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同事转了一篇曝光有害文具的文章,老母亲们又不淡定了!
什么甲醛超标、亮度异常、标识和使用说明不符合标准……孩子文具的问题也是真多~
熊猫君碰见过这样的家长:“平时带孩子买文具,他喜欢什么就买哪一个,又不是吃的东西。”
可说真的,挑选文具的门道一点都不比给孩子买吃的少,而且有些我们根本就注意不到,甚至不知道。
何挑选安全放心的文具,今天熊猫君就来给大家好好说说!一定要竖起小耳朵!
有多少家长给孩子买文具的时候,会注意到笔类产品笔帽上的这个小孔呢?
调查显示:知道笔帽上有小孔的家长比例不足60%!不知道这个小孔用处的家长比例居然高达90%!
这个小孔究竟是干什么用的?
这是为了预防发生误吞笔帽事故时导致儿童窒息而特意留的!
当孩子不小心吸入笔帽时,这个小孔保证孩子的呼吸道不被完全堵死,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因此,这个空气孔也被列入了国家文具强制生产标准。
左图:该病例气管中的笔帽,通过气管镜拍摄;右图:取出的笔帽
但对生产商而言,笔帽上加个小孔,在生产过程中可能要多花几万元,在利益面前,许多厂家仍在生产无孔笔。
因此,家长们在挑选时一定要擦亮眼睛。
哪些笔帽必须要有孔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中的规定:
书写笔、记号笔、修正笔和水彩笔的笔帽应符合下列3条规定中的至少一条:
笔帽尺寸足够大,孩子无法误吞。(垂直进入直径为16毫米的量规时,不通过部分大于5毫米)
笔帽体上需要有一条连续的至少6.8平方毫米的空气通道。空气通道可以由笔夹等凸起的部分提供。
笔帽应在室温最大压力差1.33千帕下,最小通气量为8升/分钟。
也许,上面这些数据你可能看不明白,没关系,告诉大家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
只要在有选择范围内的学生用笔,请尽量购买笔帽上有小孔的!!
几乎每一年有关于文具的检查,胶水类总会上(黑)榜:
对孩子来说,用了这些不合格的胶水,可能有刺激眼粘膜、鼻粘膜和皮肤等潜在危害。
具体怎么选呢?
看材质标识
我们拿几款大家常用的胶水来举个例。
图片/年糕妈妈
敲重点:尽量给娃挑选专为儿童设计的无毒环保胶水或PVP材质无甲醛的类型。
看用途
什么锅配什么盖,啥样的胶水粘啥样的对象,才能事半功倍!
图片/年糕妈妈
有些家长陪孩子做手工,全程只用一支固体胶搞定,什么纽扣、布条都用它往纸上贴。
结果等娃到了学校,“不堪重负”的材料们纷纷掉落罢工...这就尴尬了。
给大家来个小总结:
图片/年糕妈妈
小心闻胶水上瘾!
在欧美,有不少人强力胶、橡胶胶水等这作为大麻和其他毒品的替代品(因为价格便宜,还容易买到)、
但这种好奇的吸食行为是非常危险的!
如果不制止的话,不仅容易上瘾产生依赖,还会引发脑损伤、心脏疾病和严重的呼吸问题。譬如:急性呼吸衰竭、心率不齐、晕眩、呕吐等都是可能发生的情况。
所以,如果发现孩子有迷恋胶水味道的迹象,家长一定要第一时间把苗头掐死在萌芽状态。
很多家长在挑选作业本的时候认为白就代表作业本品质高,其实这也是个很大的误区。
“太亮的作业本主要是因为添加了大量的荧光剂。”
专家表示:长时间使用这类纸制品可能会对眼睛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同时荧光增白剂被人体吸收后,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如果有伤口,荧光增白剂和伤口处的蛋白质结合,会阻碍伤口的愈合等。
《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规定:
学生用的课本、簿册的亮度(白度)应不大于85%。
白度不大于85%是什么概念?
一般来说,85%以下的白度纸张看上去会偏黄,如果纸张原料是纯木浆,白度在90%左右。
如果超过了90%的白度,会损伤孩子的眼睛,影响视力。
如何挑选
家长为孩子选购作业本时,最好不要挑选颜色特别白亮、在自然光源下有些刺眼甚至反光的本子,应尽量挑选纸张颜色呈浅黄色、或偏浅绿色的本子。
ps:记得教育孩子,不要把作业本放在嘴里,防止荧光剂直接被孩子吞服。
前段时间,同事的儿子常嚷嚷恶心想吐,还总头晕,去医院检查后的结果至今让她后怕。
医生说这并不是肠胃类疾病,而是中毒了!
罪魁祸首竟是她前阵子给孩子买的“彩色荧光笔”,苯浓度严重超标,引发的中毒。
荧光笔吃不进嘴,也会引发中毒
荧光笔中的荧光剂是化学物质合成,而有些无良厂商,为了让荧光笔书写颜色更鲜艳,闻起来更受孩子喜欢,会添加大量"苯",来谋取高利。
但可别小看这个"苯",它本身具有挥发性,如含量超标会在孩子书写时随呼吸道进入体内,轻则头晕恶心,重则神经痉挛昏迷。
美国癌症协会的报告曾指出:
苯与白血病风险增高关联,长期吸入引发"儿童白血病"。
家长选购一定要谨慎,有香味就别选别用了,另外要看包装上是否有执行标准GB21027-2007《学生用品的安全通要求》。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文具选购的小方法:
1、用修正带代替涂改液。
2、包书皮尽量选择传统牛皮纸。
3、橡皮擦尽量购买无味的。
4、建议选择手摇式转笔刀。
5、买文具尽量多去正规的文具店或超市购买。
为了孩子的健康,吃的用的,家长多留个心眼吧。看了今天的文章,下次买文具的时候,一定能挑对了。
获取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熊猫儿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