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赵小祯”演到“赵大祯”,这个官家可不好当。
近来,演员王凯的身影,正在荧屏上与观众们“频频相遇”:
一边,他是“北宋帝王传奇”《清平乐》里的“太平官家”宋仁宗;一边,他是“新警察故事”《猎狐》里的“天才捕手”夏远。
对于同时追自己两部剧的体验,王凯笑着说:“挺‘忙’的,三个电视台轮流切换。”
然而,“霸屏”四月的背后,是他十五年的远路慢行:从2005年以《寒秋》的黄元尚出道,到 2013年《北平无战事》里的爱国警察方孟韦,2015年《伪装者》里的双面间谍明诚、《琅琊榜》里的贤明帝王萧景琰,再到2018年《大江大河》里的知识青年宋运辉……
有人说,中生代演员王凯的“当打之年”,正在到来。文娱头版(ID:wenyutouban)特别对话了演员王凯,看看处在“而立”与“不惑”间的他,如何演绎这位北宋仁君复杂一生的。
01、参透三个字:仁、忍、人
“以宋仁宗的一生为线索来写的一个故事,无论从角色还是剧本而言都很难得。”
谈到如何与《清平乐》结缘,王凯这般说道,“宋仁宗的朝代被称为‘仁宗盛治’,以文治国,百姓安居乐业,涌现了很多优秀的文人名士,十分了不起。”也正是这份“好奇心”与“陌生感”,让他想去了解、接近历史上真正的宋仁宗。
《清平乐》里的宋仁宗,是什么样的呢?
他的治理下,留下了庆历新政、宋夏战争、发行纸币、重熙增币等值得后人言说的政事;他的朝堂上,涌现了晏殊,司马光,吕夷简,韩琦,富弼,蔡襄,文彦博,夏竦,苏轼,范仲淹,欧阳修,包拯,苏舜钦,狄青等名臣、文人;他的都城中,叫卖着时令鲜货、奇趣玩意、特色美食,时不时还有丰富的民俗活动,点亮着大宋的清朗夜空……
而在王凯的演绎版本中,观众看到的宋仁宗,是一个隐忍而多面的复杂帝王,也是一个儿子、丈夫和父亲。
王凯自己的“个人总结”,是什么样的呢?“我跟导演探讨剧本人物时聊了很多,最后把仁宗的人物理解定义在三个字上:仁、忍、人。”王凯解释说,把这三点理清楚了之后,他心里对于宋仁宗这个人物的基调就比较明朗了。
“宋仁宗,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一个人”,王凯认为,赵祯肩上担负着太多的责任,无论是前朝还是后宫,他有着多重身份的矛盾感——高高在上的皇帝与普通人之间的纠结,以及情与理间的两难选择,“对于宋仁宗来说,他没有家,他的家事也是国事,这是比较难的地方,也是吸引我的地方,想演出宋仁宗的‘人味儿’挺难的。”
剧中,初登皇位的赵祯,面对生母离世的悲痛,囿于官家身份、保护前朝秘密的需要,他迈出的脚又退缩了回去;当他想立熙春为后时,无奈遭到朝臣的反对,只好送喜欢的人出宫,选了被误传貌丑的曹后;在他想要御驾亲征时,恩师晏殊“官家尚无子嗣”的当头棒喝,让他将诏书改成立宗室子为皇子;后来,当徽柔公主因婚姻不幸夜扣宫门,被司马光“碎首进谏”时,作为父亲的他更是万般无奈……
“这就是仁宗难的地方,一方面他是个普通人,为人父,为人子,为人夫,一方面他又是皇帝,需要把天下放在第一位,所以才有剧中的一些情节,生母近在眼前不可见的悲痛,喜欢之人不能娶的无奈。”王凯说道。
后宫中,又是另一个赵祯的故事。对于剧中多条感情线,宋仁宗本宗又是怎么看的呢?
“帝后之间看起‘不发糖’,其实是有了误会隔阂后缺少沟通,以致于两人感情总处于僵持状态。但你说这两个人真的不是真爱吗?那为什么宋仁宗一有国事、大事的时候,到了后宫第一个讲的人就是皇后,而不是其他人,他们还是比较了解彼此的。”
比如剧中,在名臣苏子美离世,有蘅送来书信一封时,官家和皇后一边共饮,一边回忆着故人,心里念着“从此国朝再也没有《汉书》下酒的苏子美了……”
而宠妃张妼晗和青梅苗心禾,赵祯心里又另有所想:
“宋仁宗对张妼晗的感情,包含一些渴望和寄托,因为他不能像张妼晗那样直接地去爱一个人,这种感觉是他特别向往又不能拥有的,所以他会那么宠张妼晗。苗心禾更多的是亲人的感觉,从小青梅竹马长大,跟她在一起就是很踏实、有安全感,到了她那儿,感觉像回到家里一样,很放松温暖。”
被问到自己和宋仁宗有无相似的地方,王凯笑了笑说,“像仁宗面临的这些问题,其实每个现代人在社会生活当中多少都会遇到的,比如工作和生活遇到不可调和问题时如何抉择,其实都有相通的地方。”
02、入戏,要有细节
在《清平乐》中,王凯的表演,也让历史中“大人物”宋仁宗的形象,变得生动而有温度。该剧开播以来,#王凯清平乐##清平乐朝堂戏##清平乐王凯演技大赏#等话题也频频喜提热搜。
对于如何演好一个年龄跨越大、经历复杂、感情丰富的历史人物,王凯也有他的心得。比如,为了表现宋仁宗“人”这一点,他在戏中加了点自己的“小设计”:
仁宗除了在上朝的时候是正襟危坐的,下了朝之后,不管是跟大臣议事还是在自己的福宁殿,他坐着的时候都不是很正的坐姿,或是半斜着,或是倚靠着。
“我希望他除了上朝之外,其他时间够‘松’下来,因为‘松’下来之后才能变成一个人。他上朝的时候是一个皇帝,他必须有威严在那儿,其他时候他能是个‘人’。”王凯说。
从“赵小祯”演到“赵大祯”,剧中的王凯在出场后,演绎了赵祯从青年到老年的大跨度人生。
对于如何把握官家不同年龄段的状态,王凯笑笑说:“说是中老年,也就是50多岁的样子。首先在造型上就很直观,胡子长了、头发白了,在外表上就能让观众看到仁宗区别于青年时期意气风发的外貌变化。身体上,也会有一些状态的变化,比如日益频繁的心绞痛。在表演细节上,中后期的仁宗会比较稳一点,比如走路啊,说话的语音语调都会慢一些低一点,老了嘛。”
“徽柔是爹爹最重要的宝贝”“我要让她做整个大宋最快乐的姑娘”……
剧中,仁宗“女儿奴”的样子让人印象深刻。在和小演员们的对戏时,年轻未婚的“老父亲”王凯也很入戏。
“之前在《大江大河》里也演过父亲,进入角色里自然而然就有了当父亲的心情。其实,从婴儿时期、小小徽柔、中徽柔、大徽柔、再到任敏的徽柔,我们有5个扮演徽柔的演员。有一场戏,是仁宗看到皇后和小徽柔在放风筝,扮演小徽柔的演员年纪很小,说台词也不太能说得清楚,我们对戏的时候,就听着她认真的奶声奶气的说着台词,特别可爱。”
王凯说,有一场前朝戏份的哭戏让他很难忘:“是仁宗败给元昊,跪在皇祖和父亲的画像面前说‘想建功立业,想破阵而止戈,却败了’的那场。彼时的仁宗正年轻气盛,急于建功立业,却得独自承受失败的滋味,他的哭,一方面是心疼阵亡的将士,另一方面自省作为君王是不是策略有失误,真的太难了。”
王凯用细微动作、波澜眼神,层层打开了一个多面的宋仁宗——把喜怒哀乐,藏在仁义道德中的天子,也正是这样的帝王,开启了北宋“海清河晏,天下太平”的仁宗盛治。
拍戏现场,也有十分欢乐的时候。比如戏中,宋代朝服帽子上的帽翅给现场拍摄增加了不少难度。
采访中,王凯也向记者还原了当时的场景:“有一场戏,是仁宗跟大臣们在一个小房间议事,仁宗要赤脚披发往外跑,大臣们戴着帽子出门去追,古代屋子门口都有屏风挡着,进出屋子是走两边的,两边又很窄,大臣们的长帽翅不能正面直接通过,只能小心翼翼的侧着身子走过去。那些个长帽翅的大臣排着队出门的样子真的太逗了,当天的片场特别欢乐。”
处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年龄段的王凯,在选剧本、角色又有何标准呢?
“我对接剧本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剧本质量好的,自己没尝试过的内容都会考虑”,他的回答很简单。当然,有时他也会想演一些接地气的小人物角色,或者复杂、有发挥空间的反派形象,“但当有这样的角色的时候,自己还得掂量掂量,你到底能不能够拿得起,所以看运气吧,如果运气好的话,碰到一个又喜欢我又能驾驭的,我会考虑去演的。”
属于中生代演员王凯的故事,还在继续上演。
-END-
轮值主编:依梧
作者:Siberia
编辑:咔咔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cB7CHIBfGB4SiUwl88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