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规矩不成方圆。即便小朋友,也需要理解世界的规则。但是如果父母给的信号不明确的话,一心想教给孩子的东西很容易不起作用。
所以,立规矩时,家长怎么做很重要。
家长要有一个标准,不能要求孩子十全十美。否则很容易因为失望而失去耐心。
一、粗野、粗俗言行不能有
比如:你不给我我就让我哥哥打你!父母必须明确告诉孩子这是不允许的。
这样的规矩能帮助孩子学会如何对待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断调整对事物的看法和自己的心态,长大后也会更理性、为他人着想。
二、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
有的孩子往往很难分清自己和他人,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建立自己与他人的界限:“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而“我的”东西一定归我支配。
这种概念的区分,是最基本的道德和心态的基础,他长大后才更懂得尊重他人。
给孩子立规矩
三、不可以随意打扰别人
孩子遇到愉快的事儿总想第一时间跟爸爸妈妈分享,而被打断的父母还会很高兴的回应孩子。这样的态度容易让孩子养成不顾一切打扰别人的习惯,长大以后可能会以自我为中心,很难在集体中生活。
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能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变得更加善解人意,在社交关系中更受欢迎。
四、做错事要道歉也有权要求他人道歉
孩子犯错后,除教育他外,还可以要求孩子说一声对不起,如果是家长错怪孩子了,也要向他道歉。
这样的规矩能让孩子学会礼貌待人,诚实面对且有勇气主动承认错误。并且,在自我反省过程中,开始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
一、1岁大的孩子
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探索周围的世界。
阶段特点
好奇、好动,而且精力充沛;
没有行为和情绪控制能力;
想要的就要立即得到,等待对他们是不存在的。
管教重点
管理的重点放在预防上;
合理地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
做正确示范,但不必坚决要求孩子一定做到;
说话的态度要坚定,但是反应不要过于强烈;
用安慰和转移孩子注意力的办法使他停止哭闹。
二、2岁大的孩子
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试探别人,了解自己的各种感觉和情绪。
阶段特点
被自己情绪的巨大波动和起伏所占据;
一旦发现自己想要的得不到,就频繁地大发脾气和哭闹;
不能正确地认识和传达自己强烈的情感。
管教重点
将与孩子抗争的激烈程度降到最低点;
不要对孩子大吼大叫,清楚地向孩子阐述你的期望是什么;
适当给予一些物质刺激让他与父母合作而不是对抗;
谨慎对待孩子的大发脾气,有时可以冷处理;
帮助孩子认识和控制情绪。
给孩子立规矩
三、3岁大的孩子
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学会更好地控制他们的情绪。
阶段特点
通过任性来表现自立,会生气或抱怨;
有意愿去按父母说的做,但别指望他们始终合作;
能够理解原因和结果这个概念,能应付一些挫折了。
管教重点
交给孩子一些“工作”去做,并对每个努力做出赞赏;
让孩子用做游戏的方式来表演一下好的行为举止;
惩罚孩子的时间要短。
四、4-6岁的孩子
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学会合作,使自己的需求与其他人的达到均衡。
阶段特点
社交能力不断发展;
隐瞒事实真相来满足自己个人需要,但他们不知道这是欺骗;
能够更好地控制住自己的冲动;
会超越界限试探你,看看你有什么反应。
管教重点
制定一份规则清单(<5条),确定违规后果,并反复重申;
一旦犯规,立即贯彻执行,不给讨价还价的余地;
拓宽孩子的视角如:如果你被这样对待,会高兴吗?
设一些限制,使孩子明白自我控制的重要比如3分钟内就得停下哦;
制定并尝试一种行为管理体系,比如每天画三个笑脸,孩子有不好行为则变苦脸,三个笑脸都变苦脸即给小惩罚等等。
给孩子立规矩
一、明确信号和后果
给孩子立规矩时,首先信号要明确。比如“妈妈要迟到了,你要快点”信号传达就不明确,要告诉孩子什么是快,怎么快。
同时,在立规矩之初,即明确告诉孩子,违反规则的后果。比如“在餐桌上要好好吃饭,一旦下来就没有了哦。”
二、就事论事,别给孩子贴标签
“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这话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天生就是坏孩子,或者变得自卑敏感或者更加叛逆跋扈。不要把一件事扩大化,家长首先要学会控制情绪。
给孩子立规矩
三、立规矩,一定要简单易懂
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树立十分复杂艰难的规矩,非但不能够让他遵守,反而会让他糊涂。
四、已解决的问题别再告诉配偶
孩子犯了错,如果妈妈能够独立解决,就无须再当着孩子面,跟另一半再说教孩子一顿。一方面会降低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她什么都听爸爸的,也不能把我怎么样);另一方也会让孩子倍感压力或者心生叛逆。
·END·
爱孩子,是我们的本能;给孩子立规矩,让他成长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大人,是我们的责任。只有规矩与爱的统一,才能成就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