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太谨慎,为什么先取陇右,是因为蜀国输不起

2019-11-28     我是王不二

公元228年,诸葛亮北伐。

诸葛亮先派赵云、邓芝出箕谷为疑兵吸引魏军主力,诸葛亮出祁山,意图夺取陇右,迫使魏国南安、天水二郡投降,诸葛亮派马谡为前锋,督王平、高翔、张休、黄袭等分兵街亭,以拒曹魏关中军队来援。

曹魏派曹真督军屯褒斜谷口的郿县,张郃遣督诸军,对阵马谡,曹叡亲镇长安,雍州刺史郭淮视察天水 、南安一带 , 魏国全线防守。最终马谡与张郃大战军败,诸葛亮遂尽迁西县人口回汉中,斩马谡,首次北伐告败。

如果当时马谡守住了街亭,又会怎样?

诸葛亮北伐的进攻方向,是先取陇右,再图关中,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家输不起,而不是诸葛亮太谨慎。

先取陇右的原因是第一是保障后勤,战争胜负其实在后勤,作为攻势一方的蜀国尤其如此,古人千里运粮全靠人背马驮、汉中到关中更是深谷险路,行军都困难,运粮更是个大问题,以前曹操与刘备汉中之战,就因曹操粮道被阻,将汉中让与了刘备。

北伐蜀军远离后方,一旦失利必将全军覆没,甚至会有蜀国灭亡的可能。诸葛亮不走更利于取长安的子午谷和褒斜道,首先占领陇右就是为了后勤问题。陇右当时的粮食产量并不低,夏侯渊打氐羌,收氐人谷物十余万斛,张既在陇西三郡大力发展水碓,可知此地的粮食较多,司马懿在南安冶盐,用盐换氐羌之粮,诸葛亮也是看中了陇西可以解决蜀军粮草不便的问题,陇右可以让蜀军的粮草粮食就地解决。

走陇右,诸葛亮还有另一种考虑,曹军战斗力剽悍,并且幽、并州的乌桓、鲜卑、匈奴都在效命魏军,骑兵多。诸葛亮《后出师表》载:"突将、无前、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蜀汉军队的战斗力是不如魏军的,诸葛亮取陇右还有看中当地士兵和战马。

蜀汉的军队基本都是步兵,这主要是蜀汉没有良马,但陇右的良马很有名,洛阳人歌曰:凉州大马,横行天下。陇右地接羌戎,民俗尚武,当地人以射猎为先;而氐羌之人,更是骁勇、自西汉时起,大汉的精兵很多都是由此地的六郡良家子充任,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就确定了“南抚夷越,西和羌戎”的战略。诸葛亮其实是在欲效仿董卓、韩遂、马超的故事,用羌戎部落来壮大蜀汉实力。东汉时,西羌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12年羌乱,西羌曾经一度打到洛阳附近。东汉后的董卓、韩遂、马超都是和羌成军,称霸一方,曹操都险丧于马超之手。陇右的氐羌确实具有撼动魏军的实力。

诸葛亮取陇右就是看到陇右的这些优势恰好弥补了蜀汉的短板,出街亭,平取陇右的战略决策,应该说是诸葛亮高瞻远瞩的谋略,但北伐能否成功,却并不取决于马谡能否守住街亭,而是取决于魏蜀综合国力。

诸葛亮即使占领陇右,也会因为实力差距过大,虽通过人力、智谋弥补不能改变。

欢迎关注 历史料理师 我是王不二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HChjvm4BMH2_cNUga0_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