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强则国强!6个关键词让我们看见疫情中孩子的成长

2020-03-03     教育行动

在这场战疫中,

我们看到了许多稚嫩的面孔。

他们是患者,

他们是志愿者,

他们是医护人员,

在能够被称作“孩子”的年纪,

他们却做出了“大人”的举动。

为什么他们瞬间长大?

一起来看看这6个关键词

勾勒出的中国少年的样子!


感 恩

近日,浙江省绍兴市中心医院

一名3岁的小患者治愈出院,

向护士曹玲玲鞠躬致谢。

巧合的是,上世纪初,

时任杭州广济医院

(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的梅藤根先生查房时,

一名小患者也曾鞠躬致谢,

梅先生顺势弯腰回礼。

这一跨越时空的致敬,

让很多人心头一暖。

近日,河南新郑一名5岁的小患者

也做了同样的举动。

5岁小患者琪琪(化名)康复出院,

琪琪和父母离开医院前,

一家三口齐齐给医务人员行了鞠躬礼,

医护人员也向他们回礼致敬。


武汉市东湖中学高三2班的彭昕烨,

是2月6日凌晨第一批进入武昌方舱医院的患者。

住院期间,

小彭得到了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

出于感动和感激,

他向医护人员借了纸和笔,

将方舱医院温暖的瞬间画成素描。

来自贵州遵义的支援湖北医疗队护士长李兰

收到了彭昕烨送给她的素描画。

画中的李兰正在悉心照顾病患,

穿着防护服的身影,

充满着温暖的力量。

他还为方舱的医护人员录制了一段小视频,

在视频里他深情地说:“希望疫情结束、高考结束后,

我们能以朋友、以姐弟的关系重聚。”


变化的是时空,

不变的是被天使治愈的孩子们

收获的那颗感恩的心!


奋 斗

不久前,

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一名奋战高考的学生,

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2月14日,

高三学生杨一帆

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C区,

正在课桌前埋头做数学作业。

“这次对我来说,

斩杀病魔是面对高考前的一次‘大考’”。

在住进来之前,

他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寒假作业,

他把将要考试的六门课参考资料都带进了医院。

每天他都把自己安排得很紧凑,

一般上午,下午,晚上各两门,

主要进行复习巩固,

然后做一些习题。

同在方舱医院为梦想奋斗的,

还有17岁的武汉高三学生黄玉婷。

确认感染新冠肺炎后,

黄玉婷进入方舱医院隔离治疗。

来自广东揭阳的援汉护士陈晓芸

一直关注着这位励志的女孩,

“她真的很厉害,来这里十天了,

每天都在坚持学习。”

“她带给我们这里的病友非常多的正能量!”

黄玉婷说:

“与病魔作斗争,

也是蜕变成长的机会。

困难是暂时的,我相信我能赢!

面对高考,我也要全力以赴!”

暖 心

最近,有一段小男孩给拾荒者

戴口罩的视频片段火遍全网。

画面中男孩下车扔瓶子,

发现垃圾箱旁佝偻着背的拾荒者没有口罩,

他转身去同伴那里要来一个口罩,

亲手给拾荒者戴上。

很多网友说:

“看哭了......”

“有情有义的孩子!”

“小孩子的心灵真美”!

2月10日,

一个中学生模样的男孩

走进山西朔州南城派出所,

放下一个包裹转身就跑。

民警打开包裹发现,

里边放着1000元钱、4个口罩、

4包QQ糖和一封感谢信。

信中说,他虽是一名中学生,

但在这全民抗疫的时刻,

不愿意去做那个台下的看客。


奉 献

19岁的俞天阳,

是长江职业学院医药护理学院大一学生,

2月15日,

他从志愿者群里看到沌口的方舱医院缺人,

立即就从家中赶去报名,

并主动揽下夜班工作。

这个19岁的武汉伢,

是这所方舱医院里年纪最小的志愿者。

“说不害怕是假的,

特别是第一批病人入院的那个晚上,

心跳比平时快了一倍。”

上海一名15岁的初二学生赵珺延,

过年期间前往位于印尼雅加达的舅舅家过寒假。

疫情发生后,

他的舅舅立即在当地搜集医用口罩,

两天后他们搜集到了1.5万只,

但由于航班陆续停飞,

口罩无法运送出去。

赵珺延决定自己人肉带回去。

带着5个大行李箱

赵珺延踏上了回国的路。

在周围人的协助下,

他才顺利通过了海关。

赵珺延说: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我们只是做了普通中国人应该做的事。”

成 长

2月4日,

护士长汪凡跟随云南第二批

援助湖北医疗队到了抗疫前线。

出发前,

她怕10岁儿子担心谎称要加班,

把他送到姨妈家。

直到9日,汪凡才有时间与儿子视频。

孩子他爸悄悄录下这段隔空对话。

10岁的孩子在视频电话中叮嘱妈妈:

“妈,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不然怎么照顾他们!”

懂事的模样让人泪目!

近日,山东济南一对小兄弟的对话让人泪目。

在定点医院ICU工作的护士妈妈

已经很多天没有回家,

6岁哥哥“霸气”开导哭着想妈妈的4岁弟弟:

“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妈妈不治病,人不就死了吗?

世上不是妈妈最辛苦,所有人都辛苦!”

小小年纪,通情达理,

懂得妈妈舍小家为大家,

为更多人的生命在奉献,

这是一种大爱的传承。

16岁武汉女孩陈琪方给新冠肺炎患者写信

给他们加油打气,她说:

“当我得知年迈的外公也在前线时,

眼眶早已通红。

还有我的妈妈,

都说他们是党员,会冲上前线。

哥们,挺住,

我把我的外公还有妈妈都借给你了!”

担 当

最近,

我们在无悔的逆行者中发现了

这样一位“00后”。

2000年出生的刘家怡,

是惠州市惠城区中医院的一名护士,

2月9日,广东省再派出438人医疗队增援湖北,

她是其中之一。

“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个孩子了。”

她脱口而出这句话,

刘家怡噙满泪的双眼充满认真。


奔赴一线前,

海南00后女护士陈玉婷

写了一封请战书——“我请求,愿为战胜疫情
随时听候调令到湖北医院一线工作
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作出我应有的贡献。”

陈玉婷说:

“别看我年龄小,

但临床经验丰富,

而且这是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的

责任和使命。”

传 承

“00后”大学生潘子翯

出生在军医家庭。

疫情来临,

潘子翯听母亲说

医院由于大量人员抽组,

负责外围体温监测的工作人员十分短缺。

潘子翯便主动申请

参加医院的志愿工作,

协助医护工作者

对进入医院的人员进行体温监测。

一天下来进进出出上百人,

她的双手被冻得通红。


浙江温州永嘉民警吴书剑抗战在一线,

他的妻子作为医务工作者

也在隔离区抗疫,

这对医警夫妻6天有4天不能陪在

11岁的女儿身边。

但孩子因为身体原因

每天要注射生长激素。

因此孩子通过视频,

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会了给自己打针。

吴书剑说,夫妻俩觉得愧疚不忍,

但女儿表示理解。

武汉十一中高三学生袁康意,

他的母亲孙纯是武汉市第一医院护士长。

妈妈奔波于一线抗疫时,

他录了一段问候母亲的视频,

为她鼓劲加油。

他说:特殊时期,

好好学习让妈妈放心,

就是对她最好的回报!

医护人员们常常说起这句话: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我们在这场战疫中,

看到了太多太多

治愈疾病也治愈人心的天使。

他们勇敢,

明明害怕却硬撑着去支援;

他们奉献,

小小的身板却冲在最前面;

他们纯粹,

双手不大却懂得不带偏见地去关爱。

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战疫少年.....


感谢你,少年!

你让我们看到了

年轻人最纯洁美好的模样,

你让我们看到了

“少年强则国强”的最好诠释!

愿你守护好这份宝贵的品格,

呵护好心中纯粹的感情!

风雨里像个大人,

阳光下永远快乐善良!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nQfjnnABgx9BqZZIjz8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