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需要智慧和勇气,但最终拼杀的却不是在战场,拼的是后勤保障和经济,简单说是拼的是钱。
蜀汉建兴元年,屯骑校尉,丞相长史,平阳亭侯王连对诸葛亮说:
“此不毛之地,疫疠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
在刘备猇亭之败以后,蜀汉南中四郡,益州郡、牂柯郡、朱提郡与永昌郡发生了叛乱,南中四郡位于今天云南、贵州和四川的西南部。
王连的意思是南中是不毛之地,瘟疫盛行,诸葛亮不宜冒险亲征,派人去就可以了。我们今天看来,王连的话也不无道理,对付这种级别的叛乱也不必诸葛亮亲自去,蜀国如张嶷、李恢、马忠等,有很多对付蛮夷经验丰富的官员。
但诸葛亮不避险阻,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三国志》:建兴三年,诸葛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并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营陈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陈,若只如此,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
诸葛亮的南中之战又得到了什么? 保守估计三四十万的人口(蜀汉的隐匿人口较多,据《蜀记》等资料推算,蜀汉人口当在三百万上下),金、银、丹、漆、耕牛、战马,南征的结果是"军资所出,国以富饶",
但诸葛亮在南中还得到了出乎我们意外的东西。
现在看三国历史,其实有一个谜题,三国的钱币里有三国各国的经济发展情况。
三国钱币的特点是;曹魏的情况比较特殊,曹魏铸币采用五铢币形式,没有自己的年号币和大钱,现在很难找到确定是曹魏铸造的五铢币,专家们认为有一种铸工粗劣,但钱币重量基本和钱文等量的五铢币实际就是曹魏铸币。孙吴特点明显,大钱很多,"大泉五百"、"大泉当千"等很清晰。蜀国很好认,样子最惨,品类最杂,钱币减重情况突出,货币重量和钱文重量严重不符。
专家们认为钱就是国力的反映,认为曹魏经济比较稳定,孙权商业繁荣,因此使用大钱,蜀汉的经济状况最差,这也几乎是个定论,也认为诸葛丞相的经济能力不是那么强。
在现在三国考古的发掘中,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
简单说,在蜀国和吴国没有发现过魏国的钱,在蜀国没有发现过吴国的钱。但在魏吴两国都大量发现蜀国的钱。这等于说,蜀国的市场上没有魏和吴的货币,而蜀国的货币却在魏和吴的市场上流通,也就说明魏国和吴国认可蜀国的货币,说明蜀国货币属于硬通货。一直以来人们认为蜀国国弱民穷,诸葛亮穷兵黩武,现在看来,事情似乎不是这样,仅从货币来讲,蜀国是最富的,因为蜀国的钱可以在魏和吴的市场上买到很多东西。
我们再确定下三国谁是否真的有钱?
比较谁有钱,也许可以用另外一个办法,三国都爱用钱赏大臣,我们看谁赏的最多,起码证明谁的国库中有钱。魏国历史上赏赐大臣们是不但钱少,次数也少,曾经给满宠钱二十万,魏国最大的例子是司马昭进位晋公,得钱一千万。吴国大手笔有几下,孙权赏赐吕蒙,征黄祖赏钱五千万,夺回荆州赏钱一亿,这是最大的。再看蜀国,刘备平定成都,大赏群臣,可以说把刘焉父子的存货倒腾空了,法正、诸葛、关羽、张飞史有明载各赏钱五千万,这还不算爵位最高的糜竺,赏的也不会少。但后来,刘备就穷到用帐钩拿去铸钱了,"取帐钩铜铸钱以充国用"。
他们好像都不是很有钱。
钱是铜铸的,说他们缺钱不如说国家缺铜。
很明显,魏国的铜矿没有得到太多的挖掘,吴国周瑜虽然说过:"铸山为铜 煮海为盐 境内富饶,"汉代也在吴地设"丹阳铜官",但东吴的铜矿可能已枯竭,或者说在孙权的年代没有有效的开采。蜀国当时可能也没铜,西汉成都邓通的严道山铜矿到东汉已经枯竭,《汉书·地理志》中说蜀地就没有说铜,蜀地可能没有铜矿资源了。
那么蜀国的铸钱的铜从哪里来?
蜀汉铸币种类多、数量多、流通分布广,时间长,现在看来,蜀国的钱从开国之初到王朝终点一直没有中断铸造,后期越铸越多。蜀国有一种存世的"直百五铢",在这个钱背上撰有"为" 字款,是中国第一款标明铸造地的钱,意为"犍为"所铸。
犍为就是益州犍为郡,在今天的贵州省遵义。在当时非常偏远,属于南中,南中很多地方其实不适合居住和发展,诸葛亮却在这里设置郡县,蜀国当然有所图。因为西汉时已经发现了南中地区从西昌到蒙自有一条铜矿带,这个铜矿带不但有铜还有铸造青铜必须的锡,个旧在东汉已是锡都,云南的铜矿今天依然在开采。南中可能就是当时蜀汉的铜矿和铸币点。蜀汉的经济不但在盐铁和蜀锦,铜才是蜀国最重要的战略物资。
猇亭之败,刘备留给诸葛亮的蜀汉千疮百孔,关羽丢了荆州,孟达带走东三郡,精锐损失殆尽,诸葛亮力挽狂澜,挽救蜀汉的手段很多,但导致“田畴辟,仓库实,器械利,蓄积饶”大好局面的出现,很有可能是见效更快的铜和铸币,现在在当地仍然可以看到铸铜遗址。也许,我们忽视了蜀汉这一项最重要的收入。
作为一个超级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可能早就看到了自西汉以来南中铜矿的发展情况,诸葛亮没有采用长史王连的进谏进而亲征南中,目的不但是平靖南方地区,更多的是利用南方的财富,减轻益州的经济压力。
在蜀国的gdp中盐铁和蜀锦都是小玩玩,真正支撑蜀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是南中的铜和铸币,然后到吴国去买买买,采购粮食,所以魏国和吴国才有很多的蜀国钱币留存。经济区域窄小,经济总量有限,诸葛亮却用了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在和魏国吴国竞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