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六大名旦中,为何崔兰田最擅长表演悲惨角色?原来是这样

2020-01-27     听戏APP

豫剧表演艺术家崔兰田,自幼进入豫剧名师周海水的科班学艺,先学须生,后习旦行,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享誉豫、陕两省。

崔兰田的声腔以豫西调为主,有时也兼用豫东调。她的演唱以真声为主,真假声结合。她的艺术风格质朴坚实、韵味醇厚,她尤其擅演那些端庄、温厚、贤淑、坚贞却又命运悲惨的女性角色,因此她又有“悲剧演员”之称。观众中曾有“三天不吃盐,也要看看崔兰田”的说法流传,由此可见群众对她的喜爱之深。

她对豫西调的“寒韵”唱法有研究、有发展,而且她能够根据人物的情感变化运用自如。如在演唱《卖苗郎》一剧中,柳氏的唱段“哭了声苗郎儿”,她在行腔中运用上下滑动、回旋颤抖的“寒韵”哭腔唱法,不仅字真意切、泪随声下,而且情感表达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哭腔”是崔兰田对“寒韵”唱法的创造性发展,也是她演唱艺术中最有艺术魅力之处。她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感受,将生活中各种各样哭泣的音调,经过提炼和艺术加工后融入到唱腔旋律之中,并根据不同剧目、不同人物的具体艺术需要,创造出了许多不同情感的“哭腔”。如《桃花庵》中的窦氏在唱“狠心人撇我一场空”时是悲愤难抑的“哭腔”;而《抱琵琶》中秦香莲在唱“得了富贵忘糟糠,沐池宫去把门闯”时则是血泪倾诉的“哭腔”。崔兰田的“哭腔”运用是有深厚生活底蕴的,所以她能因地而异,因人而异,把不同环境、不同身份、不同遭遇、不同性格妇女的内心世界以及她们的凄惨境遇,用凄切委婉、如泣如诉的“哭腔”表现出来,是那样地细致入微、催人泪下。正是由于她的“哭腔”别具一格,感人至深,所以有人赋诗道:“一声盘姑声与泪,余音未罢心已酸”。

崔兰田演唱艺术的另一大特点,是她良好的演唱方法与丰富的演唱技巧的完美结合。崔兰田的演唱方法是以真声为主的真假声结合方法,在真假声结合中她又特别突出了胸腔共鸣与头腔共鸣的结合,所以她的高音区声音明亮,具有良好的穿透力;中低音区声音圆润、浑厚

并具有力量感。加之她具有良好的气息控制能力,因此她不仅具有良好的声音,而且还有宽广的音域。如《抱琵琶》中秦香莲“三江水”一唱段,几乎是两个八度的演唱音域,如果没有极为出众的歌唱方法和气息控制能力是无法完成的。

在具有良好的声音的同时,崔兰田还有一整套完美的演唱技巧,这使得她的演唱可以说是高低曲折随心所欲,偷字闪板得心应手。字头有力句句千钧,韵尾饱满声声见情。如她在演唱《贩马记》中李桂芝的唱段“俺本是少年夫妻恩情重”时,不仅充分运用了偷字闪板的演唱技巧,在“偷”“闪”之间补气、蓄气,使唱腔在节奏上有所变化,而且充分利用气息的加强和控制运用使唱腔的力度更加多变,通过润腔技巧和音色的变化使唱腔更加感人。

(文章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52_6W8Bgx9BqZZIt6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