还不不懂使用电脑和手机客户端。直销人之所以排斥互联网,这里就找到了答案。

老式系统之所以衰老到不可行地步,在于直销诸多问题,系统已经很难解决的,已经失去了辉煌时期的功效。就直销所必须的会议而言,无论是线上线下,不开会就等于没有团队,而开会团队人员又不买账,凝聚力就出了大问题;而没有凝聚力的团队,相当于取消了直销用团队赚钱的功能,没有这种功能,又把直销怎样推荐给别人、复制给别人。直接感觉,多推荐一人进来等于多了一份累赘。不去“忽悠”还能有什么好的办法?

直销的门槛不高,这是表面现象,但运作成本太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一个会员一旦接受直销,等于接受了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开会(学习)成本、自用产品成本和待人接物成本,等等。

一、产品价格虚高不下,很难作为百姓的日用消费。

直销的产品,尤其是保健品,价格高的让人望而却步。虽然自认为都是“原生态”产品,但人家买得起买不起是另外一回事儿。就拿保健品来说,估价也就二三十元一瓶,为什么要卖到几百元呢?就拿空气净化器和净水器(水机)而言,也不过二三百元的成本,为什么要卖到几千元,甚至上万元?

别以为老百姓都看不懂,很多直销公司的产品,也就是普通的打工者生产出来的,其原始价格是隐瞒不了的;别以为老百姓都不懂健康,虽然讲解的很在理,保健品能调理这、循环那儿,甚至不用去医院,但谁敢保证吃了保健品就会不生病。

直销的收入来源,是需要重复消费的,但一个客户被“忽悠”一次以后,还会不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本来直销人收入就很被动,那么一次又一次的被动式“忽悠”,经销商是很难做到的。因为直销市场都是被动“出击”的,很难遇上主动客户。

就老百姓收入情况而言,大多数人都停留在温饱线上,每月收入在三四千元是很正常现象,也仅够一家人生活开支,很难再挪出一千多元来买保健品的。有人说,越贫穷越需要健康,我们都是出于“爱心”,但这种“爱心”别忘了是用“暴利”换来的。真有“爱心”价格是必须亲民的,甚至是送给有需要的人的。

产品价格虚高,很难打开市场,造成新手很难生存、老手业绩不高,与宣扬的“财富捷径”是背道而驰的。很多经销商迫不得已只好学习“套路”,无非就是一些“沟通术语”,其实质就是忽悠套路。但“忽悠”必究与现实不符,导致直销行业频频出事。最后,只好搬出“老祖宗”,采取了“勾引”财富欲望的方式,让很多人“上套”。

比如,某公司的一双鞋垫竟然卖到了一千八,其经销商的返利也是很惊人的,那么就会有人效仿,跟着加盟。因为卖产品是假,赚大钱才是真。此种情景让人“不寒而栗”,这还算直销公司吗?当然,还有更多挂牌直销公司的黑暗面,这里就不好一一列举了。

产品的这种价格,在很难打开市场局面下,诸多经销商“度日如年”或者“虚度年华”,团队流失率相当高。今天请进一个人,有可能明天“溜走”三个人。但直销公司照常清高妄为,打出了“快速致富”这张王牌。实际已经预示,直销这行在中国已经走到了末路,演绎“最后的疯狂”就会有人跟着“疯狂”。

一、中国直销行业,为什么迟迟不愿改革?

因为这是直销特性所定,改革很难!

比如,上面的“会议问题”,如果让直销没有会议,等于没有了直销。因为直销是靠团队赚钱的,团队不凝聚就等于没有团队,而凝聚会员的唯一办法就是开会。没有会议就没有了“灵魂”,而没有“灵魂”的直销就等于没直销。而如今的会议太多,不适合时代发展,会员身心疲惫,十分反感会议,但又不得没有会议。你让直销公司怎么办,也只能维持现状!

还比如,上面说到的产品价格问题,一旦改革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因为这个价格是与奖金制度挂钩的,多层次营销不可能没有高价格。如果层层降低价格,一方面本来就很艰难的会员会受到打击,另一方面公司利润也会降低,甚至不会有利润。在本来就很难“杀出重围”的直销,如果价格再动弹,无疑是“雪上加霜”。

还有很多问题堆积起来,造成直销公司无法改革,积重难返,是“骑虎难下”,同时也造成很多老会员,进退两难,“举步维艰”。走到了今天的直销,如果是真正全盘推翻,重新再来,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如今是互联网时代,不考虑互联网元素是没出路的。虽然一万个不情愿,但有些经销商在自发的与互联网结合。虽然是两个不同领域,但直销的落后已经挡不住另个领域的吞噬了。

而恰在这时,另一个互联网新生代却在“跨界打劫”,就是“新电商新零售”,在过去电商O2O模式基础上,重新融合了传统生意、直销、电商和微商的优势,以崭新的姿态正在“悄无声息”的代替着直销。

这种模式,从“天上”走到了“地下”,又能灵活的从“地下”走到“天上”,业界人士把它称作“网上网下”或“线上线下”互动式营销。“线上”产品直接可以“线下”体验,在“线上”直接留下“线下”联系方式,“线下”人也可以给客户留下网址。客户愿意在哪里买都可以,系统通过二维码或APP自动结算利润。

这种模式,产品可以直接送到客户手里,或者进行面对面沟通。并且同城销售也很方便,网上只要能查到经销商联系网式,在同城一个电话就可以把经销商喊来,当面成交产品或事业。老人和孩子只要喜欢网上产品,无需操作电脑或手机,只要会打电话即可。

这种模式,与直销类似,选购了产品就可以加盟,不需要任何投资,甚至根本无需囤货。全过程实行的是“无店铺销售”。这种“草根模式”会吸引大量客户咨询,经销商都能认真回答客户问题。这才是真正意义的“分享”。

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无需地面会议,改用了“空中课堂”模式,在家就能人人参与;产品价格比过去的电商、微商还便宜,更比直销产品便宜得多。两大直销“顽疾”让这种模式彻底的摆脱,让人们看到了“直销”的真正春天。那么今天仍然还在我行我素的“老直销”,看到这些新面貌,该做何想呢?希望大家一起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