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被后世供奉为火神的其实并不止一个人,像祝融、阏伯、炎帝、回禄都是,但无论是文字记载还是形成庙宇被人们世代祭祀,都应该首推阏(yān)伯。
阏伯是五帝之一的帝喾的儿子,曾经担任"火正"一职。火正就是当时掌管火、祭祀火星的的官职,因此阏伯被后代供为火神也就不奇怪了。
当时阏伯的封地"商"就在现在的河南商丘地区。相传在他死后,按习俗悼念他的人每人都要往他坟上添一包黄土,土丘被堆得越来越大,这里从此便被称为"商丘"。而建在其上用于祭司火星的高台,就叫做阏伯台。
阏伯台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天文台,民间又叫火星台、火神台,距今已有4500多年历史。经过历朝历代经过不断的修葺完善,如今不仅是河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旅游地。
首先,阏伯台的大门就非常别致。三座城堡式样的门楼连在一起,每座门楼上方都有一只腾空而飞的金色玄鸟。三座门楼犹如三个甲骨文里的"商"字,因此这也叫做"三商之门",城墙上镶着"三商之源,商祖圣地"八个篆体金字。
进门之后就是笔直的华商大道,鹅卵石铺成的地面上铺满了是各个朝代的古钱币式样地砖。当然也有人戏称这叫"钱途无量",但放在这种古文化景区,这么想恐怕就有点俗气了。
华商大道尽头是一尊巨大的雕像,这是夏朝时诸侯国商国的第七代诸侯王王亥,算起来应该是阏伯的六世孙。他因为德行高尚,又发明了牛车,赶着牛车到邻国交换物品,因此被尊称为"商人",后人供他为"华商始祖"。
王亥雕像后面是一条小河,河上有三座石桥,名为"三商桥"。走过桥后的达到叫"三商大道",大道长达数百米,以石刻浮雕的形式展示王亥、成汤、阏伯三位重要历史人物的功绩。浮雕构思巧妙、生动地展现了"成汤助耕"、"葛伯仇饷"、"桑林祈雨"等故事。
三商大道的尽头是一座重檐庑殿顶式的大殿,叫做商祖殿。殿前左右各立一块5米多的石碑,叫做商德碑,用于歌颂商祖王亥的商德。不过奇怪的是,这里明明是阏伯的埋葬地,却屡屡被自己后世的子孙抢镜刷存在感,不知道阏伯在天有灵会是什么想法。
商祖殿后面不远有着一座华丽的戏楼,这是阏伯台戏楼。每到正月初七火神节,这里还会有传统戏剧、传统民俗等表演,周围的广场上纸雕、面人、泥人、布老虎、商锦等商丘非遗遍布,让每一位游客都能近距离感受当地传统文化的魅力。
转过身来向前看,有一座被建筑围起来的土丘,这里终于是"火神"阏伯的地盘了。走进大门,正面便是登台石阶。石阶两边各有一块石碑,碑上刻着"火正始祖"。
踏着陡峭的台阶登上台顶,就是供奉阏伯的阏伯庙了,听说这里是元代所建,院内有三间硬山式殿宇,分别供奉着阏伯以及他的儿子昭明、孙子相土的神像,院内禅房、禅门、钟鼓楼等古建筑个个古朴典雅、玲珑别致。
阏伯殿后面,朝北有个弧形平台,墙上镶有石刻,为"古观星塔遗址"。站在平台上眺望,整个华中平原尽收眼底,难怪这里是观测天象的理想之地。
阏伯台作为古迹,曾开采出不少汉代的瓦片和陶片;而阏伯身为民间最有名的火神,也让阏伯台一直香火不断、人来人往。每年火神节的盛大庙会,甚至称得上是"中华第一古庙会",加上这里地势较高,景色优美,确实是一个旅游和涨见识的好地方,有机会来的,就一定不要错过。
门票:15元。
公交路线:市内乘坐公交28路到火神台站下可到。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