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能公益大讲堂 | 松果仁专场:普通本科生如何去大公司?

2019-07-30   财小小2018

7月10日,“6A小哥”一行人的“财能公益大讲堂”之行来到南京。

财能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松果仁研习社导师团导师成艳华,在南京御容山庄为松果仁研习社的会员同学们做了一场分享,与来自多所大学的同学们探讨《互联网时代下的职业发展》。财能公益大讲堂是财能科技组织、面向财会专业院校及学生的公益讲堂,旨通过财大咖们分享的职业体会,为财小小助跑,持续推动中国财务人一代又一代不断跃迁升级。

在此次大讲堂中,同学们受益匪浅。因为篇幅有限,财小小选取部分精彩问答,分享给你。

原创:和斌斌

编辑:钱 昕

来源:财小小(ID:caixiaoxiao2019)

除了学功课和考证,还需要做些什么?

财总菁英会发起人 屈哲锋:

大学里的讲座,特别是校外嘉宾讲的课,建议多听。他们的经验非常宝贵。

第一,学校里的专业学习很重要,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准备一些证书考试,会计是一门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需要注重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但是不要为了考证而考证,也不要贪多,要有合理的时间分配和时间规划。第二,在大学学习期间,在保证学习的前提下,要尽量多做一些社会实践,通过实践可以探索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也可能会对将来的发展有所帮助。第三,要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未来的目标越明确越好。研究生阶段的同学对未来的认识可能更加清晰更加有想法一些,本科大一大二的同学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可能想得还不多。

就像成艳华老师讲的,要找到自己能做、喜欢做、有价值的事情,并为此做相应准备,以此来决定今天需要做什么。有一句话送给大家:此生理想、近期计划,今日行动。

如何转型过渡到另一个感兴趣的领域?

财能科技副总裁 郑敏:

总结来说,就是爱好+提前充分准备。

我大学读的是西北师大音乐教育专业,原本的职业方向是成为音乐教师。去学校实习前考到电视台当主播,由于兴趣而进入了传媒行业。后来恰逢互联网发展的阶段,在工作过程中接触到互联网公司携程,之后到了百度。整个过程中的转型是顺其自然的,都是基于自己的爱好。

考研还是直接就业?

财能科技创始人 成艳华:

具体选择考研还是就业,与你未来想做的事情有关,也与家人的建议有关。考证和考研最终是为求职服务,是否考研要综合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

很多企业要求应聘者的学历是研究生及以上,这是事实,但在职场上,最核心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点比学历更重要。另一方面大家知道,有的人读研究生是为了缓冲就业压力,为将来做更充分的准备,这也是事实。

不得不提一句,同学们也要考虑到年龄对职业规划的影响,先工作再考研也是可以考虑的。以我自己为例,我是工作几年之后读了MBA。这个问题没有最好和唯一的答案,建议大家在学习、考试的过程中多思考,再做决定。

财能书院华东分院院长 吕滨:

20年前我也在考研和工作之间做过一个抉择。

我的建议是,在本科阶段,要静下来问自己的内心,你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有没有标杆?究竟想走什么样的路?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最适合你的路是什么?也许在毕业前的面试过程中你就能遇到很好的工作机会。如果选择了考研,也要好好去做。做选择的前提是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无论考研与否,都要好好经历。无论选择什么,都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非985、211的普通本科生如何去大公司?

财能科技副总裁、财能书院执行院长 朱伟强:

问题很难由产生这个问题的思维方式来解决,我们不应该有这样的定式思维。

假如你现在就读于不知名大学,就要反问自己,是什么原因让我没有去更好的学校?这个原因可能会折射了你在思维底层操作系统中更深层的问题和不足,并且仍然在影响着你的后续长期发展,而人是不应该两次踏进同一条河,犯同样的错误的。

你现在开始考虑未来工作的事情这很好,但是你也许要问下自己,我想去什么样的行业和公司?这个行业和公司对员工的核心能力要求是什么?如果不够,该做哪些准备可以让自己达到相应要求?要沿着这个问题更深入的不断追问自己,在追问中去重建自己的思维认知和能力体系。正所谓“问题即答案”,所有的答案你一定能在自我追问中找到。然后再根据这个答案,以终为始,去规划你大学四年的生活。

你现在是大一,能提出这个工作的问题是好事;但等你上大三了,如果还是停留在问这个同样问题上,说明你自己做得还不够。总的来说,不要焦虑,而要用思考和行动替代焦虑。

无法改变自己的学校,就改变自己,提高综合能力。其实很多成功人士都不是来自知名大学,综合实力最重要。

如何平衡考证和学习?如何分配时间?

财能科技创始人 成艳华:

会计专业让人又爱又恨,爱的是能考的证书很多,恨的是能考的证书太多。

关于考证,要结合自己的未来职业目标梳理规划。可以参考两条线,一条是时间线,有的证书毕业就能考,有的有工作经验才能考。第二条线是国内和国外之分。如果不做金融,就不需要考CFA,如果未来你不去外资企业,就不需要考国外证书。现在市场上的培训机构很多,他们用各种方式强调各种证书的重要性,先制造焦虑再解决焦虑,这种市场化的宣传会干扰大家的选择。只顾考证会耽误很多时间,比如有的同学大一就开始考ACCA,甚至把考试放在比专业课更重要的位置。

大学时间宝贵,我不建议在校期间考太多证书,长远来看,证书只是职业生涯中很小的一个点,是锦上添花。我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更应该梳理好学校的专业知识体系,因为扎实的专业基础对未来的职业一定会有影响。除了要多把学校的知识学透,也多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证书之外,你更要关心的是自己进入一家企业之后,能不能很快成为团队中合格而重要的角色,是否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比起证书,你的思维方式更重要。

回过头来,既然你考证,就要分配好时间,想分配好时间就必须做减法,专注而充分的完成考前准备。

审计专业,研究生阶段要不要学会计?

财总菁英会发起人 屈哲锋:

审计和会计工作的关联性很大,如果对会计不了解,很难做好审计工作。本科阶段学审计,研究生阶段可以考虑学会计,这样能帮助拓展知识体系。关于这个选择,你也要了解会计和审计职业的差异,想一想自己未来更加喜欢做什么工作。如果你非常喜欢审计,并且未来认定了从事审计方向的工作,比如从事会计师事务所工作,那么研究生阶段也可以再继续深造审计。如果你以后想去企业发展,建议在审计专业之外,再做一些相关学科的拓展。

财能书院华东分院院长 吕滨:

审计建立在知道别人在做什么的基础上。

未来从事会计和审计,工作性质很不同,不同的选择意味着不同的职业导向和工作方式。审计需要经常出差,涉及到年报和半年报,经常有各种加班,会计工作基本上是固定在一家公司或一个城市,要看自己是否喜欢这样的生活。

“流量”是什么样的存在?

财能科技创始人 成艳华:

用户把时间花在哪里,流量就在哪里。

流量是移动互联网企业和新媒体常用的一个词。移动互联网时代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流量,微信、今日头条、抖音……都是承载流量的地方,用户把时间花在哪里,流量就在哪里。比如抖音,日活超过3个亿,人均停留时长超过2小时。

如今的新媒体领域,微信公众号总量达3千万,公众号为什么要发布内容?是为了吸引用户关注,吸引流量。知名公众号十点读书拥有3千万用户。咪蒙被封之前拥有1千多万用户,头条广告80万,一年广告收入将近1亿,这就是流量带来的商业价值。

2012年公众号初兴到现在,流量越来越贵,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公众号太多,而流量的增长速度在下降。移动互联网下的商业模式与过去不同,过去谁有大卖场谁是老大,现在谁有电商谁厉害。流量多不是最重要的,用户一定要精准。90%以上的用户在移动端,未来仅仅通过内容吸引流量是不够的,如何以内容为基础,吸引更大流量,是现在很多新媒体要做的。另外,今天的企业普遍在做流量博弈,线下流量也会越来越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