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看同一本绘本:用这份“花式读法”,重复读也不会腻

2020-03-30   小C妈妈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起阅读的重要性,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通过讲童话,绘画本等方式来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的确,对于年龄小的孩子,绘本的简单直接的内容能够让减少阅读难度,从而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但随着阅读习惯的培养,不少家长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总是喜欢反复阅读同一本绘本。有时候一本书孩子每天要看上10遍。对于这种现象,很多家长在耐心陪孩子读了十遍八遍之后也会陷入崩溃,甚至怀疑孩子的阅读能力或记忆力方面是不是出现了什么问题。没有耐心的家长更是会直接拒绝孩子,甚至强制不让孩子重复阅读。

家长们的拒绝行为实际上是对孩子反复阅读的不理解,甚至是产生了误解。其实,反复看同一本绘本并非是孩子智商或能力出现问题,反而这种行为还能够给孩子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好处。实际上,超过90%的家长不知道"重复"行为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孩子为什么总是喜欢看同一本绘本?

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对孩子反复阅读的行为作出这样的解释:重复一件事是孩子完善心理感觉的过程。孩子从一开始的感觉再慢慢形成抽象概念,最后得出具体事物。家长有必要在孩子的这个心理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而孩子之所以总喜欢看同一本绘本也离不开以下几个原因:

1、重复读能够让孩子获得新的收获。

记得儿子小时候很喜欢读《三只小猪》的故事,几乎每天睡觉前问他要听什么故事,他都会说出同一个答案"猪猪"。一开始我以为他只是习惯了这个故事,慢慢地我发现,儿子不仅每一次都听得很认真,而且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还会进行补充和提问。

刚开始的时候,儿子只知道用石头建成的房子比稻草房和木板房都要坚固。之后在听到三只小猪一起打败了大灰狼,他突然说了一句:"他们一起,才能打败灰狼。"从中收获到团结的重要性。他还清晰地知道三只小猪的区别在哪里,在读到小猪识破灰狼企图爬进烟囱的情节时,儿子急忙纠正我穿黄色衣服的才是第三只小猪……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他总是会问些不一样的问题。就好比:为什么大灰狼最后会被打败?三只小猪谁最聪明?……

重复读一本绘本,这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在孩子建立认知能力过程中,每当对同样的知识内容重复一次,他们就会从中产生新的不一样的认知。实际上,对于成年人来说,学习一件事也是需要通过反复的联系才能得心应手。因此,对于孩子反复阅读的行为,家长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和耐心。

2、重复读能够带给孩子安全感。

安全感从何而来的,对于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事物,人会产生安全感吗?答案是不会,因为往往面对熟悉的事物,人才能够放松警惕,得到内心安全感的满足。和熟悉的电视剧、熟悉的歌曲一样,被孩子反复阅读的绘本同样具有能够给予孩子安全感的作用。在重复的过程中,孩子所熟悉的故事情节,所知道的走向发展,都能够给予他们更加心安的感受。 

尽管有时候在很多家长看来,孩子已经没必要反复读,因为他们对于对故事的熟悉度已经非常高了。反复行为只会是在浪费时间,但其实在这个反复的过程里,除了能够让他们深化进行学习之外,是对于孩子的心智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过程。

3、重复读能够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达芬奇的老师费罗基俄让他每天画鸡蛋。因为在一千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它们的形状都是各不相同的。通过画鸡蛋这样的方式,能够让达芬奇的观察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得到提高达芬奇最终成为闻名世界的画家与他小时候画鸡蛋离不开关系。

而这个故事也同样在告诉我们,对一个事物如果能够达到非常熟悉的状态,就能够在其事物的基础上再进行创造。孩子在充分了解了绘本的内容发展之后,就能够在原来故事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构造出自身的故事构思和想法。

可能在故事讲述的第一遍第二遍中,孩子只是充满对内容的好奇。在第三遍第四遍之后,他们便开始能够理解人物的情感和想法。第五、第六、第七……等到他们熟悉了,就会开始展开想象力进行创造。尤其是当孩子能够将自己代入到故事的角色中时,他们更是能够发挥出出乎家长意料的想象。

尽管反复阅读对孩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重复多了很多家长也会感到厌烦。实际上,要想发挥出反复阅读的作用,家长们就需要能够掌握"花式阅读"。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掌握"花式阅读"让重复阅读也不再"腻":

1、 给每一次阅读设立不同的阅读目的。

在第一遍阅读的时候,家长可以先让孩子看图片,并不告诉孩子故事的结局,然后让孩子自己对结局进行猜测,给孩子留一个悬念。这一遍的阅读目的就是猜结局。在带着这样一个目的去阅读的时候,孩子就会更加聚精会神。第二遍的目的则是提问阅读,家长通过提问,让孩子进行回顾,并且引导他们说出下一步的剧情走向。第三、第四、第五遍……便可以根据绘本的中的内容、情感、哲理等等分别将其作为阅读目的进行。带着不同的阅读目的,每一次的阅读都会是不重复的体验。

2、引导孩子代入故事中的不同情节角色。

很多时候孩子会将自己代入进去故事里的角色,一来可以增加他们对情节的理解,二来则是让他们进行换位体验。而站在不同的角色角度,孩子也能够更容易读懂其中的逻辑发展,这样也有利于他们发现并且解答疑惑,更能够轻易理解其中的角色情感。就好比当孩子代入故事中的爸爸一角,他们便更能够看出爸爸所承担的责任和伟大。

3、学会观察,并发现细节。

这一步尤其适用于孩子在阅读动植物绘本的时候。在阅读这类绘本的时候,通过细心观察才能够发现其中的昆虫植物鸟类禽兽等对应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是怎么样的。这时候家长还可以准备一个小黑板,让孩子将动植物名称和它们所具备的特点等进行连线匹配。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家长也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知识延伸,以此丰富孩子的见识。

4、 通过小游戏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在反复阅读中,我们知道孩子对于故事情节已经非常熟悉了,那么这时候家长也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小游戏来提高孩子的协调能力。具体的小游戏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读。可以教孩子边读边用手指点书。 点到哪就读到哪。对于不认字的孩子来说,他们可以根据读的速度进行手部动作。

其次是画。让孩子将绘本上的动植物、绘本情节等用笔画下来,在一开始的时候能够将情节大致画出来即可,随着孩子慢慢熟练,还可以在原有的情节上再加上自己想象的内容。

最后是翻。对于孩子而言,如果没有人教,那么爱护书本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因此,教会孩子如何正确翻书才能更好地保护书本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

我是小C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