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的这个小镇上,岳飞庙和关帝庙相邻,关羽还要"大"一头

2019-09-18     旅游看开封

岳飞和关公是中国的两大"武圣",但两人却很少做"邻居"。而开封的朱仙古镇,则打破了这一常规:关帝庙在东,岳飞庙在西,两个建筑群比邻而居。

不过,虽然身处一地,但两者的地位可不一样。由于朱仙镇为岳飞大破金兀术之地,所以明代兴建岳庙时,这里与汤阴、杭州、武昌并列为全国"四大岳庙"。

朱仙镇岳飞庙坐北向南,为三进院落,外廊呈长方形,整个殿堂恢宏庄严,碑亭林立,刻绘塑铸,丰富多彩。与此同时,"风波亭"、"五奸跪忠"铸像等岳庙的基本建筑特色也得以修复,是人们悼念这位民族英雄的重要场所。

在历史上,明代于谦,清代乾隆皇帝,以及杨成武、朱穆之等人均在此瞻仰前人遗迹,并留有墨宝在此。如今,岳庙仍存有碑碣多方,其中,以《道紫崖张先生北伐》和《满江红》两碑最为著名,字体苍劲,流畅奔放,为碑中上品。

隔壁的关帝庙建的比岳庙晚一点,大约是在公元1527年,由山西一带的客商再次兴建。人气也比岳庙要差一点,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一处所在。

居于东侧的关帝庙前门高耸,碧瓦红墙,庙宇宏大,建筑雄伟,也是一个坐北朝南的建筑格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大门上的题字为"大关帝庙",难道这样就可以"大"隔壁的邻居一头吗?

从关公信仰的渊源来看,原本仅仅是汉寿亭侯,死后经过历代皇帝的加封,才有了"关帝"之名,到了清代变得更加突出,遂取代"岳飞"成为官方公认的"武圣",被各地民众立庙纪念,尤其是在商人、社团中尤为突出,只因"忠义"二字聚拢人心。

关帝庙中,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松树非常奇特,主干上分四支树杈,当地百姓把这棵树叫"桃园四结义",亦称"四人松",三支喻作刘、关、张,第四支喻为诸葛亮。

春秋宝殿中,关羽塑像栩栩如生;两侧的壁画则多为关羽生前的事迹。而死后供奉的关公,也得到儒释道三家的承认,因此,该关帝庙中还设有三圣殿,分别供奉老子、孔子和释迦牟尼。

朱仙镇的岳庙和关帝庙相邻,关帝庙还加了一个"大"字,或许正是"武圣"演变过程中的官方主导信仰的一个缩影。但不管怎么说,关公信仰目前比岳飞信仰更普遍一些,但朱仙镇的岳庙却比"大关帝庙"更出名一些。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8hGRG0BJleJMoPMJQJ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