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筹划,是指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税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纳税主体(法人或自然人)的经营活动或投资行为等涉税事项做出事先的选择或安排从而达到纳税人获得税收最大利益的方法和相关执行活动。
税务筹划在西方国家的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引起社会的关注,并得到法律认可。1935年英国上议院议员汤姆林对税务筹划提出:“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安排自己的事业,依据法律进行选择可以少缴税的模式。为了保证从这些安排中谋到利益……不能强迫他多缴税”。他的观念赢得了法律界的认同,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在以后的税收判例中经常引用这一原则。
近30年来,税务筹划在许多国家都得以迅速发展,日益成为纳税人理财或经营管理决策中必不可少的二个重要部分。许多企业、公司都聘请专门的税务筹划高级人オ或委托中介机构为其经济活动出谋划策。
从比较宽泛的定义来看,企业主每一个商业决定,都会涉及到税务筹划的内容,每个决定的背后,都会涉及到税务成本的计算和控制。所以我们说,税务筹划是新时代创业者必须学会的事情!
〉总体而言,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目标应该是:
“不该交的,一分钱不多交”不傻交税
“该交的,一分钱不少交”,不偷税漏税
〉涉及“不该交的,一分钱不多交”到方面,具体的小目标为:
1.选择缩小征税基数的商业方案。如果普通交易时计税依据是100万,如果做出其他商业安排或者选择,让计税依据变为了50万甚至更低,那么筹划是成功的。
2.选择可以降低税率的商业方案。对企业来说,无论是所得税还是流转税,降税率都是有可能的。比如所得税,有些企业、有些地方,是有相应的优惠政策的,所得税税率不见得都25%。具体而言,西部地区的企业所得税均是1 5%。再说流转税,营改增后,增值税税率分为很多档,如果企业在销售产品的设计能把高低税率的交互分清楚,一部分收入就能适用低税率。
3.选择可以延后缴纳税款的商业方案。在很多情况下,受到各神条件的限制,我们虽未能把应纳税额减下来,但能延迟纳税。譬如说,正常的交税是应该3月,但是通过筹划,变成了明年3月份才交,这对公司来说也是非常有利的,这也是成功的筹划。
〉涉及“该交的,一分钱不少交”的方面,更多属于税务内部风险控制的内容,所以就不在这里做太多阐述。
首先,税筹是企业进行商业选择的必然要素和正常过程,就如同企业会考虑人力成本,房租成本,毛利率等因素一样。
〉举个栗子:
一个企业或者机构为了完成一个任务,可以有以下几种业务安排供选择:
在任何情况下,企业都可能选择以上任何一种方式开展业务。考虑到不同企业所处的环境千变万化,企业A可能选择1,企业B可能选择2。在如此微观的环境中,只有企业管理者知晓足够的信息做出最优判断。任何一个企业做出的任何一种选择,都是基于该企业当时的实际情况,判断对于该企业而言是最合理的商业决策,所以自然都是合理的,都是合法的。
当然,企业在做出这个选择过程中,会或多或少的考虑服务端的税收成本(因为这也影响自己的业务成本),综合其他各种决策所需要的因素,从而做出在经济效率方面更加合理的商业选择。也请注意,税务成本也只是管理者考虑商业选择中无数因素中的一个因素而已。
〉税务处理本身是滞后于业务的
税务处理是对一个已经发生的业务在税收上面的处理方式,它是根据业务本身的实质,根据税法规定,来匹配相应的政策。也就是说,如果业务已经发生,那么所对应的的税务处理方式也就100%确定了。如果在业务发生之后来考虑如何优化税务的问题,那么就如同要把煮熟的饭还原到米粒一般不不可能实现。
〉税务处理是根据业务实质来判断的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很多企业,为了避免货物交易中较高的增值税,会把货物和服务交织在一起,然后用较低的税率申报。在税局检查过程中,类似这样的简单安排,往往非常容易被发现,然后处以罚金。这个问题往往就是因为企业主认为简单的“包装”可以掩盖业务实质,从而实现“避税”的效果。所以,税务筹划必须优先于业务,在业务执行之前,通盘考虑,将商业模式的调整做到位,做踏实,避免后续的风险。
〉税务筹划是重新制定业务规矩
企业在税务筹划前和后,往往对业务处理的规则是不一样的。举个栗子,以前可能先票后货,以后可能先货后票。所以,我们一定是先做税务筹划,然后根据筹划方案重新制定业务规则,最后才正式开始执行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