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海南有个海口,却不知道在云南的昆明也有一个海口,这个海口位于滇池出水口,也正因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而得名。
本来它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城镇,但是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旅游达人——徐霞客,听闻朋友介绍海口有一处天然形成的石峰群景观,排列有序宛若城池,素来对户外山水和地理现象感兴趣的徐霞客,决定去看一看,但因为人生地不熟,经过几番寻觅才如愿见到。
近距离看“石城”里的巨石
那“石城”究竟是啥?为什么会吸引着徐霞客,不论如何一定要去呢?
在自然界中,很多奇异、恢弘的自然景观总能引起人们的惊叹与向往。其中,形成时间比较久远的“喀斯特地貌”,就是地球上比较古老的自然景观之一,而海口“石城”正是这种地貌。
一切始于2亿5千万年前,原本沉睡在海里的海口里仁“石城”一带,在剧烈的地壳运动过程中被渐渐隆起形成了山,又在往后漫长的时光里,山上的石灰岩与白云岩经过大自然的打磨与雕塑,便诞生了一处自然天成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石城。
“石城”一景
相较于昆明另一处喀斯特地貌景观的流量担当——石林,海口“石城”2亿5千万年的形成时间、17公顷的占地面积,实在是稚嫩、渺小,可是在人类面前,确是足够的古老、庞大与神秘。
它之所以被称作“石城”,是因为这一带看似从天而降的石峰群,大多10余米高,相当于3层楼房的高度,与“石林”以及其他同类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随意分布不同,这里的石峰呈环抱的姿态,形成了类似城堡的样子,内外全由天然巨石围成,不仅有登山小路,“城”内还留有平地广场,就像人们居住的城池一样,“石城”也就因此得名。
众所周知,徐霞客是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徒步达人,时至今日,他游历祖国大好河山、奇特地貌后,写下的《徐霞客游记》仍为人称赞。
站在“石城”高处远眺海口城镇
当他来到云南后,更是走访了许多地方,从朋友阮玉湾口中得知,在海口有一处叫“石城”的地方,尽管山上巨石林立却排列得像一座“城”,而野生花木繁茂景致很不错。而且阮家在那附近还置办了产业,准备将它打造成一处风景区。
都说“千金难买心头好”,向来对自然景观和奇特地质现象十分钟情的徐霞客,听了之后就想去见识下长在山上的“石城”究竟如何,于是在晋宁的行程结束后,徐霞客就踏上了寻访“石城”的路。
俯瞰“石城”已长满茂密的野生树木
由于人生地不熟加上语言的差异,寻访路上可谓一波三折。一开始,徐霞客在海口集镇上询问看很多当地人,他们都说不知道有“石城”,反倒是告诉他,在海口河中一处浅滩上有个“龙王堂”是当地不错的古建筑,可以去看看。
于是他沿河行走,找到龙王堂转了一圈后渡船到了北岸。在询问当地村民后得知他们全是阮家庄园的佃户,而“石城”在里仁村,沿着村里的小路,从山后的峡谷向西再走三里就到了。
龙王堂现在的大门
从寻路无门到终于找对方向,徐霞客马不停蹄地奔向“石城”,按照村民的指点,终于在里仁村西边山坞的西岭见到了“石城”的真面目:“岭头峰石涌起,有若卓锥者,有若夹门者,有若芝擎而为台,有若云卧而成郭者……是所谓石城也。”
徐霞客当年游览的“石城”尚未开发,游览线路近全凭摸索,不熟悉的人大约会在“城内”迷路,甚至连入口都难找到,可他却对这样原始、粗狂的自然之城留下了“犹令人一步一回首也”的感叹。
可能徐霞客就是喜欢自己去探索、发现和观察大自然的神奇瑰丽,越是难找、越是小众的自然景观就越是要去,这样才不枉他许下的:“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人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