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号富豪发现,最近几年,越来越多富豪们盯上造车,而且是新能源车。
先有山西人贾跃亭,凭借乐视起家最终跑到美国造车去了,至今未归。后来蔚来汽车李斌,小鹏汽车何小鹏等人进场,虽然亏损得一塌糊涂,资本却竞相追逐,动辄百亿投资。再后来,房地产企业的大佬们纷纷入场,房子不好卖了,于是转型造车。
碧桂园在总部顺德建了一座新能源汽车小镇,雅居乐两亿入股新能源汽车业务公司力世纪,宝能姚振华以65亿元的价格获得观致汽车51%的股份,正式接手观致的运营。要说最痴迷的,自然是“爱马仕王子”许家印。据了解,恒大集团曾在5天内出手投资2800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基地,许家印在造车上的总投入不低于4000亿。
最近还有新闻爆出,今年中秋,许家印来不及赏月,为“造车”马不停蹄地在欧洲奔波,跨越2万公里,在德国宴请众汽车工业巨头组“最强饭局”,继而又赶赴意大利考察Pininfarina 集团、Magneti Marelli 集团两大世界顶级汽车技术龙头,其造车的决心可见一斑。
为了造车,许家印马不停蹄,今年他已经六次出国为造车忙碌,共跨越5国10城,飞行时长超130小时,总行程近10万公里,可绕地球两圈。所以业界送他一个新的称号:造车劳模。
在造车这条道路上,恒大的步子迈得很大。在恒大的远期规划中,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其打造百年老店的重大战略决策。目前已完成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布局,从技术到产业,恒大的新能源汽车的上下游已经打通,力争3-5年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
不过,目前恒大的战绩并不喜人。尽管投资这么多,根据恒大健康的中期财报,新能源汽车业务在今年上半年为恒大健康贡献了2.84亿元营收。财报显示,新能源汽车业务营收主要来自锂电池,销售额2.53亿元,此外还有小部分来自提供技术服务以及汽车组件销售。
另一位对造车痴迷的企业家是格力电器的董明珠。作为格力电器的灵魂人物,董明珠一直希望格力的业务链条不仅仅限于空调,于是她近几年捉摸着多元化发展。除了造手机之外,造车是她的另一个战略蓝图。
早在2016年8月,在收购“珠海银隆新能源”遭股东大会否决后,董明珠个人投资10亿元,拉来了王健林、刘强东等30亿元,拿下了银隆22.39%的股份,跨入造车领域。可珠海银隆相继被爆出拖欠贷款、产业园大面积停工等,最终董明珠与银隆创始人魏银仓彻底翻脸、对簿公堂,造车未果,落得一地鸡毛。
但是董明珠并不死心,银隆虽然失败了,格力电器却找上了威马汽车,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在智能制造、车家智能互联等智能化相关领域,以及整车制造、高端设备输出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据说格力还与一汽大众、上汽通用等多家车企合作,合作模式与威马类似。
近日,格力电器更是联手多家企业,共同投资设立国创能源互联网创新(广东)有限公司。公司注册时间为8月20日,注册资本1亿元,75%股份归属格力电器,董明珠担任新公司法定代表人与董事长。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光伏化直流化设备及新能源设备等,与电动汽车领域息息相关。
由此可见,董明珠造车是越战越勇,屡败屡战。
纵观目前的新能源车市场,并不是一帆风顺,虽然比亚迪、蔚来和小鹏等公司已经初尝螃蟹,但毕竟不如特斯拉这般风光。据了解,过去五年,有至少300家企业打入造车行业,此时的全球车市正经历严寒考验。2019年整体电动车的销量预期,已由年初的160万辆,下调至现在的150万辆。部分车企电动车的销售量,与年初制定的激进目标相差甚远,如蔚来、小鹏、威马等目标完成率不超过30%。
为何许家印、董明珠等人依然“执迷不悟”?除了自身企业转型之外,当然还有对这个市场的看重。
自去年下半年至今,中国汽车市场一直处于低位运行,不过新能源汽车市场总体依然保持增长势头,尽管近期增速有所放缓。根据公安部交管局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44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37%;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281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74%。
有机构曾统计,到2035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占比将会超过50%。从目前的占比来看,这个市场才刚刚起步。按照德勤的分析,到2030年,整个新能源在中国的销量将达到1700万辆。由此看来,对于未来市场的信心,才是让许家印和董明珠们对新能源汽车趋之若鹜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