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亳州市PM2.5平均浓度72.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重污染天数8天,同比减少11天,“药都蓝”成为常态,频频刷爆朋友圈。今天(4月10日)上午,在亳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亳州市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小编找到了“药都蓝”的原因……
整治!取缔!淘汰!
整治木材加工企业479家,其中依法关闭152家,规范整改327家。完成中药材加工企业烟粉尘治理140余家。引导谯城区28家砖瓦窑厂退出或整合。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治理,完成整治379家。完成燃煤小锅炉及燃煤设施3500余个、中药材烘炕改造803家和薰药炕土炕改新炕4970家,取缔散煤销售点108处。大力淘汰老旧车辆,重点整治老旧营运柴油货车,淘汰老旧柴油货车4974辆。
监管!巡查!约谈!
安装尾气遥感监测系统2套、黑烟抓拍系统5套、遥感监测车3辆,实时监测过往车辆,处罚尾气超标车辆2043辆。严格施工扬尘监管,完成187个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及以上的建筑施工工地安装视频监控并联网工作,建立每日巡查制度。强化330余家建筑工地、19条道路管网施工、38家混凝土搅拌站日常监管,共检查建筑工地4468家次,立案处罚223起,约谈施工企业97家,限期整改895起,停工整改94起,记不良行为记录4家,项目负责人记不良行为记录4人。
低排放!新能源!抓禁放!
持续推进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生活垃圾发电项目建设。推进生物质锅炉超低改造5台、天然气锅炉低氮改造30台。完成煤炭消费量较2017年削减50%的目标。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新能源公交车占比总量80%以上。城区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5%以上。持续强化烟花爆竹禁放工作,谯城区和涡阳县实施全区域禁放,利辛县和蒙城县实施县城及部分乡镇禁放,禁燃区烟花爆竹、大盘香基本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