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员工感慨:刑不上大夫趋势明显,以史为鉴,别寒了员工的心

2020-01-15     互联网坊间八卦

前言:

职场就像围城,我们每一个职场人总是以“墙外”的视角羡慕着“墙内”的世界,而也许你的生活也出现在别人的梦中。希望“互联网坊间八卦”能成为一个分享和了解不同生活的平台。

今天,笔者给大家分享一位已离职华为员工的“惯例”心声。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华为基层员工最原始的生活状态。希望这些“干货”能让你认识到不一样的华为。

进入倒计时了,趁着还能上心声惯例留个纪念吧。首先申明:本人只是一个基层员工而已,用不着猜我是谁,我也没有什么价值信息。

首先作为一位基础员工,以自己的性格,在我内心深处比HL还HL,多年来在心声一直是看得多说的少,沟通之后当时的感觉就是终于有机会敢痛快地“吐槽”一次,但最后劝说自己,还是别说具体的吧,当前看到的问题、现象都不过是公司前进道路上的几个坑洼而已。那就随意扯几句吧,你们要是觉得我说的对,那就谢谢,觉得说的不对,就当是惯例人惯例留下的爪印,大家文明聊天。

扯点虚的。公司的确很伟大,估计也就老板是为数不多几个将公司视为事业的人之一,其它绝大多中基层主管都是一个传话筒角色,都是来挣钱养家糊口的。对基层员工来说,看的是按劳分配,看得见的是中基层主管,看到的是指手画脚比干活的拿得多,觉得这是问题,有点意见和不满也是正常,请公司理解;但对于高层来说,看的是公司战略目标执行落实情况,传话筒就是最佳选择,至于是谁来做这个传话筒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把公司战略执行下去。从这点来说,公司内部其实没有绝对的矛盾,有的只是大家关注点不同而已。

要说公司有内部矛盾,说大了其实也就是社会矛盾。高昂的房价和生活成本把人压的喘不过气来,因此对拿着相对高那么一点点收入的华为基层员工来说,谁也都不想失去这一切。但公司毕竟是公司,要发展、要生存,一边是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另一边员工年龄一年年的增加,所谓的战斗力在下降,家庭时间占比提升等等,因此矛盾必将存在、爆发,从这个角度看就不难理解公司所做的一切,年轻化、低成本支出是未来的方向。看明白了这一切,离开时就不要抒发“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感想,开开心心的来,开开心心的走,这世界不是谁也离不开谁。

扯远了,回到当下。明白了上述这些,所以在公司工作,心态一定很重要,始终要明白这里不是家,“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来这里是为了挣钱养家糊口,所谓的情操、兄弟情义等等,那不过是其中一方为了获得更大利益而采用的手段借口而已。要么用自己的情商去做个传话筒,要么用自己的智商去提高劳动效率,少加点班,切切实实提高个人能力才是硬道理,不要做只适合于某个企业的人才,否则离开了这个平台,那才是真的“平庸”。

既然是挣钱,就应该懂得商场如战场,一定要记住公司前辈总结的三字经:狠、忍、滚;同时还要记住一句古话“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掌声和利益永远属于带钱回公司的人,没有人记得你给公司省了多少钱(打项目时,强调团队作战的口号喊得比什么都响亮,分利益时恨不得说都是自己一个人的功劳)。除非你能接受当前的现状,否则不要在后勤、平台、业务支持等支撑类岗位,至于说为什么,只有经历过了才会有这么疼的领悟。

回顾历史,一个用法律和制度不能解决问题的国家,最后都是倒在农民起义或武装战争中,再看公司,流程制度应该说是相当的完善,可是很多细节问题还是要靠员工在心声论坛上发帖(姑且称现代版的“农民暴力”吧)来曝光推动改进,靠老板个人魅力来解决,制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且刑不上大夫趋势越来越明显,实在是让人担忧,也真心希望领导们能以史为鉴,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马克思主义哲学说过:“人才资源是第一次资源”,别寒了广大员工的心。

最后,不管怎么说,还是祝愿公司越来越好,感谢老板给了我们一个挣柴米油盐生活费的平台。除了老板之外,对其它任何人都谈不上感谢,因为自己所得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劳动付出应该所得,没跪舔过任何一个人,心安理得。

即将再见了,同事们(趁着还在,喊一声同事)!祝你们在这里开开心心工作,报酬可以少点,但健康不能没有。看清形势,面对现实(时代需要HL式同事,可是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个本钱和勇气),当有一天离开时,别难过,别悲观。借用李亚鹏跟王菲分手时说过的一句话:“我想要的是一个家,而你却是一个传奇”,就此别过,彼此安好,别因为被“平庸”而丢失自我。

预祝大家新年快乐!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_4VsG8BUQOea5OwVb4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