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企业多是智力和人力资本密集型企业,无形资产是这类企业主要的资产形态之一,未来的发展也充满了很多不确定性,大都要靠外部融资的资本“输血”来发展。这个阶段如果有一个得力的CFO,就如虎添翼了。
撰文:财能007
编辑:和斌斌
配图:Pexels
来源:财大咖(ID:caidaka2019)
前言:
云计算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技术颠覆了财务管理的固有模式。风口之上有机遇也有考验,8月16日的财能下午茶就围绕“搏击蓝海的CFO”开聊。财大咖们认为,数字化转型、资金筹集、业财融合、人力资产管理,都是CFO搏击蓝海能否成功的关键。
财大咖们如何看待新兴产业的财务管理和资本运作?与传统企业相比,有哪些特点和难点?新经济企业所需要的CFO是否会有不同?搏击蓝海的CFO们,赋能重点究竟在哪里?且看这里。
北京速途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FO兼董秘、财能书院创始会员蒋德启表示,与传统企业比较,新经济公司的财务管理(特别是会计核算工作)相对要简单一些,但这类企业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会影响财务负责人的工作方向和方式:
1.轻资产(资产管理的工作相对较少);
2.直接融资为主(银行借款的工作相对较少,但公司会很早就接触投资机构);
3.发展迅速;
4.人力成本占比较高;
5.无形资产占比较高。
金华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财务主任洪明更强调科技的驱动力量,他说,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背景下,一批批高尖新的科技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信息化产业与传统产业交融,业态多种多样,产业模式不确定性,CFO如何向“E-CFO”角色转换与演变,成为当今CFO需要思考的问题。
洪明指出,所谓“E-CFO”是电子信息化的产物,它意味着CFO的工作环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财务信息官”由此而来。财务信息数据处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点,业财融合在当今显得尤为重要,不再是业务生成后由财务处理,而是业务与财务同步,财务部门要随时抓取业务数据,加工成有用的财务信息,供战略决策者使用。
永睦科技创始人、财能书院创始会员杨艳梅用更全面的视角审视科技所能影响的市场,她说:“石墨烯、基因、虚拟现实、量子信息、可控核聚变、清洁能源、生物科技、液体金属、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产业的技术突破,都是经济增长的新蓝海,也是企业业务增量的新蓝海。新时代的技术爆炸要求CFO越来越侧重于事前的预测和决策,这是无法回避的挑战,也是不得不上的赛道——互联网公司99%都死在商业化上了。CFO要备足‘粮草’,给公司留足压箱底的‘过河钱’。管控成本也很重要,CFO本人更不能成为公司成长的瓶颈,更要善于拥抱变化。CFO拥有好奇心并勇于探索弥足珍贵,它会弥补你的业务短板,变红海为蓝海。”
北京安德医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兼CFO姚永说,CFO虽然不需要在技术上比肩专业CTO,但是要能做到判断、挑错、辨析,知道技术方的大概情形,知道市场的需求。对于新经济公司CFO来说,更需要剖析报表的能力、汲取经验和教训的能力。“这是CFO的‘内功’,不全是财务培训得来的,比如对行业的分析判断,对对标企业的研读,需要有去投行做researcher(研究员)的能力。”
易联汇华(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兼CFO、财能书院创始会员陈仙云一针见血地指出,新模式成功的关键是能否生存下来,简单说就是一个“钱”字。所以,CFO最需要具备的能力,是如何找到足够的资金支撑创新的模式。
财能科技高级副总裁、财能书院执行院长朱伟强则表示,新经济企业多是智力和人力资本密集型企业,无形资产是这类企业主要的资产形态之一,未来的发展也充满了很多不确定性,大都要靠外部融资的资本“输血”来发展。这个阶段如果有一个得力的CFO,就如虎添翼了。“而且新经济企业的估值很难套用传统的方法,企业的价值评估存在许多难点,更需要跟资方各种斗智斗勇!”
姚永说:“科技类创业企业的CFO在快速发展阶段需要重点关注两件事,这两件事之外的传统财务管控所花的时间相对较少。”姚永所说的“发展阶段两件事”是指两个造势:一是在资本市场的造势、融资,这是CFO的重要职能;二是在产品和用户市场造势,即CFO协助或领导企业在产品推广落地和开拓市场方面发挥作用。这两方面的利益相关方均为企业重要部分,也是CFO在此之上形成良好服务的核心。“到了相对成熟阶段即准IPO或IPO申请阶段,重心又要转移了。”
洪明并不觉得资金的问题对CFO来说有那么紧迫。“就怕你没有创意,没有让人想象的余地,没有概念可炒。”他认为,传统的银企关系借助于客户端(比如网银、银行柜台结算等)发展到微信、支付宝移动结算,云计算将成为下一步数据处理的主流,业务模式、业态不断更新,由业务不确定性产生的财务风险的不可控性日渐明显。在这个基础上,对于新生代企业来说,资金不是首要问题,关键是风险的控制、业务模式的规划与操控。
指点控股(北京)有限公司CFO农凡莹用“相辅相成”来总结这两种观点:有了钱才能实现想要的模式,而好的模式和阶段性的成功才能吸引更多的钱。
客如云科技财务总监、财能书院创始会员朱江更看中CFO对新经济业务的理解能力。“新经济是蓝海经济,对于CFO的业务理解力、与业务伙伴的合作能力,要求都非常高。CFO不能再和传统行业一样,依赖于旧有的模式就能得心应手地把工作做得很好。这逼着大家走出舒适区,逼着大家学习新经济的模式、了解业务的增长驱动力。学习能力非常重要,尤其是互联网业务变动节奏快,业务模式复杂(不复杂的话也形不成门槛)的现在,所以对CFO们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
农凡莹是冲锋在新经济创业公司的CFO,她颇有体会地强调了业财融合的重要性。“创业初期的财务管理工作确实不那么复杂,但创业企业的CFO面临的工作更加广杂:对内对外的财务报告、融资、预算、核算、资金管理、税收筹划、财务分析、财务流程建设,再加上创业初期必须有人先行承担的经营分析、薪资管理、财务团队招聘、绩效、合规、业务流程建设、部门间协调配合……这些对于CFO的综合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更高。融资是个重要职能,这对于创业企业太关键了,但先抛开它不说,挑战较大的地方还在于,创业初期的CFO最关键的特质是需要对业务非常熟悉并且深刻理解,对业务和环境变化能超强适应,有对新知识的快速学习和学以致用的能力,以及非常出色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农凡莹详细解释了自己的观点:“首先,对业务深刻熟悉,才能做好预算和现金流管控,做好资源分配。钱就那么多,花在哪儿、怎么花、能花多长时间,这需要很好的判断。判断错了,融到下一笔钱之前就花光了,业务又没有产生正向现金流,后果就会非常严重。创业公司通常是飞速往前跑的状态,这种速度确实带来了很多复杂的问题——什么时候该招人以及招多少人、如何在不同部门之间分配资源、分析哪些交易可能盈利以及哪些交易充满风险不应该去碰,等等。所以,CFO对业务的熟悉程度非常重要。其次,CFO需要对变化的适应能力。任何一个创业公司都是不断调整战略和业务的,组织结构也随之不断调整,CFO也必须拥抱变化,把变化看成常态。正是因为总在变化,因此快速学习能力就非常重要,公司有了新业务、新的商业模式,CFO必须很快了解适应,同时要根据专业知识学以致用。财务管理也会随之创新,而不是一成不变地总是那几个维度和数据。最后是沟通协调能力。创业初期的公司,很多管理者意识不到财务的作用,所以不是很重视。想让大家把财务意识提升起来,需要平常日积月累的沟通。尤其是在流程管理推动过程中,创业公司的人都喜欢往前跑,讨厌被所谓的流程、制度绊住脚。但一个公司要想跑得更快,需要流程来把不同的部门串联起来。CFO可以起到设计流程并帮助各部门配合的作用,成为企业中解决问题的枢纽。这对企业效率的提升非常有作用。”
农凡莹说,目前大部分企业的财务报表无法全面反映企业的资源、优势以及风险,哪怕再有价值的资源,只要不能精准量化,会计准则都不允许它们出现在财务报表里,所以判断企业需要了解更多财务报表上没有的资源,比如无形资产、政策门槛、准入许可、信息技术等,这些都需要一些行业分析,它们都不是从财务报表来的。所以实际上很多风投机构在对较早期项目做尽职调查时,会全方位看企业的“资源”,财务模型、财务数据等,都只是他们做决定的参考而已。
姚永认为,内部财务管理的核心,一是财务合规与风控,二是财务分析,管理报表的可读性、适应性、分析到位性,三是财务功能的配合和助力。但他也强调,至少在这个阶段,CFO“向外看”比“向内看”重要。内需的东西内容很多,牵扯到的方方面面很复杂,CFO如果权力大,可以兼顾,权力小的话就集中精力做“向外看”的工作,包括债券股权等对外融资,包括PE或VC的沟通,也包括资本市场的市值管理、预市值管理、投资者关系管理等,都很花时间并且很重要。CFO对产品的理解,对市场的理解,对市场的判断,对利润收入的短期、中长期预判,都将深度影响企业的战略发展格局。
君康人寿保险CFO、财能书院会员龚景荣则说:“会计报表重要的是可靠,其次才是相关。正所谓‘accountant should be accountable’,不要赋予会计不能承受之重,不能在财务报表里反映的就不反映。投资者不会有这个期望,谁也不会凭几张财务报表就做出投资决定。”
面对财大咖们不断提出的赋能重点,朱伟强感慨道:“新经济公司从老板到员工都很年轻,整体知识素养相对较高,技术迭代速度快,创新氛围很浓厚,对于财务来说,在这种环境里需要拼体力、拼脑力、拼速度,还要拼对于业务、技术和数据的敏感性,不容易。”
在种种新考验中,人力资产的管理是财大咖们讨论的重点。洪明就提出,轻资产的时代即将来临,“人力资本会计”的出现是一种必然。
“人力资本会计”是指企业组织把拥有或控制的人力资产作为投入企业的一种资本,并对人力成本与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是人力资源管理学与会计学相互渗透形成的新型会计理论。对CFO来说,这又是一个跨学科的专业挑战。
龚景荣对此表示了质疑,“人力资本会计,是艰难的方向,我认为难有进展。”
蒋德启则表示,新经济企业基本都是人力资本密集型企业,而人力成本高的不仅仅是指研发人员。“人力资本会计”的说法提出来也有几十年时间了,至今没有很好的应用于实践的成果。他认为,人力资本会计应着眼于管理会计方向,而不是财务会计方向。如果按管理会计的思路研究人力资本会计,在企业中很快就能实施。与此相比,无形资产的财务管理难度不是太大,而且一般会与法务部门、知识产权部门一起合作,因此管理起来相对还算简单。
蒋德启发出疑问:“是否有必要对人力资源进行资产化?资产化后意义有多大?这个问题值得讨论。
· 互 / 动 / 话 / 题 ·
你任职于什么类型的企业?面对企业转型有怎样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