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孩子的成长是渐渐塑造三观的过程,很多家长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于是轻视了文化的教育,让很多孩子没有精神上的追求,匮乏和空虚充斥着孩子的内心,成长的天平倾向物质生活。
铭铭爸爸最近带铭铭去商店买了一双运动鞋,这是铭铭精心挑选的鞋子,第二天铭铭就迫不及待地穿回学校。
同学们见到铭铭的鞋子不是名牌,都跑去嘲笑铭铭,这时候铭铭霸气回怼说:"我并不是盲目追求物质的人,我买这双鞋子是因为这双鞋子是网面的,比较轻,也很透气,我觉得我跑步会很舒服。"
对着嘲笑他的同学说:"我穿上这双鞋,是在我们家能力范围买的,并且不管穿的是不是名牌,我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能达到怎样的性能才是最重要的。"铭铭的话,让嘲笑他的同学顿时哑口无言。
能如此淡定自信地回怼盲目追求物质的同学,铭铭不会通过购买名牌鞋子来获得别人的认可,所以当外界不认可他的时候,他没有表现出愤怒或者羞愧,他的内心足够强大,有自己的想法,不在乎别人的想法。相反,过分攀比的孩子一直活在别人的意见,用物质掩盖自己的无知,在成长路上出现极大的弊端。
1、会扭曲孩子的价值观
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收到物质的诱惑,希望自己也能和别的孩子一样有这些新潮的东西,但是没有思考过自己是否需要,自己喜不喜欢,只想要和别人攀比,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遵从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最后变成一个盲目从众的人。
2、产生自卑心理
因为家里没有能力买更好的给自己,所以内心不平衡,很担心自己在学校被其他同学嘲笑,活在别人的眼里,越来越看不起自己,觉得自己和家庭条件好的同学不是同一个阶层,做什么都没自信,变得更加自卑。
3、分散学习的精力
当孩子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就会逐渐抛弃精神的追求,觉得面子比学业更重要,把时间都花在追求潮流物品上,上课也难以集中,做作业也容易让自己分心,成绩也有可能跟不上。
家长对于孩子爱攀比、过分追求物质消费的行为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盲目迁就,让他发展下去,应该加强对孩子进行健康的审美教育,正确引导,帮助孩子克服不良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1、家长提高自身的审美
家长端正自己的消费行为,还有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一起感受生活的美好,以身立教。孩子对美的认识就会受到父母的影响,甚至将父母的穿着打扮作为效仿的对象。
2、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
让孩子学会关心别人,让孩子从另一个角度想问题,别的孩子有难处的时候可以出手帮助,多关心别人,而不是学会嘲笑和挖苦别的孩子,影响别人的情绪。为他人着想,更能融入社会集体当中。
3、不要用金钱填补爱
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忙,对孩子的关心疏忽了,就喜欢用钱填补对孩子的爱,让孩子买东西开心就好,但是这样长期下去孩子不会感受到你的爱,并且只会把父母当成提款机,如果不给他们,他们还会埋怨父母。这种行为会让孩子变得叛逆,听不进去家长的劝教,更容易误入歧途。
如果孩子出现了攀比的心理,家长要学会合理利用,把孩子追求的物质作为奖励鼓励孩子去奋斗,激励孩子进步,锻炼孩子的自信心和胆识,久而久之孩子精神追求上得到满足,学会欣赏自己,了解自己想要的,就不会和他人进行攀比。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奶果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