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无休止的追逐物赏文明的历史环境里,出色的花鸟画可以栖息纷乱的灵魂,使人得到身心的净化和升华。画家李燕华默默探求,不事宣传,作品却典丽高华,工而不繁,细而不柔,姿致端庄绰约,于沉静自然中见灵秀。
李燕华:1944年12月生于天津,祖籍江苏泰县。196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天津作家协会《天津文学》杂志社美术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三亚市天涯书画社特邀顾问、天津湖社画会理事。师承湖社名家李鹤筹先生,孙其峰先生。擅长中国工笔花鸟画。作品《黑天鹅》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寒江栖雁》入选第二届全国工笔画大展。1994年于台湾台北市举办《李燕华工笔花鸟画展》,1997年于天津举办《李燕华工笔画展》。
李燕华虽然生长在城市,却喜爱纯朴的自然。喜爱绿色的一枝一叶,喜爱多姿的一花一草,喜爱百鸟和鸣的天籁华章,沉醉于这一切自然生命的勃勃生机之中。用自己的笔画出对生命的热爱,对未来朦胧的憧憬,对美的追求。
她的运笔钧勒挺健劲朗,刚柔相济,不露女儿腔,无纵横使转气,具有男性阳刚之拙意。在用墨上显然受画家陈之佛的画风影响。其作品题材丰富,格调高雅,师法造化,清丽动人。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之精要,而且在总的格调中具现代绘画应有之素质。
李燕华曾徒师于北派花鸟画家孙其峰、李鹤筹等,后来转而向陈之佛等南派大师学习,把幽雅的情调和淳朴的风格作为目标;弱化了北派工笔画多变的线描和凝重的填色,吸取了南派注水注色、偏于情致的画法;她钩线细而淡,彩色以素雅属主,略偏清冷,看去若轻霜笼罩,却又明澈如月华初升。
面对她的画,好像盛暑遇雨,眼前的世界骤然变得纯净清爽了。如《黑天鹅》,画面的基调是黑白——黑色的天鹅和白色的荷花,但那白色基调中包含着淡绿、淡赭;光是柔和的,像诗一般的朦臆,托衬出一对深色天鹅。
画家省掉了荷叶,只画亭亭玉立的荷花,使那“轻轻资质淡娟娟”的风韵得以充分展示。在这里,画家的技巧看不见了,奉献给观众的只是迷人的意境和诗化了的自然美。
李燕华十分重视画面的节奏和韵律,既丰富于单纯,讲究整体的形式感。在她的画里,从无庞杂、纷乱的物象措置,也没有险奇、失重的构图;花和鸟的造型也从不粗笨、怪异或过分变形夸张。
一切都是端庄、谐调,优雅和宁静的,可以隐隐感到陈老莲工笔花卉的某些形迹,但不那么高古;可以看出宋代花鸟情理和谐的特质,但又有现代情味。
就总的画风画法观之,李燕华的工笔花鸟仍保持着传统的规范,无论钩、描、染、处理空间、形象和颜色,都显示着她扎实的功力和态度。她系统学习过西画,也汲取了某些西画的因素(如色调),但并不露形迹,高雅的东方雅韵致溢于画幅,令人欣然。
工笔画决不是只凭功力就能造就好的,它也需要艺术家的灵性,需要内在的涵育。宋元以降,士大夫大都倾心水墨写意,工笔画的领地基本让给了艺匠或“行家”,后者一般都乏于文。老莲、南田乃至陈之佛的格高,根本之点乃在他们都是文人艺术家,都具有高度的文化素质。
李燕华大学时代喜读书,善思考,不只以磨砺技术为宗。在性格上,气质上,她一向朴素自然其外,秀丽睿智其内。毕业后,她长期从事文艺刊物的插图和设计工作,与作家、诗人、理论家相过往,不觉中愈加凝练了她内秀的气质和多方面的文化修养。这样的基础加上工笔技巧上的苦功,她的破门而出并非偶然。
陆龟蒙《白莲》诗云:“素葩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燕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晴。”要从平庸市俗的功利氛圉中分离出来,升华自己的画格,除了文化修养,还非有欲上瑶池的独立追求和月晓风清的人格不可,因为前人早说过“画,心画也”,“风格即人”,如斯而已!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