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知识的价值在于分享”,一直是康石石个人信奉的一句话,也是指引康石石个人实践的一句话。特此为中国艺术留学生开放周三“艺术留学知识共享”栏目,每周三将邀请一位艺术&设计领域业内人士或海外艺术留学生进行个人分享,集合大家的艺术设计认知与艺术留学经验,为艺术留学生&预备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信息交流机会。
前不久英国面对疫情的态度大家都看到了,皇艺的课程也全程转成了线上,加上不久之后还有一个春假,我赶紧买了机票回到祖国爸爸的怀抱。截止今天已经在酒店隔离满14天啦,我终于能回家了……
在这个过程我录了一个关于回国机场防疫的Vlog,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移步b站: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97643609/?redirectFrom=h5
(这是视频页面截图,点不开的)
在皇艺读了快一年的服务设计,感受也是起起落落。刚开始并没有感觉有大家说的那么神,但转了一圈,了解了一下其他学校比如米理、阿尔托、伦艺的服务设计专业后……我觉得皇艺的服务设计,嗯,真的还行。
它还是那尊神。
首先我觉得,艺术留学选学校就是选资源,特别是对于服务设计专业来说。如果一所学校的服务设计项目没有一些好的资源,比如和一些比较大的公司、政府机构等等合作的一些项目背景支撑,其实就是瞎扯。
因为如果服务设计没有真正的客户来使用,说你这个东西真的OK,那么没人能有这个绝对的资格说这个东西真的OK,客户说OK才是真正的OK。服务设计就是一个这么商业的专业,就像是设计学科中的商科一样,即便是在整个基调都比较超前的皇艺也不例外。
皇艺的服务设计资源又是真的很好,除了一年级第一个项目是用来练手的,其他项目基本上都会和很大的公司合作。比如这学期有英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UKAA、英国的劳莱德银行、还有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EY、以及两个伦敦社区的地方政府机构。然后你就可以自己挑感兴趣的题目去做项目,自己找搭档队友。
我们小组因为实在厌倦了工作室,集体在酒吧学习讨论
除此之外,也会上一些商科的课。这学期我们跟隔壁的帝国理工大学以及伦敦最大的商科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都有合作项目,一半其他学校的学生,一半皇艺的学生,这样做出来的东西就会既有商业的属性也有设计的属性。如果你两个项目都参加的话,简历上便能够有三个超级大学的教育经历。
像帝国理工大学和伦敦政经学院,里面有很多资源优渥、履历牛叉的大佬,他们很多平时工作日都是有自己的正常工作的。如果你自己在上皇艺之前已经想好你未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设计师,做什么样的项目,能力强的话也是可以直接跟他们谈项目,或者说直接去他们公司合伙去创业什么的。
所以,皇艺资源这一块确实没的说。
在课程方面,皇艺对学生的反应速度还是很快的。比如单说我们专业,一开始的时候其实课程并不是很多,因为服务设计这个专业的学生背景很杂,有的学生出身是商科的、金融的,还有学食物设计的,服务设计的基础并不是很好。
然后上学期在我们的要求之下,皇艺这学期便开了一些服务设计的基础课程,比如服务设计的基础工具介绍啊什么的,都会给我们提供很多灵感。所以在课程这方面其实还挺弹性化的,你想上什么课程你都可以跟你的系头提,他会给你安排的。
apple设计师来我们学校做分享课
在师资方面,我们专业今年刚换了系头,是之前为英国巴莱特银行做设计做了很多年的老师。整个设计的工作经验非常丰富,而且有很多资源会一直给我们推荐实习。比上个系头会更注重实习经历这块,动不动就问我们实习找了没啊,实习怎么样啊之类的。
我们系头,没想到以前还是个玩乐队的吉他手
我们私下讨论都觉得这个系主任不比上个系主任说话有水平,但能力背景还是很强的,反应速度也很快,比如这次疫情,如果是上个系主任可能会比较依赖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慢半拍一些,这个系主任就很果决,事情一出来马上把所有课程全都转到线上,非常高效。
我们最近的线上酒会party 主题是夏威夷
在学习氛围方面可能与学费有关吧,皇艺的学费确实贵,不仅仅对中国家庭来说贵,对其他国家的学生来说同样很贵。所以大家毕竟花了这么多钱来上的学,也都还蛮努力蛮拼的,普遍比较勤奋,整个学习氛围相对来说也会好很多。
刚来皇艺的时候大家都会觉得对方很厉害,有点怯的感觉,但做项目的时候做着做着就会发现大家也都半斤八两大差不差,其实也就那样吧。即便是皇艺,大家刚来的话也别因为太把对方当回事,而不把自己当回事。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服务设计为什么叫做服务设计,而不叫做策略设计?
很多人都不知道服务设计师什么,所以我感觉这个专业的名字起的其实是有点问题的。我和我几个导师都讨论过,纵观整个服务设计的流程,服务设计师其实做调研是做不过做用户体验,真正做用户研究的人的。而产出方案,最终是个建筑或产品还是空间设计,又做不过专门做这些方向的设计师。而如果你没有UI背景的话交互设计又做不过UX……
这样看起来是个特别尴尬的专业,但其实服务设计师就是站在一切流程的重心,扮演着一个决策者的角色,你要不断地去统筹,做策略,然后交给具体方向的设计师去做发展这样子。
也是因此,服务设计专业像个万能的绷带,能够应用到社会的各个行业。你未来想去哪个行业,取决于你喜欢哪个行业。如果你就喜欢接触各种不同的领域,你可以去一个咨询公司,可以接触到不同行业的项目。如果你喜欢具体的某个行业,就可以专注于这个行业去深入。
但我还是建议大家能够多利用在校期间的实习机会去了解自己并发现自己的兴趣点以及能力点,这样找工作的时候起码能够有个方向。我未来就想向教育类的服务设计方向去发展,因为我以前做过老师,自己也是从小学画画长大的,对于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学艺术的过程啊、心态啊、思维方面都算是比较了解的,基于这种了解做服务设计也算比较有优势。
当然,方向这种事也是需要一直思考嘛,未来的事也不一定。
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大多数中国留学生刚开始在国外还是一个比较礼貌谦让的态度。其实这在日常生活交际中还好,但是在小组合作的项目中,我建议大家在讨论的时候不要拐弯抹角,简单粗暴,刚一点。
因为毕竟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还是很大的,大多数西方人是需要你把事情说的很直白的,不然他们听不明白。比如这个东西你说你觉得用黄色不行,你就要直接说:你觉得蓝色不行,红色更好,然后拿出你的专业知识,比如根据《色彩原理学》里的什么什么原理来看,红色确实比蓝色更好,所以,蓝色不行,改。
这就又要涉及到语言问题了,大家的语言能力能提升还是要多提升,这样和组员进行讨论的时候不会露怯,底气是足的。不然语言磕磕巴巴,即便再有道理用英语说出来说不明白,整个气势都会弱下去好多。
还有就是一定要争,西方人并不会因为你让了他,他也会来让你,如果不主动去争取,中国学生其实还蛮容易吃亏的。比如在小组项目中,一般前期决策的环节都是西方人在做,后期落地的环节都是亚洲人在做。并不是说我们小气不愿意多做一些东西,而是如果你在一个项目中把大多数时间都花在了后期落地的环节,那自然会少了很多时间去思考整个项目的精髓是什么、主心骨是什么。特别是像服务设计这种专业,你更应该去思考整个项目的策略是什么。
最后就是,一定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上皇艺之前,你要想好你上这个学是为了什么,你的态度是什么,这些想法都会影响到你整个艺术留学最后的结果。像我就特别开心自己当时因为实习GAP了一年,因为皇艺的学生很多都是经验特别丰富的人,有的人三四十岁孩子都五六岁了,如果你是应届生一毕业就进了皇艺,独立思考能力也比较欠缺,很容易会因为自己的“学生气”太重,导致你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思维去好好利用皇艺这么强大的资源。
所以,不要停止思考,如果你想好了,并且做好了准备。那么我相信,皇艺一定也会适合你。
我们Service design专业围着便利贴开party
如果大家有更多艺术留学&作品集&保研相关疑问,欢迎私信康石石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