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萨根在《暗淡蓝点》中替大多数地球人提出疑问:“别的世界……是不是值得到它们那里去?针对人类目前面临的迫切问题,我们是否应该首先解决这些问题?或者这些问题正是该去的一个理由?”
卡尔·萨根关注宇宙探索,CFO关注数字化转型,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忽略任务的难度差异,针对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企业也会提出上述问题。
撰文:财能007
编辑:和斌斌
封面制图:李欢欢
内文图片: Pexels
来源:财大咖(ID:caidaka2019)
转载请后台留言联系财大咖授权
恰逢财能领学坊公开课第一次公益直播(详见文末海报),《数字时代财务生存指南》这一主题引爆了千人线上共学。大家发现,在领学咖友周崇沂作为案例描述的4个场景中,有3个问题并非独属于数字时代,为什么数字时代的财务生存困境会与这些“老难题”休戚相关?在财大咖交流群的财能下午茶时间,财大咖们指出,并非数字时代造成了财务的困境,相反,数字化转型恰似一把钥匙,解开了诸多战略与运营难题。
谋定而后动,超配CFO带来“事半功倍”
周崇沂是全国会计领军人才、财能书院会员,也是某世界500强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负责人。她指出,数字时代的重要标志是敏捷适应市场、服务客户、变革组织和内外部协同。企业只有数字化转型才能生存发展,而数字化转型也确实给了企业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机会。“数字化转型并不是单纯地上系统,以及简单地对现有流程进行梳理。在转型中,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会发生重大变化,此时财务不能成为变革的阻力,而是要起到协同、影响和引领的作用,这就要求财务团队具备相应的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市场环境。所以,数字时代其实给了财务团队前所未有的机会,如果我们抓住机会,就有可能突破困境。”
萨姆森中国CFO、财能书院创始会员谭向阳提醒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推进要与企业现状相结合。“到底为什么要转?转什么?谁来领头?从哪入手?什么时间做?路径是什么?代价多大?是否受控?投入产出?这些都是着手转型之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谭向阳强调财务在这场变革中的机遇与优势,并表示,财报是权责发生制口径,业务是收付实现制口径。关心财务报表的除了财务,都是利益相关者,其他人不会关心。“只是财务能有挖掘数字背后故事的能力和条件,别浪费了。什么时候业务已经远远把财务的反映速度甩在后面,就是turnaround(彻底转变),而不是transformation(转型)的问题了。财务要想和业务沟通,必须从财务思维跳出来才行,转到其他人的频道,才能实现‘同频共振’。”
他同时指出,做出转型决策之前,必须理解ADKAR(Awareness 认知,Desire 渴望,Knowledge 知识,Ability 能力,Reinforcement 巩固),如果企业不具备前提,转型时机不成熟,转型就不会成功。
朴新教育集团审计总监、财能财能书院会员姚燕也提醒说,数据要想发挥作用,需要把最基础的数据需求分析清楚,建立好数据指标池,规范数据指标的核算口径和计算方式,明确数据源和数据质量控制规范。“数据不准,难以发挥数据资产的作用。”
海正药业审计部总经理魏玲丽则表示,在数字时代,不能有效利用数据快速反映业务,财务的地位和作用将大大降低。但是,真正建立数据模型,需要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以及提升全员认知。“ABC作业成本法能带领管理由粗入细,但如果业务部门数据录入者不以为然,一切都归零。”
客如云科技财务总监、财能书院创始会员朱江提示“超配CFO”在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性:“公司在发展的初期,就需要打好底层的架构,这个环节财务最好能早一点介入。很多初创企业早期对于财务的重视度不高,这里容易埋下隐患。所以一个超配CFO往往就很有必要。”
财务赋能价值创造,不仅是降本增效
然而,当CFO自发承担起引领和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任时,却不得不面对老板的质疑:“花大价钱上了这套系统,就能降本增效吗?”
周崇沂解释说,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财务的核心作用是赋能企业创造价值,这不仅仅体现在财务直接降本增效,还体现在以流程再造为基础打通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数据同源、同源数据的多口径展示,服务业务经营和决策支持,给其他部门赋能。同时,流程标准化和数据同源,也会促使数字化系统对人员的替代,相应节约人工成本。这些都是财务赋能的价值创造。
她表示,当前财务面临的挑战核心就是变化——社会变化、市场环境变化、企业也在变化,财务团队只有增强自己的能力才能应对变化,抓住机会、利用机会,在企业转型过程中实现自身团队转型,突破当前面临的困境。财务要有能力,才能有作为;有作为,才能有地位(职位)。
北京中实杰肯道夫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陈梅兰认为,财务的困境和企业的困境是紧密相连的,企业文化的变革不仅仅是财务人员的变革,更多的、更主要的是老板的思维变革,是企业经营、业务人员的思维变革。因此,CFO有责任让他们更多地了解财务的作用和职能。
存在相关性的数据才是“数据资产”
企业规模大小不一,部分企业存在数据积累不够的问题,转型岂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周崇沂说,数据量大小既和企业数据积累有关,也和数据口径选择有关。很多企业现在的问题不是不够多,是存在大量“数据孤岛”,数据之间口径不同,没有很好地衔接,所以也没有办法很好地利用好这些数据。
谭向阳则指出,大多企业靠的是经验(数据),只是这些数据不在财报中(甚至并非“加密”在财报),也不在ERP中,而是散落在企业的各个地方,有台账的企业会整理一下,没有的就丢了,决策依据只能“凭感觉”。
谭向阳建议有条件(可以负担成本,并且足够成熟)的企业可以建数据中台,集合绝大部分决策(MIS)需要的数据,从“数据湖”到“数据仓库”再到“数据中台”,最终形成较为科学的决策数据依据。
所谓“中台”,自然是与前后台相对应。
永睦科技创始人、财能书院创始会员杨艳梅介绍说,企业大多有“用户前台”和“管理后台”。其中,用户前台面向用户,直接产生交互,页面注重交互体验,与服务端产生数据交换,引导用户完成业务流程;管理后台面向运营人员的配置管理系统,为前台提供了一些简单的配置。传统模式下,项目迭代周期基本以月度、季度为单位,需求一旦变动,要么“996”,要么交付推迟。而且项目之间相对独立,许多项目都在重复发明相同的“轮子”,让项目越来越臃肿的同时,也让开发效率越来越低。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产品项目不能够快速迭代、低成本试错,企业就会处于竞争劣势。“中台”概念正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而生。数据中台既起到连接资源作用,又发挥着优化资源、节省资源的作用。
周崇沂表示,由于数字时代市场的持续变化,数据分析产出的指标也随之变化,市场需要敏捷的指标分析。中台的数据不能仅仅是财务数据,还有业务数据和其他数据。搭建数据中台会涉及数据从哪里来、怎么存储、怎么分析、怎么使用等问题。如果数据来源于不同的系统、不同部门,数据之间的口径和对照关系管理就非常重要。要让数据有效,在数据初始收集时,需要对数据口径有合理选择,使其能够满足公司后续管理和分析的需要。只有存在相关性的数据才有分析价值,才能称之为数据资产,所以这还涉及到数据治理的问题。在数据使用环节,不同需求方的数据指标是不同的,需要建立立体指标体系管理指标。“数据积累是需要依靠一定工具帮助的,而数字化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很难想象一个手工记账的公司能够实现数字化转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初期就应该对信息化架构有一个整体设计,同步考虑数字化系统产出数据的口径和维度。在这个过程中,财务的早期介入是非常重要的。”
朱江强调,搭建数据中台需要考虑各方利益的协调。如果前期财务参与度不高,业务端、销售端的数据有其自身的模糊性,从而与财务端的口径存在差异,后期再改就很费劲。
姚燕认为,中台这个概念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个很“大”的词,搭建过程容易出现各种中途夭折的可能性。对于中小企业,“小步快跑”更合适。先从弄清楚业务和财务各个口的数据需求分析做起,把适合自己企业的业务BI系统搭建起来,再说数据字典、数据仓库、数据中台。
她还指出,企业不论做哪个层级的数据系统搭建,管理层都要具备数据战略意识,重视对数据资产的投入,形成数据文化,让每个员工都习惯使用业务系统,确保系统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企业内部各个部门需要并肩作战,共同勾勒数据体系蓝图,才能让数据体系搭建走到最后。
财务不是数据的创造者,而是加工者
在周崇沂的公开课直播后,有听众提出关于数据收集的困惑:公司业务发展快、变化快、组织调整快,今年要上数据,但可能去年并没有业务,分析的时候缺乏可比性,怎么办?哪怕财务想到可以和行业数据比,可是行业数据只是某些部分业务一样。如何有效地获得行业的相似数据?没有行业可对比的情况下又要怎么分析业务?
针对这样的普遍困惑,周崇沂表示,公司业务发展快、变化快、组织调整快,恰恰是数字时代对企业提出的挑战。财务数据跟不上这些变化,正好说明财务急需转型变革!“在数字时代,特别是互联网相关行业中,年度数据的比较已经是一个事后比较了,现在的数据分析要做到业务的及时反应,甚至通过数据积累建模进行预测。所谓‘数据同源’,财务并不是数据的创造者,而是加工者。创造者是业务发起方。但是财务的加工也需要工具支持,这就是数字化系统。”
西安瑞东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邓文奇也表示,财务数据呈现出来的一般是事后结果,企业数字化恰恰解决了实时性的问题。“企业为什么要实现数字化,主要是客户的需求需要企业内部协同,协同就会有沟通成本,数字化系统可以用统一标准、标准流程解决沟通问题,迅速响应客户需求,满足客户要求。数字化也可以多维度描述客户需求,挖掘客户已有和未知的痛点,面向未来,结合行业发展趋势,给出具有前瞻力的客户需求评估,公司内部可以给出各种解决问题方案,方案设计模块化以后,财务部可以评估成本费用对比、敏感性分析,实实在在解决客户面临的问题。企业数字化关键确定目标、统一标准、规范流程,使得数据转变为资产,人人可用,人人皆用,共同解决客户问题,实现企业价值创造。”
邓文奇还指出,在企业数字化建设中,前端要求简化、可用、好用,财务需要赋能于前端门店和个人,给予前端建设性指导。因此,要将数据处理与分析、建模放到中台,企业人力、市场、供应链用统一中台数据服务前端,后台“云化”,减少投资。
数字化转型中的一体两面:财务与技术如何分工合作?
也有人提出质疑:数字化转型中,财务和IT是否成了一回事?CIO和CFO会不会合为一体?难道财务想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
这自然是不现实的。
周崇沂指出,财务和IT确实不是一个团队,也不能互相替代,但是财务和IT是需要协同的。很难设想一个企业,没有业务部门的支持,技术团队能够独立实现数字化转型。财务可以不懂技术细节,但应该提出清晰的需求,还要能够细化到流程,这样技术才能够落地。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财务应该理解技术实现需要的前提条件和基本过程,这样才能和技术进行沟通,也才能保证系统最终实现的功能是自己需要的功能。
邓文奇则表示,财务和IT是一体两面,财务可以规划方向、流程;IT借助技术实现财务的方向和流程。关键在于财务战略能够配合企业的战略进行落地实施。
正是在卡尔·萨根的建议下,执行“阿波罗”计划的宇航员们让摄像机回眸,拍下了那张蓝色星球悬浮于黑暗宇宙中的经典照片;也正是他力排众议,让“旅行者号”在太阳系边缘转身,拍下了太阳系的“全家福”,留下“暗淡蓝点”的魅影。当时的建议者和执行者都未曾预料到,这两张照片对于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如此重大,切实地推进了地球人的科普和科研步伐。同样,当财务管理者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时,我们甚至不能完全预测未来的市场方向,想要解决的也许只是目前的困境,但时代在不断前行,未来会告诉我们,这就是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