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三县与北京通州,看齐!

2020-03-17     中国商网

3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协同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到,通州区与北三县(三河、大厂、香河)空间紧邻、联系紧密,但长期以来各自为政发展中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比如,跨界交通问题突出,交通拥堵严重,尤其是早晚高峰时段交通秩序混乱。产业发展结构失衡,过度依赖房地产开发。公共服务落差明显,两地在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资源配置、服务水平、设施标准存在明显落差。针对这些问题,规划都给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交通:率先破解交通瓶颈


事实上,每天有大量上班族需要每天奔波于京冀之间,过着“双城”生活,其中,三河市燕郊地区这一现象尤其突出。正常情况下,数以万计的上班族每天通勤时间三四个小时并不奇怪,如若遇到特殊情况,进京检查站则会更加拥堵。


基于上述问题,规划指出,要按照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一体化服务的要求,率先破解交通瓶颈。具体而言,要完善与北京中心城区的高快速路系统。加快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骨干道路对接,统筹实施跨河桥梁建设。完善北京城市副中心南部与大厂、香河的骨架性通道网络,提升相关道路标准。构建快速公交通道。完善北三县与北京中心城区的快速公交网络,提升跨界公交运行效率。


另外,规划还提出还要深入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构建一体化的道路系统,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创新交通建设运营管理机制,推动北京市与北三县公交“一卡通”互联互通,打造安全、高效、便捷、绿色、智能的综合交通体系。


住房:严厉打击房地产企业囤地炒地


由于北三县与通州区交界,距离北京近,进京方便,在过去二十年间,房地产业发展迅猛,加之房价与北京相更便宜,大量在京工作人员选择在此处购房置业,过去数年,受调控政策影响,北三县房地产市场一度波动巨大,房价涨跌频繁。尤其是三河市的燕郊镇,一度有“睡城”之称。


资料图 图片来自CNSPHOTO


此次规划要求,严控房地产无序开发。坚决摒弃以房地产开发为主的发展方式,制定更加严格的房地产项目准入条件和年度开发总量约束机制。根据就业增长、配套设施情况,合理确定住房供地数量、布局和时序,严控房地产开发总量,引导房地产理性发展。加强交界地区房地产开发全过程联动监管,严厉打击房地产企业囤地炒地。


同时,规划提出要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根据产业布局、人口流动情况,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和公租房,形成供需匹配、结构合理、流转有序、支出与收入相适应的住房保障体系,完善住房保障监督管理机制,努力满足实有就业人口住房保障需求。


另外,严禁在交界地区大规模开发房地产,科学引导居住空间布局。合理控制特色小城镇的居住空间规模,强化特色产业功能,避免房地产化。加强保障性住房、公共交通、公共服务与市政基础设施的整合式开发,适度在轨道车站、大容量公共交通廊道周边布局混合性居住空间。


教育:重点补齐基础教育设施短板


规划提出,要推动北京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北三县延伸,统筹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建立公共服务协同配套推进机制,逐步缩小两地公共服务落差,共同塑造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切实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其中提到要重点补齐基础教育设施短板。坚持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完善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逐步统一通州区与北三县地区基础教育设施配套标准,促进城乡基础教育设施均衡布局,优先利用棚户区改造和单位腾退用地补齐欠缺的基础教育设施。特色小城镇中心设置初中、小学和幼儿园,较大的村设置完全小学,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和教育部门合作设置村办幼儿园,鼓励国际教育集团办学,保障服务覆盖和适宜的办学规模,提供均衡、优质的教育服务。


医疗:推动在京医疗资源向北三县布局


规划指出,要培育北三县区域性医疗养老服务功能。鼓励北三县建设医疗卫生与养老相结合的服务设施,全面提升在健康养老领域服务北京市及京津冀地区的能力。研究制订鼓励政策,引导北京优质健康养老资源向北三县延伸。


资料图 图片来自CNSPHOTO


规划还提到,要通过机构合作、设置分院等方式,推动在京服务全国和区域的优质医疗资源向北三县纵深布局。完善区域资源共享、双向医疗转诊、异地结算、多点执业等机制,积极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在区域内的实施,为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事业融合发展创造便利条件。切实保障残障人员、老人、儿童的教育、文化、医疗等基本服务,统筹考虑养老服务设施配置,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就业:创新人口人才管理政策


规划明确,以构建高质量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目标,推进产业协同分工与联动发展,面向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需求,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探索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规划提到,要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型服务经济。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创意经济、休闲经济等新型服务经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食品加工、家具制造、建材、商贸物流等传统优势行业企业与京津科研院所、高校和大型企业开展合作。


同时,统筹研究制定通州区与北三县协同发展税收优惠与分享政策,加快引导企业和人才集聚。建立财政投入增长长效机制,通过创新公共财政支出方式,对产业价值链相关领域和项目进行贷款贴息、风险投保补贴等方式的利益补偿。


此外,规划创新了人口人才管理政策。通州区严格执行北京市人口积分落户制度。河北省实施北三县户籍制度单列管理。推进实施“人才资源共享工程”。建立统一互认的人才评价和行业管理政策。通州区严格执行北京市各行业管理要求和人才评价规定,河北省、廊坊市参照北京市相关规定,全面调整北三县各行业管理规范,实现在高新技术产业认定、人才评价等方面与北京市保持程序一致、结果互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zKu6XABnkjnB-0zwX4C.html














李国庆夺权

2020-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