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张震真是频频上热搜。
先是微博发布状态,确认与美国小鲜肉“甜茶”合作电影《沙丘》。
同框的甚至还有“海王” 和“灭霸”,惹得一众迷妹疯狂尖叫,大呼“活久见”。
后是主演的电影《雪暴》上映,凭借扎实稳定的演技,引来一票网友怒赞“张震帅我一脸血”。
可是以上这些,对于吃瓜群众来说,都不如张震要拍电视剧这事儿,来得更劲爆。
而且,还是《三生三世》这种呼风唤雨的仙侠剧。
消息一出,粉丝立马炸了锅。
“你要是被绑架了就眨眨眼睛”、“震哥你是不是缺奶粉钱了”,还有人说张震是“跌落神坛”。
我也不禁疑惑,这个被无数大导演青睐的“电影咖”究竟怎么回事,难道导演都不找他拍戏了?
可你若问他本人,他一定会说(带着台湾腔那种):“我从没拒绝过拍剧啦,这个剧本很有意思,想拍就拍喽。”
其实你发现了吗,我们总爱把喜欢的人捧到天上去,以此显示自己的高级。
可出道28年,张震还是张震,他从没改变过,也不需要被神化。
因为你越了解张震,就越能知道他自身所散发的魅力,已经足够吸引人——那种真实的、纯粹的魅力。
1976年,张震出生于中国台湾。
父亲是演员张国柱,母亲是体育老师。
他还有个哥哥,也是一名演员。
十二岁那年,并不怎么喜欢演戏的张震,被父亲连哄带骗地去见了导演杨德昌,拍了他演艺生涯中堪称巅峰的电影。
这部电影,就是《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电影一上映,全台轰动,张震彻底红了。
红到上课有人趴在窗边偷看,去夜市买花枝丸有女生要签名。
刚出道就这么成功,这是多少演员梦寐以求的事情,可他却对演戏没了兴致。
在拍《牯岭街》的9个月里,张震为了成为小四儿,他经历了一场压抑痛苦地自我催眠。
以至于拍完杀死小明的那场戏后,他真的以为自己杀了那个女孩。
在世人眼里,当个电影明星有钱有名又受人追捧,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美差。
可张震却不以为然,他不喜欢,真的做不来。
拍完《牯岭街》,张震虽然也参演了《卧虎藏龙》《天下无双》《地下铁》等电影,但大多是以一种玩乐的心态。
直到2003年,巩俐让他改变了看法。
在电影《爱神》中,王家卫让他和巩俐饰演一对充满情感纠葛的恋人。
巩俐的演技那自然没得说,她把自己的专注和热忱,全部倾注在了这个交际花华小姐身上。
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在传递着华小姐的抚媚、妖娆。
在现场看巩俐演戏,张震惊呆了,他从来没看过这么震撼的表演。
他回忆说:
“巩俐作为一个如此知名的女演员,没想到还那么真挚。她的情绪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并且源源不断,她的每一个毛细孔都在演戏。”
说这话的时候,在他脸上还能看得出惊讶和佩服,仿佛那个画面就一直定格在他脑海里。
那一刻,张震爱上了表演,他要成为像巩俐那样优秀的演员。
于是不久后,当我们再看到他时,仿佛就有了些不同。
《吴清源》里,他从十几岁的少年演到七十多岁的老年,用催眠一样的表演方式,将围棋大师吴清源那种平静外表下的张力刻画得很到位。
《一代宗师》里,他打着刚猛的八极拳,一出手就大杀四方,光芒甚至盖过了叶问。
他用内敛沉稳的演技,将“大隐隐于市”的一线天诠释得极好。
《绣春刀》里,他郁郁不得志,却用小人物的抗争,去守护心里那点情谊与理想。
在每个表情里,都让我们看到了特工沈炼那种重情、忠诚的内心。
如今喜欢是真的,当初不喜欢也是真的,他从没标榜过自己对演戏的 “从一而终”。
而作为观众,我们庆幸他遇见了巩俐,才能在今天看到他如此多变的角色。
关于张震,网上曾流传过一个段子,相信你也略有耳闻:
试想,在如今的娱乐圈,能拥有如此励志勤勉的人设,是多少明星想立都立不起来的。
可张震却剑走偏锋,非得还原事情真相,不惜戳破观众心中的崇拜。
他说自己没学过潜水,围棋水平也一般。
八极拳倒是认真练过,可比赛只是套路拳法,拿的是一等奖,不是冠军。
其实,即便这些技能没有传说中那么专业,也不妨碍观众对他的敬业表示钦佩。
毕竟在现在的演艺圈,能看到这样为角色付出时间和精力的演员,实在太难得了。
可张震又说:“我比较笨,学习角色的专业,是还原人物真实性最快的方式,这没什么好炫耀的。”
技能学了是真的,没学那么好也是真的,他从没吹嘘过自己的敬业有多高尚。
好在,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作为一个实力派,他曾四次入围台湾电影金马奖,三次入围香港电影金像奖,可遗憾的是,每次都与影帝失之交臂。
就连一向苛责的媒体都开始为他鸣不平:古天乐都拿到影帝了,下一个该给同样万年陪跑的张震了。
可他自己却对“影帝”的头衔并不十分在意:
“能拿影帝当然好,那是一份肯定,但如果没拿,也不会改变我演戏的初衷。”
对张震来说,演戏为的是角色、为的是观众,可从来不为名利。
出道多年,张震演了无数角色。
要说起代表作,那不得不提侯孝贤导演的《最好的时光》。
在电影中,张震与舒淇跨越了不同的时代背景,诉说了一段三生三世,情缘未了的爱情。
1966年,当兵的少年与台球间的计分小姐,一场纯净真挚的恋爱梦。
1911年,革命党人与青楼女子,一场感人遥远的自由梦。
2005年,创作歌手与心脏病人,一场冰冷现实的青春梦。
他们在电影中,爱得真挚、爱得用力、爱得纠结。
有人说,最帅的张震和最美的舒淇,都留在这部电影里了。
除了《最好的时光》,他们还合作过《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刺客聂隐娘》和《天堂口》。
也因为如此,在观众的心目中,张震和舒淇是最登对的荧幕CP,他们理所当然要在一起。
就连舒淇本人,也曾在《康熙来了》中开玩笑说,如果张震当年主动追她,她一定会答应。
可爱情,是最拷问内心的东西,不爱的人终究是不爱。
2013年,张震和庄雯如结婚了。
两年后,女儿小源宝出生。
而舒淇,也在3年后嫁给了冯德伦。
如今的张震,爱逗女儿,爱老婆逛街,回归家庭的他非常享受这样的生活。
而现在舒淇的微博里,我们还经常能看到她和张震女儿小源宝的合影。
爱情这东西,骗不得别人,更骗不得自己。
对观众来说,我们脑补了一场空欢喜。
可对张震来说,他只是一如既往地遵从了内心,对于演戏,亦或者感情。
在现如今这颜值当道的娱乐圈,帅哥型男比比皆是。
可张震却春风化雨,单凭气质这一样东西,就甩出他们九条街。
知乎上对他有这样一段解读:
他可以正气也可以邪气、可以清淡也可以浓郁、可以是贵族也可以是流浪汉......
他擅长把其中任何一种拎出来,强化并延伸出一个角色的整体气质,而把自身其它气质都淡化隐藏起来。
1997年,在《春光乍泄》里,张震饰演周游世界的台湾青年张宛,他青涩、纯粹、理想主义。
在昏暗的镜头下,张震散发的那份少年感与灵气,是照进黎耀辉心中的一抹阳光。
2007年,在《呼吸》里,张震饰演的死刑犯张真。
没有一句台词,他仅用眼神就把那种压抑、痛苦、挣扎的情绪传达给了观众。
有人说,是张震用眼神撑起了这部韩式犯罪情欲片。
更有人说,看完电影,我居然爱上了这个死刑犯。
2018年,在《无问西东》里,张震饰演历经困顿的职场广告人张果果,他外表平静内心澎湃,是片中四段故事里最贴近真实生活的角色。
在影片最后,张震面对四胞胎时所说的那段口白,更是引起了无数观众的共鸣。
“世俗是这样的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他们的念头来,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
有人说,整部电影中,张震的故事最让我鼻酸,因为他正是那个“最初”的,却又回不去的自己。
事实上,导演选择张震出演这个角色,正是看中了他身上与张果果所相同的品质,就如他在电影里的那段台词一样: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如今,我们常用“油腻”来形容世故圆滑的中年大叔。
可张震却是已过不惑之年后,仍保有少年感的为数不多的男演员。
有媒体曾评价,张震的眼睛是继张国荣、梁朝伟、金城武之后,最具杀伤力的第四双眼睛,在他硬朗冷峻的眉宇间有一种干净纯粹的疏离感。
我想,这份少年感正是源于他的本真与纯粹。
也正因如此,让他能够被赋予丰富的情感与故事。
这么多年,张震在不同的导演与角色之间,不断地学习、吸收,也日益成熟。
如今,张震那种由内而外散发的气质与锋芒,已经无人可以忽略。
一个人成功的原因有很多种,有的因为运气,有的因为实力,有的因为自律。
而张震能走到今天,大概是因为他足够真实。
真实的面对自己、真实的面对角色、真实的面对观众。
就像侯孝贤说的:“张震人特老实,而且质地好,他现在越来越会演戏了,磨练磨练就不得了。”
少一些虚幻飘渺的名利,多一些柴米油盐的生活。已过不惑之年的张震,非常清楚什么才是值得在意的东西。
“我没有太多野心,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去做什么,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才最重要。”
一路走来,张震始终毫无保留地与内心、与外界真诚地对话。
不迷失自己,不舍弃初心。
在这个人人振臂高呼“be real”的时代,他才是真正值得我们“respect”的存在。
所谓的“影帝”何时能得到,我们无从知晓。
但可以肯定的是,张震的初心与本真,会在他的下一个、下下一个角色中让我们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