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积极赋能,实现业财融合

2019-11-27   财小小2018

现代企业还是以盈利为目的吗?

还是以永续经营为目的吗?

或者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的?

作为CFO,你是如何与你的业务伙伴相处的?如何认识的?如何取得TA的信任的?

这是财能下午茶首期线下沙龙上,智联招聘集团副总裁、财能书院创始会员成进提出的尖锐问题。10月19日,财能书院长三角分院在美丽的杭州西湖之畔主办了这次沙龙,成进的问题引发了激烈讨论,最终达成的一致是:时代在变,商业模式在变,业务思考的问题在变,财务寻找的业财融合的方法也必须随之变化。

嘉宾:成进,智联招聘集团副总裁

带入企业家视角,以经营的思路与业务对话

成进对业财融合理念的分析首先从时代变革导致的商业模式调整出发:“我们处在一个动荡不安、飘忽不定、杂乱不堪、模糊不清的世界,从互联网产生,到移动互联网产生,整个世界的节奏在加快。以前的生意都是本地化的,现在由于物流技术的发展,跨越地域的问题得到解决,很多企业的经营着眼点已经是整个国家、13亿人的大市场。”

在这个基础上,有两个重要的改变需要被注意:

首先,至少在一定期间内,利润不再是衡量企业价值的唯一标准,很多企业愿意以短期利润亏损为代价,追求中长期的价值

其次,公司的永续经营和股东价值不直接关联,部分企业股东不再以永续经营为目的,转而追求个人的股东价值最大化。公司如果干得好可以永续经营,股东可以不一直永续经营。

由于以上两点改变,企业变成了一场“接力赛”,有很多人只在一段时间内和企业共同走过。如果会计还用传统的方法来计量数据,已经不适应目前的时代,因为很多投资回报不以利润来衡量,甚至不完全以收入来衡量,很多时候是以用户数量、客户体验、市场份额来衡量,这些东西在财务报表上短时间体现不出

成进因此指出:“如果财务想更好地配置资源,就不能简单围绕财务报表和业务对话,而要进一步看我们花出去的资源应该用什么方法度量。传统企业的投资回报率是很容易计量的,但在现代,很多业务需要深入去研究。”

杭州中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财能书院会员陈燕芳以自身所在企业为例强化了这个观点。在开拓美国市场时期,中艺实业的产品从内销转向外销,产生了“万一销路不对海外库存积压导致亏损”的风险,陈燕芳带领的财务团队并未以这一潜在风险为由片面组织,而是发挥专业特长,设计了新的模型,将材料采购的区间、生产周期、国内运输、海外运输、边际库存等重要变量都考虑进去。根据这套财务模型,一旦销路不好,原材料采购可以马上停掉,生产线可以马上停掉,国内仓库可以第一时间不发货,迅速将外销转为内销。这种财务团队引导的业财融合模式使得公司成为电商行业为数不多的盈利企业,财务的话语权也在此过程中得到巩固。

财务人如何成为“业财者”?通过数据分析给业务赋能

企业的商业模式发生变化后,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基本过程并没有变化,但循环周期和经营节奏却在不断加快。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业财融合后的财务变成了“业财者”,他们不仅爱看数字,也更加具有勇气,敢于冒险。

资源配置是财务的一个重要职能,如何把资源配置到更合理的地方?不能理解时代变化和技术变革的CFO做不好这一点。“我们要允许短期不盈利的发生,这个时候财务更需要通过资源配置为业务赋能,能否做到这一点可以看出财务人的格局。”成进说。

资源更合理的配置,就建立在CFO、财务总监的前瞻视野、技术理解力和对集团业务资源的熟悉程度上,这不仅仅是业财融合的过程,也是财务逐步掌握和巩固话语权的过程。当整个公司的数据都掌握在财务部门,财务就拥有了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和解读的权利。“整合数据”是时代的需求,而财务需要在整合过程中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梳理,获得更深入的洞察,确定根本原因,评估市场竞争,识别和管理风险,站在经营的角度分析整条价值链发生了什么变化,需要做什么决策,为管理层决策提出建议。在这个业财融合的过程中,财务也会真正变得越来越强大。

成进引用CIMA(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的一张图直观地展示财务如何通过数据分析实现业财融合,进而影响决策变化:

他说:“传统意义上的财务只做左边这半部分,但右边才体现财务的价值,也是财务目前的转型方向。真正好的财务不再只看左边的结果,而是提出分析和建议,把决策按建议方向落地,这才算完成了从战略到落地的全过程。”

成进由此总结出财务在业财融合中的三个重要作用:

一是通过定量的信息影响决策,使决策更合理;

二是通过ROI测算作用于资源调配,使其更合理;

三是作为第三方提供不同业务单元的KPI考核目标建议,使得组织架构“三权分离”,这是企业管理层实现民主决策的基础。



成进总结说:“业财融合就是财务学习业务,建议、影响、作用于业务,创造业务价值直到完全成为经营者的过程。财就是业,业就是财。财务的终极目标就是做业务。”

业财融合中的自我认知

在热烈的讨论中,一个下午的时光悄悄过去,参加沙龙的咖友带着收获与感悟离开。财能007选取其中的一些思想花絮,和大家分享。

杭州中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财能书院会员 陈燕芳:

原本抱着学习的初衷来参与,听了成老师的分享与茶友们的讨论,特别是成老师对其自我成长的理性剖析与业财方向精准定位和选择,给我的感触很深。他没有过多的分享业财融合的具体的术,而是从指导术的方向说开去,因此回来后我尝试着理清自己的思维,跟上老师的思路。

我思考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界定财务人的业与术;二是寻找“财”与“业”相互的支撑点;三是思考“财”怎么赋能自己与他人。

再次感谢财能书院三位组织老师,让我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开始思考如何理论化自己的经验与失败,思考如何分享经年的积累,也突然意识到,自己一生都在看书,看别人书柜的书,为什么不能让自己成为别人书柜里的书呢?

杭州宏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长 孙世兰

以前在业务模块工作时,我曾经开玩笑说,除了我的领导,我是业务部门里最懂财务的,所以参与市场渠道政策、流程的制定讨论,把政策和相关的数据反馈给财务部门,供核算使用;到了财务部门后,我是“财务部门里最懂业务的人”,一直走差异化竞争。

首先,业财融合中,财务人员的能力很重要,其实就是德位匹配。今天成总讲的,有权利和有能力行使权力要匹配。做过业务的财务人员跟一直做财务成长起来的人相比,思维习惯和沟通方式会有不同,做过业务的人相对而言思路开阔和活跃,愿意与人打交道、与业务去讨论;一直做财务的同事,有时会因财务的职业习惯谨慎性大于风险性,对灰度理解不够好,看很多事情都有风险,业务部门需要给建议时又不愿意承担责任,有时拒绝提供解决方案,在某些点上可以给出建议,但在大的方向上不敢。还是因为对业务的把握能力不够。

第二,业财融合和平台的性质及平台的不同发展阶段发挥的作用也会不同。在平台发展的初期,活着大于管理,这时如果财务可以参与业务助力企业发展,一起战斗的革命友谊,会让业财融合比较融洽;在平台比较强大,业务发展比较好时,财务的赋能效果相对比较弱,因为只要业务在增长,很多问题可以在发展中解决,不突出。在平台的发展过程中,如果出现生死问题,这时财务的专业和看指标的能力,有利于调整业务,如果业务缓过来,财务的作用会被放大,也会对财务人员提出新的能力要求。

第三,业财融合过程中,双方都要更加职业化。职业化的沟通和工作,放下感情、撇下成见,用双方听得懂的语言以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沟通和解决问题,会让问题简单化。但是工作事情之外,能帮助别人时多给予帮助,建立和谐、轻松、简单、有人情味的工作氛围。这些转变如果能轻松驾驭,对业财融合工作开展也会有较大帮助。

连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财务副总裁、财能书院会员 林银

非常有幸听到了成进总关于业财融合的理念及方法论,充实了金秋的一下午,仍意犹未尽。

成进总分享的业财高度融合,对CFO个人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是带CEO属性的CFO理想状态。

高智商。财务要比业务更懂业务。必要条件有两个:其一,财务是整个公司的数据中心,是业务财务数据的唯一出口;其二,财务掌握业务全流程的严密逻辑(业务同事可能掌握的只是片段业务的逻辑),并挖掘业务需要但不掌握的数据

高情商。CFO是CEO最信任的伙伴,需要坚定的拥抱“猪”的身份,要认同“鸡和鸭吵,猪受伤了”。“猪”受挫委屈,但仍需要保持积极心态,充分肯定自己在提高并保持公司士气中的重要角色。

如此优秀,怎么做到?因为高德商。财务要保持初心,纯粹实在,始终为了“公司价值最大化”,把工作当事业。

在实际工作中,会因为主客观等各种条件限制,难以达到理想状态。比如,一直当“猪”,会不会影响话语权;比业务更懂业务,如何巧妙分配财务部资源;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市场环境中,财总有没有对业务决策拍板的能力和魄力,等等。

带CEO属性的CFO,是财务工作的标杆线。时常拿出来想一想,时机成熟即可前进一步,让我们避免在日常高压繁琐事务中迷失方向。

杭州米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财能书院会员 周为利

业财融合话题的探讨比较多,本次财能下午茶探讨收获非常大。成总不仅实操经验丰富,还能够提炼业财融合的方法论,并与大家分享财务分析方法、菱形沟通法等具体技巧,借鉴意义很大。同时,在座财务大咖大多为民企财务负责人,而成总出身于世界500强的外企,职业化程度更高,咖友与听众的互动过程中既有共识、又有分歧,不同背景带来的思想碰撞、升华更引人思考。

财能书院会员 黄如群

财能下午茶,既有成进总深度思考的高能分享,又有咖友亲身经历的火花碰撞;业财融合的主题严谨却充满了哲理和诗意,真是一次营养和口味俱佳的美妙“下午茶”。

嘉宾:成进

撰文:财能007

编辑:李小白

来源:财大咖(ID:caidaka2019)

转载请后台留言联系财大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