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胰岛素打着疼血糖还高,是这5个细节没做好

2020-03-30   糖尿病同伴

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友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注射现状不容乐观,大多患者存在注射部位轮换不规范、重复使用注射针头、注射手法错误等问题,对维持血糖稳定,避免并发症带来了巨大挑战。因而,如何正确注射胰岛素显得尤为重要。

01

胰岛素注射部位


·腹部: 以患者一拳盖住肚脐(大约脐周5cm以内勿注射胰岛素),在肚脐两侧约一个手掌宽的距离内注射。

·手臂: 应选择上臂外侧1/4的部位(手臂三角肌下外侧)注射;

·大腿:应选择前面或外侧面进行大腿注射,避免胰岛素针头刺伤血管及神经;

·臀部: 从髋骨上缘往下至少10cm(臀部通常为外上方处)。

不同注射部位对胰岛素的吸收速度不同,胰岛素吸收所需要时间腹部最快,其次分别为手部、臀部和大腿。因此,注射部位的选择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和使用胰岛素的种类决定。

短效胰岛素理想的注射部位为腹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可选择腹部、手臂、大腿及臀部;

长效胰岛素(如睡前注射的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理想的注射部位为大腿、臀部;

预混人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理想的注射为(早晨)腹部、(傍晚)大腿或臀部。

02

胰岛素注射十步骤

正确注射胰岛素只需记好以下口诀:

  • 一洁二对三摇,
  • 四装五排六消,
  • 七注射八停九拔十收藏。



一清洁:注射前洗手;

二核对:核对胰岛素剂型与剂量,并安装胰岛素笔芯。

三摇:指把中效或预混胰岛素充分摇匀;

四装:安装一次性胰岛素笔用针头;(注:杜绝回套内针帽以避免针刺伤)

五排气:将胰岛素笔悬转刻度至2,转下针头外帽,针头垂直向上,轻弹笔让气泡浮到顶端后,按下注射按钮,如无液体溢出,则重复操作,直至排气完成;

六消毒:检查注射部位,用75%的酒精消毒注射部位的皮肤,待干;

七注射:根据患者的皮下脂肪的厚度及注射部位确定注射方式;

八停:将药物注射入体内,完毕后针头留置皮下至少10秒;

九拔:迅速将针头拔出,并用外帽/取针器卸掉针头,将针头弃至锐器盒。

十收藏:指收好胰岛素及注射笔。

03

胰岛素注射的注意事项

注射部位的轮换

糖友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有很多弊端,不仅会形成皮下硬结和脂肪萎缩,还影响胰岛素的吸收,不利于控制血糖,甚至造成患者对注射的恐惧或抵抗,降低对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因此,建议糖友定期轮换注射部位。


以最常用的腹部注射区域为例,我们可用“一四七”三个数字来了解正确轮换。

4区域:我们将腹部分为左上、左下、右上、右下4个区域。

7天: 注射部位轮换可按照左侧7天,右侧7天;或者也可按照1次左侧,1次右侧的方式轮换。

1cm:在同一片注射区域内,每次注射部位要间隔1cm以上。

注射部位的检查和消毒

1. 患者应于注射前检查注射部位;

2. 一旦发现注射部位出现皮下脂肪增生、炎症或感染,应更换注射位;

3. 注射时,应保持注射部位的清洁;

4. 当注射部位不洁净,或患者处于感染易于传播的环境(如:医院或疗养院),注射前应消毒注射部位。

捏皮方式


04

针头重复使用的危害

在我国,胰岛素笔针头重复使用的频率非常高。然而,市场上的胰岛素笔针头都是按照一次性使用的标准设计的,重复使用不仅会影响胰岛素剂量的精确性,甚至还会导致针头堵塞,出现打空针的现象,严重影响血糖的控制。


注射疼痛。会造成肉眼不易发现的针尖弯曲成构型,导致注射部位出血、擦伤,增加注射的疼痛感。

针头折断。多次重复使用针头尖部分可能部分或全部折断在人体内而引起严重后果。

针头堵塞。使用过的针管内残留的胰岛素形成结晶造成针头堵塞,影响下一次注射。

皮下硬结。造成皮下组织的微型创伤,日积月累的微型创伤促使皮下硬结的形成。

气泡产生。温度降低时,胰岛素体积收缩使空气进入笔芯,产生气泡,导致注射剂量不准确。

胰岛素漏出。温度升高时,胰岛素体积膨胀而从笔芯泄露,消费胰岛素并会改变胰岛素的浓度,造成注射剂量不准确。

05

胰岛素的贮存

1.未开封的瓶装胰岛素和胰岛素笔芯,应放在冰箱冷藏室里保存(2℃~8℃)之间,直到有效期前,胰岛素都会保持其有效的生物效应。(注:千万不要放在冷冻室内,以免药物变性不能使用。)


2.已开启的胰岛素,可在温度(25℃左右)、阴凉的条件下保存28天,也可在2℃~8℃的温度条件下储存。但在注射前,最好先放在室内让胰岛素回温(注射前提前30分钟将胰岛素从冰箱中取出),这样可避免注射时不舒服的感觉,同时也能减少对皮下组织的刺激。

3.内装有胰岛素笔芯的胰岛素在每次注射晚之后不宜再放回冰箱冷藏室保存,可室温阴凉避光条件下保存2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