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2019年,碧桂园蝉联房企销冠,但这样的成绩,却让碧桂园的员工们却开心不起来。为何?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位碧桂园的员工。
近日,一位职场人在碧桂园内部的智酷论坛上发帖《公司业绩又是行业第一,留给员工的却是一地鸡毛》,文中指出了近些年碧桂园员工的一些遭遇,并犀利指出公司战略方向、运营机制的种种弊端。在帖子已经被置顶到首页,引发广泛关注。
以下为全文:
笔者在这要划重点了:
碧桂园已连续多年稳居行业第一,但自从行业第一之后,留给员工的东西却越来越少——取消员工旅游、减配项目食堂、缓停员工晋升调薪、四处攻城略地大量招聘后开始片区合并,架构调整完开始辞退员工。借故政策原因,停发或无限期缓发各种之前已经白纸黑字签字确认了的各类激励、奖金。而春节将至借故“低调”成了矛盾爆发点,不但取消员工年会或降低参会范围和年会标准、老板文化等等……
多数员工反应,常常是一句没有任何根据充满恶意的结论后,就把问题扔给员工,而后碧桂园就认为解决了裁员问题,毕竟变相逼人离职,这套路连掩饰都懒得掩饰了。
此外,文中多次提及碧桂园的裁员风波,让公司员工感到不安和焦虑。
“碧桂园业绩已多年贵为行业龙头,但雇主品牌与员工口碑却迟迟不能同步提升,反而随着各种减配,各种因为集团战略的飘忽不定导致的组织架构调整,带来的经常性,不确定和大范围的裁员,给员工带来了无限的危机与伤害,给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口碑和不良影响,其严重程度某种意义上来讲,不亚于我碧因房屋质量给社会带来的影响。目前破于主席压力各中心都在减员,但解决不了本质问题,只会加剧矛盾和降低总部的服务效率。”
我们从该职场人的爆料中,也进一步证实了自碧桂园2019年以来的裁员风波。
2019年年初,据媒体报道称,碧桂园正在进行一场大规模裁员,有的部门裁员人数甚至高达50%。对此,碧桂园官方回应称,“我们从来不做裁员的安排,只是集团职能下放的过程中,人员也可能伴随去区域。”
但之后碧桂园公布的半年报则证实了裁员的传闻。半年报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6月30日,碧桂园共雇用约11.6万名全职雇员,而在2018年12月31日,这一人数为13.1万人,2017年度为12.4万人。也就是说截至2019年上半年,碧桂园的员工人数比去年底减少了1.5万人,比2017年底少了8000多人 。
对于写这篇文章的目地,该职场人也特意提到。我的初心,一不为吐槽,二不为传播负能量,只想讲一下我这个层面能够理解到的真话,也许不是完全正确。但真心希望回归论坛创立的初衷,发现问题,制定政策和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迎合莫总,创立了论坛,然后就束之高阁,变成为相亲、八卦和‘约炮’圣地……”
对于该职场人的爆料,笔者这外圈的人就不做过多评论了,老规矩,看看网友们都是怎么说,盘点给大家。
有网友就说到。难得一见的好帖,句句诛心!对员工好这句话真的是白说,跟人家中海,龙湖,万科都有情怀的公司距离太远了,裁员的阴霾下,人人自危。在这样朝不保夕的氛围下,员工如何能全心全意去为公司付出呢?
也有网友认为。真的说的太好了,说出了基层一线厂工的心声。多少bgyer在这里奉献出了自己青春,兢兢业业,想公司好。但是公司呢,集权式总部上层对一线的压榨,毫无底线的大规模优化,毫无道理的绩效强制分布,哪一个不让员工们的心寒到冰点。试问这里还有多少人对碧桂园这三个字还是充满忠诚的?高管们,请好好看看论坛对集团的吐槽吧。
也有网友吐槽到。四五年的员工,也算是老碧,确实想说我碧在外界看来好像是一个没有公司文化的地方,大家会觉得这个公司没什么灵魂,就是暴发户,也没啥情怀,没啥底蕴。我也愈发体会到,一个公司的文化底蕴对员工、对社会来说有多么重要,它看不见摸不着,缺存在每个人的心里。我碧现在不得不承认,就是管理粗暴,要干什么就一个公司都是一窝峰的上,当时搞区域裂变,很多普通员工都觉得这一裂变不就是要招人,那万一再合并不就惨了,果不其然就这样了,这些问题集团大佬我想应该也想过,是主席的意思,集团的职业经理人如果觉得有风险也该据理力争,是管理层的意思,那管理层应该为之买单才是。现在确实集团战略错了造成的后果,都是普通员工在买单。
也有网友分析到。楼主把领导想的太简单了,我不是拍马屁,绝大多数领导都是有真材实料的,大公司的领导含金量更高。所以,请谦虚一点。如此指摘公司的战略方向错误,有失随意,似乎不妥。老板用你,是要你执行,不是讨论老板的对错。我真的不建议员工随意讨论公司的战略方向,“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任正非。老板会对他自己的战略负责,也只有他负的起这个责,其他人请走开,OK?建议楼主多提建议,少发牢骚。解决问题的人,能力永远强于提出问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