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滴滴6年亏损390亿的新闻刷爆网络,这本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去年九月,滴滴CEO程维就在内部信中写到:6年来,我们还没有实现过盈利。2018年,滴滴更是扩大亏损额度达到109亿,日亏近3000万。
滴滴曾经一度闪耀着快要实现盈利的希望。2014年5月,滴滴上线顺风车,这个业务瞬间成为公司内部的“摇钱树”。滴滴内部人士称,顺风车GMV每年环比增长50%,2017收入是20亿人民币,净利润接近9亿人民币。同年,滴滴净利润为10亿元,顺风车业务贡献90%。
2018年,滴滴出行将顺风车的利润目标定为20亿元。就在这时,顺风车安全事故频出。同年5月16日,滴滴出行宣布整改顺风车业务。虽然后面有短暂恢复过顺风车业务,但在8月份发生的乐清顺风车司机奸杀女乘客事故之后,滴滴不得不宣布下线该业务。
如今,滴滴顺风车业务暂停将近一年,滴滴的情况并未好转。亏损一直持续,程维和柳青也一直在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就在前些天,滴滴出行北京地区根据区域进行价格调整,网上沸腾一片。滴滴出行给出的原因是乘客总体叫车成功率低,调价是为解决供需平衡问题。
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滴滴这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乘客总体叫车成功率低,并非全是供需平衡的问题。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滴滴的派单体系出现问题,以前的就近派单原则不这么好使了。同时,司机为了获得更多“打赏”也会选择延迟接单。滴滴此次调整价格意图明显,希望以此达到减少亏损甚至盈利的目的。
根据新规,早高峰阶段起步价上涨1元,里程费每公里上涨0.2元;晚高峰起步价上涨1元,里程费每公里下调0.1元;夜间到凌晨起步价上涨1元,里程费每公里上涨0.55元。这种调整导致目前北京地区的滴滴网约车在3公里以内的路段和7-10公里左右的路段,价格均已超过出租车。
涨价成为滴滴探索减少亏损或盈利的主要手段,除北京之外,有媒体称,其他城市也将全面启动。然而,这个举措确实能够帮助滴滴实现盈利吗?答案显然是不确定的。
滴滴作为国内最大的网约车组织,根据其2018年发布的移动出行大数据显示,滴滴用户已经超过4.5亿,在全球400个城市运行,每天的订单超过2500万单。滴滴针对司机的平台抽水在30%左右,按照平均每单20元,滴滴每年光靠这一项就有500多亿的营收。根据滴滴的内部公开信,2018年全年滴滴在司机补贴方面投入共计113亿元,再加上对乘客的补贴,相信营收也是可以覆盖的。
那么,滴滴巨额亏损的钱究竟到哪里去了?除每年需要养1.3万员工之外,另一个主要的资金出口在于滴滴的多元化布局,很多钱都用来投资了。我们最熟悉的项目ofo,滴滴就是最大的投资者之一,累计投资数亿美金。同时,滴滴内部还成立了两轮车事业部,推出了青桔单车。如今从ofo的案例来看,整个共享单车业务都是一个伪命题。
同样失败的案例还有滴滴游戏。2017年5月初,滴滴上线游戏中心,通过打车券来吸引玩家入驻。然而,半年之后,滴滴在游戏中心发布公告,因为公司业务方面的调整,滴滴游戏将停运。如今,滴滴的业务除了出租车、专车、快车、代驾这些业务之外,还涉及物流、广告、金融、无人驾驶等方面。
有媒体曾统计,当前滴滴已经投资了68家公司,仅去年一年就新增了25个投资项目。并且,这一势头还在继续。
前两天,滴滴宣布推出网约车开放平台,滴滴出行APP将向第三方出行服务商开放,官方口径为“连接开放平台运力和海量用户,解决用户出行问题。”媒体形象地称之为,滴滴的朋友圈里有三家已经转正。
再往前推,滴滴开始在新能源车领域跑马圈地,与海南省交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南方电网成立合资公司,瞄准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开拓新能源汽车销售、租赁以及相关产业业务。
另一方面,出行领域的战争还在继续。首汽、曹操、美团、哈啰、嘀嗒、神州这些网约车品牌持续发力,补贴手段频出。虽然滴滴打车占据了市场90%的份额,但由于这两年失误不断,其他网约车品牌开始追赶。相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网约车市场的“补贴战”还得继续。滴滴投资在外的资金,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有回报。
对于程维和柳青来说,如何找到更多的钱来烧,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所以滴滴在去年传出即将上市,并寻求800亿美金的估值。然而,在媒体报道之后的一年里,滴滴并没有实际的动作,反而曾经被它“赶出”中国的Uber在美国上市了,目前市值大约750亿美金。如果滴滴效仿Uber,投资人会买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