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了几个客户的电话,有做租赁的,也有做销售五金的,和他们聊了聊,都惊奇的发现一个问题,都是没有进项,缺票。上游不给票,下游开不出票,这就直接导致了企业缺票严重。
其实不难发现,缺票已经成了各个行业的痛点,成本材料、佣金、劳务、设计图纸等很难取得合规票据,而这些业务又是真实发生的,这些问题究竟怎么办?外包给个人的业务应当如何与个人进行结算,需要怎么取得合规的发票?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缺发票是大部分企业共有的痛点。随着票据合规化和“金税三期”征管加强,企业要求开具增票的意愿越来越强烈。但实际情况是,很多真实业务依然取不到合规票据。
没发票,可能会导致成本无法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进而导致企业利润虚高,可能产生25%的企业所得税和20%个人所得税的额外成本。没增值税专票,无法作为进项抵扣,导致增值税虚高。
举几个例子:
1、公司在外面找了一个技术人员帮单位做了一个设计,方案做完了,但是该技术人员说无法提供发票,单位没有发票如何支付费用?
2、单位没有会计,找了一个兼职的,该兼职会计每次直接就支付了自己的费用,凭证后面什么都没有,直接做到劳务费里面了。有没有问题?
3、建筑单位承包到工程后又分给一些包工头去做,包工头带了一队人马就干上了,干完傻眼了,要工程款时候没发票,怎么办?
针对以上问题现在是有办法解决的,目前我国的部分经开区区出了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将企业注册到有税收政策的低税区,不仅节税且合理合法。这里以把企业注册到我园区为例。 上海园区成立于2001年10月,是一所集体所有制经济园区。对于东部沿海和内陆企业来说相比远在新疆的霍尔果斯,更为方便。这里交通便利、设施齐全、环境宜人、并于优质企业为邻,适宜公司在此做税收筹划。上海的财政(税收)是各级政府分成的,除了国家部分的税收保留外,地方税收是由上海市政府、区政府、开发区、企业进行分成。上海园区,增值税除中央50%以后留存的50%全部留在园区,市财政局不再收取,除了园区目前全市其他区财政都要收取30—50%的地方税(属市财政收入),所以上海园区占据了很大的政策优势。我们园区的扶持周期是全国最快的,一般的园区都是一个季度一次,有的甚至一年一次。而我们园区的扶持资金在交税的次月即可到账,由区财政局账户直接划到你公司账户。
园区对注册企业(有限公司)的增值税以地方留存的30%~60%扶持奖励;
企业所得税以地方留存的30%~60%给予扶持奖励;
财政扶持按月返还,当月缴税,次月扶持;
个人独资企业(小规模/一般纳税人)可以申请核定征收
个税核定视行业而定(服务业10%建筑业7%商贸业5%均按国家规定核定),核定后综合税负0.9%-5%;
例1:A个独企业(信息技术服务类),个税核定行业利润率为10%,年营收400万的税负为:
个税:400/(1+3%)*10%*30%-4.05万=7.6万
增值税:400万*3%=12万
附加税:400万*0.36%=1.44万
可以看出400万只需缴纳21.04万。
不难看出,企业利润高,缺少进项的企业,可以对企业员工结构和业务模式进行调整,梳理员工结构、业务模式,同时规范上下游合作商的事宜,帮助企业正确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落地税筹方案。税筹咨询及之后的办理均为一站式服务,不用来回奔波,都是专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