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高,病情通常较严重!这2个原因得排查,做好3事得牢记

2019-12-21   问上医

对糖友来说,血糖,尤其是空腹血糖是最重要的检测指标之一。

一方面,血糖非常容易受饮食的影响,清晨空腹检查可以最大程度地排除这些影响,直接反映胰岛素的分泌能力,反映患者更真实的病情。

如果两次空腹血糖值都大于7.0mmol/L,则考虑可能患有糖尿病。

另一方面,空腹血糖还可以反映头天晚上所用药物,对整个夜间乃至清晨血糖的控制情况。

如果空腹血糖太高,可能是药吃得不够量或病情已经恶化了。


空腹血糖高,原因无外乎这2种,你是哪种情况?

原因1:苏木杰现象

“苏木杰现象”就是低血糖后的血糖反弹。

具体表现为凌晨0~3点,糖友出现了低血糖(血糖值低于3.3mmol/L),这时身体会本能地多分泌一些升糖激素来纠正低血糖。

但是,一旦升糖激素分泌过多,就会出现清晨高血糖。

“苏木杰现象”可以说是我们身体的自救过程。更具体一点,“苏木杰现象”的发生通常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步:睡前埋下了凌晨低血糖的隐患

睡前降糖药服用过多、睡前进食量过少、运动过多、大量饮酒等,使体内存储的糖原过少,血糖下降速度过快。

第二步:凌晨0-3点出现低血糖,身体开始分泌激素自救

到凌晨0-3点钟,糖原消耗殆尽出现低血糖现象(血糖值低于3.3mmol/L)。

此时,身体会本能地多分泌一些升糖激素来纠正低血糖。

第三步:自救过多,导致高血糖问题

对正常人来说,一旦血糖被自救到正常范围,身体又会启动胰岛素分泌,让血糖升高的趋势停下来。

但对于部分糖友们而言,胰岛素分泌功能减弱,或者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不灵敏,无法遏制血糖升高趋势。

于是,就呈现了过犹不及的问题,导致空腹血糖超标的现象。

建议:监测凌晨0~3点的血糖情况,如果的确是出现了低血糖,建议降低睡前给药剂量。如果睡前血糖已经比较低了,应该在睡前适量吃点快碳,避免低血糖。

2. 黎明现象

黎明现象也会导致空腹血糖过高。

具体表现为,凌晨没有出现低血糖,但是从3~4点开始,血糖逐渐升高,直至8~9点到达高峰。

这是因为每天清晨的时候,人体会自发的分泌一些升高血糖的激素,像生长激素、皮质醇、胰高血糖素等,为新一天的工作和生活储备能量。

与此同时,为了避免血糖水平过高,身体还会刺激胰岛B细胞,让其额外分泌一些胰岛素,以保证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但是,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只能看着血糖在升糖激素的作用下逐渐升高。

“黎明现象”对健康人来说是好事,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但对糖尿病患者却是个大麻烦。

一旦出现“黎明现象”,糖友们一定要调整作息,保证规律的睡眠,也可以考虑在睡前加用一片二甲双胍或换用长效基础胰岛素来控制空腹血糖过高。


做好这3件事,科学应对空腹血糖高,杜绝并发症

无论是苏木杰现象还是黎明现象,出现空腹高血糖问题,都意味着胰岛B细胞在应对小幅度血糖升高问题时,已经力不从心了。

这常意味着,糖尿病病情已严重到一定程度,若长期得不到控制,并发症说来就来。

(1)睡前减少运动量、不喝酒,避免苏木杰现象

监测凌晨0~3点的血糖情况,如果的确是出现了低血糖,建议降低睡前给药剂量。

如果睡前血糖已经比较低了,应该在睡前适量吃点快糖,避免低血糖。

此外,要记住尽可能避免睡前吃的过少、喝酒、运动过多。

(2)改用更加长效的胰岛素或者加服降糖药解决黎明现象

"黎明现象"本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

但出现了"黎明现象"的糖友一定要调整作息,保证规律的睡眠。

此外,也可以考虑在睡前加用一片二甲双胍,或换用更为长效的基础胰岛素来控制空腹血糖过高。

(3)2种食物多一点,降血糖,预防并发症

第一种:锌含量高的食物

锌元素直接参与胰岛素的合成。

如果锌含量不足,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会相应下降。

此外,锌还能增强人体免疫系统活性,缺锌时,白细胞的杀菌能力会降低,糖友会出现免疫力低下,食欲不振、伤口久久不能愈合、反复感冒、体型瘦弱等症状。

锌主要存在于贝类食物和动物内脏中,尤其是新鲜牡蛎、海参等。

蔬菜水果中的锌含量比较少,而日常吃的主食中几乎不含锌。

第2种:铬含量高的食物

长时间缺铬会加重胰岛素抵抗。铬是一种能增强胰岛素活性的微量元素,它就像润滑油一样,能帮助胰岛素快速打开胰岛素受体(肌肉、脂肪等组织),把血糖放进去。

如何补充:食补为主,铬含量较高的食物有牛肉、糙米、全麦、玉米粉、粗面粉等。一般情况下,每人每天摄入50~200微克的铬元素,即可达到防治糖尿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