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这是他们走向自我的第一步。
有些模仿,比如学爸爸看书,学妈妈写字,这些模仿都会让父母自豪。
而有些模仿,则完全不一样了。
很多时候,会让父母陷入尴尬。
"用力点",女儿模仿妈妈的话
网络语言的流行和传播,使人们深受影响,比如曾经的网络热词"你妹",偶尔会在家里不经意秃噜出来。
孩子看到了,孩子也就"不经意"的学去了。
一次带孩子参加同学聚会,大家聊得开心,有个朋友逗孩子玩,孩子回嘴就是一句"你妹",一语惊四座。
当场我的冷汗就流了一背,太尴尬了!
想必这种事,可不是只发生在我身上,有的可能更尴尬。
小李和丈夫带5岁女儿购物,买了一大堆东西。不想抱孩子,所以两人推着婴儿车,孩子也轻松。
但孩子的玩性多大啊,回家的路上,有个很陡的坡,女儿硬要爸爸把她和货品一起推上去,就像动画片里一样。
拧不过女儿,只好卖力推,那可真不是一般费劲,大包小包的。
推到一半,推不动了,累得直喘气。
突然,女儿模仿妈妈喊了一句"老公,用力点",把周围的眼光都吸引了过来。
夫妻俩羞得捂着脸,真是大写的尴尬。
女儿倒是没有曲解这句话的含义,大人们却浮想联翩。
至于为什么模仿的惟妙惟肖,说明两口子没有为女儿避嫌,被孩子悄悄发现了。这才学到了奇怪的语气语调。
对于孩子的模仿,父母应该做什么?
模仿,是对人生的学习。
从以上两个例子中,可以看出,父母之所以尴尬,是因为让孩子在模仿中,学习到了不该学习的东西,又在不合适的场合里,表现了出来。
其中的懊悔意味,明明白白。
所以,父母要正视孩子模仿这件事,不要以为在家里,随意点,糊弄糊弄就可以了。
这可是影响孩子未来的大事。
首先,君子慎独
古人说:君子慎独,意思是人应该修身,在独处的时候,也要做一个君子。
更何况,在孩子身边,更要注重自我。不能因为是自己的家,是自己的孩子,就肆无忌惮。
如果这样做父母,孩子学到的,也只是放肆而已。
其次,有错要认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是非老师",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错的。
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不是完人,也会有瑕疵,会做错事。但父母知道,有错要认,而且认真地告诉孩子,哪里错了,应该怎么改。
最后,家有避讳
所谓"儿大避母,女大避父",因为孩子逐渐从幼童,变成了有自我意识的个体,会开始思考性别和情感的问题。
这种时候,就要在家里树立"避讳"的规矩,不要乱了分寸,孩子会学到些不该学到的东西。
当然,有些事情,特别是性别上的东西,父母不知道怎么讲,羞于开口。
这时候,绘本就会成为父母最好的帮手。
《小威向前冲》科普绘本,非常适合亲子互动阅读,可以在不尴尬的气氛里,把父母尴尬的问题,给孩子讲清楚。
孩子以后就知道,什么是该模仿的,什么不是。
你遇到过什么孩子模仿造成的尴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