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生有2个长高黄金期,3-7岁和8-14岁。
家长要是在这个两个年龄段没做到位,孩子的身高就有可能定型了。
那些因为个子矮,在生活中处处碰壁的孩子们:
小时候,个子矮,每天坐第一排,天天吃粉笔沫,唾沫星子……
不但被同龄人瞧不起影响学业,更有可能落下“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
长大后,不够高,再有才华,也没资格当老师,护士、主持人,更别提从军或者上艺校了。
熊猫儿科
多少孩子,149、159cm,就是差那么一点点,报不了想学的专业,干不了想做的工作。硬生生被掐断了舞蹈梦、空姐梦、艺术梦、教师梦、军人梦......
身高不够,教师资格证都拿不到
女大学生因身高不足,被单位拒之门外
甚至权威数据表明,身高排在前30%的男性比排在后面的男性,收入高出35%。
对女性而言,因为身高导致的收入差距也高达24%。
在中国,有一定几率是,身高矮意味着你可能会比别人赚得少。
作为女性,你如果个头不高,买衣服都难买。永远穿不了气质款的大长风衣、显身材的长筒靴,气场都矮人一大截。
作为男性,你如果长得不够高,胖起来比别人更明显,一瘦更显得弱不禁风,到正式场合还会被打量和嫌弃,女孩走到你身边都会觉得没安全感。
可以这么说,身高已经在无形中影响了孩子的财富与幸福。
熊猫儿科
为了让孩子长高,家长们可以说是用尽了各种土方洋方:
补钙党:每天给孩子灌奶粉,吃钙片,结果导致骨骺线提前愈合,孩子提前抵达最终身高。
运动党:变着花样虐孩子,拉伸、篮球、倒挂,结果在不适宜的年龄选了不适宜的运动,耽误了孩子的黄金期。
偏方党:疯狂买补品、增高药、结果白白花了血汗钱,只把孩子补成了个机能紊乱的小胖子。
等待党:抱着等等看的心态不作为,因一时疏忽导致了孩子一辈子低人一头。
可惜的是,家长们花了这么多心力,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大数据显示,国内仅仅不到50%的孩子达到了遗传身高。那么,父母身高都不够高,孩子有可能长高个吗?
事实是,遗传的确能够影响到孩子的身高,但是营养、运动、睡眠、情绪这几个后天因素,对身高的影响高达30%!
别忽视这30%,这可能导致1米6-1米9的巨大差距。
NBA的华裔球星林书豪,就是很好的例子。
林书豪的父母都不到1.7米,而他在15岁时,身高也只有160cm。
林书豪高出父母一头
如果换做一般的父母,早就放弃挣扎了。
但林书豪的父母一直听医生的话,一直遵循科学的方法进行身高管理。
后来,林书豪身高竟然长到了1.91米,足足增高了30厘米!简直是不可思议。
由此可见,身高真的不是“遗传”说了算。
只要科学管理,多长30厘米也不是不可能。
熊猫儿科
一、补充维生素D
要促进孩子长高,下面两种类型的食物必不可少:钙。
我国早就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民缺钙、全民吃钙片”的时代。但随便让孩子服用钙剂补钙的方法非常不可取,过剩的钙摄入有可能导致骨骺提前闭合,反而会影响孩子长高。
2岁以前,要重视给孩子补维生素 D。它在身体对钙吸收过程中的重要性绝不亚于钙本身!甚至远远高于钙本身!宝宝们获取维生素 D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太阳光直射,从紫外线中吸收维生素 D。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口服维生素 D来获取。所以所有靠谱的儿科医生都建议出生 15天到 2岁以前,每天必须口服 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 D,换算成重量是 10微克。熊猫君推荐纯维生素 D(如美国的 Ddrops、德国的小白片等),当然没条件的也可以直接购买国内的维生素 AD胶囊伊可新。
熊猫儿科
二、保证睡眠充足
推荐孩子们最好在晚上 10点前上床睡觉。3岁以下的儿童,白天也要保证 3个小时左右的睡眠。频繁的夜醒、吃奶会干扰宝宝的睡眠,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
所以建议宝宝在 8个月之前,尽量要断掉夜奶。另外,很多妈妈问到的关于规律睡眠的问题,如果宝宝入睡与起床的时间相对固定,形成稳定的睡眠周期,生长激素的分泌时间还会延长。
充足的睡眠的确是长高的前提,妈妈们千万不要忽视。
熊猫儿科
三、适当运动
多运动的好处很多妈妈们一定都知道了,但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都适合孩子。对宝宝们的长高有帮助的主要是纵向的运动。爸爸妈妈们可以多带孩子进行跳绳、蹦床、引体向上、单杆、游泳等带拉伸性质的纵向运动,而哑铃、举重、健美等负压运动反而会压制孩子的身高。
熊猫儿科
四、纠正孩子成长中坐立姿势
要想长大后有个漂亮的身高和身形,成长过程中的坐立姿势也非常重要。如果儿童坐立行走的姿势不对,将会给骨骺带来不良影响,造成骨骼生长异常。骨骺主要存在于儿童骨骼的末端,是儿童长高的基础。在生长期内,骨骺呈“开放”状态,而随着骨骺先后闭合,孩子的生长过程就逐渐终止。为了避免不当的姿势影响到骨骺的发育,妈妈要随时留心观察孩子的姿势,并予以纠正。
另外,蹲在地板上玩会导致腿部血液循环不畅、骨骼向外弯曲,此时应改用双腿伸直的坐姿。当然,对孩子来说,最好的坐姿还是坐在椅子上,并让后背靠紧椅子背,这样的姿势有利于脊柱保持挺直。
熊猫儿科
五、营造好的家庭氛围
环境和心情对孩子的身高也有影响!!科学研究显示,孩子们长期处于不同的精神状态,那么生长激素的分泌量也不同。愉快时生长激素的分泌量要比不高兴时多出 10%左右,因此妈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尽量让孩子身心愉快。
这当然不是说为了要孩子身心愉快,就要无原则地溺爱和顺着孩子的意志,而是在很多的教育上需要注意相应的方法,要多高质量地陪伴孩子,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还有一点是必不可少的!
爸爸在育儿和陪伴过程中参与的多少,也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愉悦感、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