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感慨康熙之后,再无郎窑红,她却让世界重新认知中国红

2019-09-20     文藏

众所周知,康熙年间烧制过一种郎窑红釉瓷器,这种瓷器十分少见,在故宫的清宫旧藏中也只有六件而已。而郎窑红釉瓷器一旦在拍卖场上出现,绝对是都是高价成交。

清康熙 郎窑撇口瓶 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年间的郎窑红釉瓷器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呢?郎窑红釉瓷器色如牛血,如此鲜艳的色彩自然赢得了诸多藏家的喜爱。但在康熙之后,景德镇官窑的烧制技术都逐渐失传……

清康熙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故宫博物院藏

幸运的是,郎窑红釉瓷器的传说并没有就此中断。数百年后,一位国宝级专家续写了它的传说,这位专家名叫邓希平。五十多年前,出身书香门第的她因为工作单位的搬迁,阴差阳错地来到了瓷都景德镇。从此,她就成为了一位“景漂”,并在与景德镇的匠人的接触中,开始了与颜色釉打交道的一生。

邓希平

邓希平 郎红釉长颈鸡心瓶

在中国的瓷器中,颜色釉瓷器的历史是最为悠久,烧制难度也最高。景德镇的建国瓷厂就曾有一批颜色釉瓷器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但所有记录仪器和步骤都没有任何问题。为此,邓希平费尽心思,并反复实实验了多种方法,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法:在瓷器烧制环节中使用加压空气泵。

邓希平

但工人们担心增加了加压空气泵后,会引起爆炸,并造成人员伤亡。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邓希平于是决定亲自参加加压实验,如果发生事故,她愿意承担所有责任。如果实验失败,她所面临的将不仅是撤职等处罚,甚至还可能有生命危险。所幸这次实验非常成功。

邓希平

建国瓷厂的问题解决后,她意识到:只有充分了解颜色釉瓷器的生产过程,才能指导好瓷器实践。于是她开始潜心学习瓷器烧制的各种技法,哪怕手臂酸疼,嘴吹肿了,她依然还在坚持。

邓希平

由于采用柴窑烧制的方法,郎窑红自康熙年间起就烧不出大件。邓希平历经数千次日夜思索,数百次的研究失败之后,最终研制出了可以烧制大件郎窑红釉的配方,使得“郎红无大件”成为历史。凭借这项发明,她还获得了1979年的国家科技进步奖。而她所烧制出的郎窑红釉瓷器,更是作为国礼被送给了外国领导人。这抹中国红,也就此走出了国门。

邓希平 郎红钵

邓希平作品 千窑红·鸿运双骄

在五十多年的研究中,邓希平不但研究出了新的瓷器烧制方法,也烧制出了很多精美的瓷器,其中的郎窑红釉瓷器更是精品中的精品。她烧制的郎窑红瓷器,在釉色上与康熙年间的瓷器十分相近;而在器型上,她结合时代的需求,又开创出了很多新奇有趣的新器型。你看她烧制出的郎红釉领头羊,是不是很可爱呢?

郎红釉领头羊

邓希平将毕生精力都投入到颜色釉瓷器研究中,这些精美的郎窑红釉瓷器也只是她的研究成果之一。这些色彩分明的颜色釉瓷器,代表的不仅仅是瓷器本身,也是中国传统技艺的代表。我们可以从这些瓷器中,看到这位古稀老人对中国传统技艺的一颗赤诚之心。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p9uaTW0BJleJMoPMhQH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