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戏曲娱乐圈:戏班云集、名家荟萃,文人墨客削尖脑袋往里钻

2020-02-21     听戏APP

说到“娱乐圈”,那可不是现代产物。

元朝的娱乐圈百家争鸣,名家荟萃,戏班云集,为何元朝戏曲如此繁荣,且听我慢慢道来。

汉赋唐诗宋词都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瑰宝,而到了元朝,就有了元曲艺术。

元曲,还得从宋朝说起。宋朝统治者注重文化的发展,现代人以为宋词是古诗,其他它是古代人用来唱歌的,随着宋代词曲歌唱的发达,人们唱的歌越唱越长,唱歌的人也越来越基层化,这就形成了群众基础和市场,有些人就靠唱歌谋生,光唱歌那就太单调了,又加了一些其他元素,就出现了一种叫做杂剧的东西。


后来这杂剧越来越专业化,也更加文艺范,演变成了元杂剧。元杂剧,和散曲一起,构成了元朝的元曲艺术。

文人烧脑赶稿换稿费糊口

元朝,蒙古统治者一度实行四等人制的民族政策。也就是把蒙古、色目、汉人、南人按照四个等级分高低次序排列。

汉人读书人很多,但在那个时候没办法入仕。不要说做官,在一段时间里面,蒙古人和色目人动手殴打汉人和南人,后者就连还手的权利都没有,说打死你就打死你,人人胆战心惊小心翼翼唯恐小命不保。

由于科举长期没有,原先发达的两宋科举,一下成了断奶的孩,大批读圣贤书的书生没了出路,为混饭吃只能削尖脑袋跑娱乐圈,先前吟诗做赋的优雅,全变成烧脑赶稿换稿费糊口的苦命。

所以我们看元杂剧的作品水平,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艺术水准,都是自从元朝建立后,芝麻开花节节高。

元朝的戏曲娱乐圈市场庞大

元朝统治者特别是蒙古贵族,懂汉语的极少,读书的也极少,但爱玩看戏的很多,所以只要上得了台面的贵族,每年不弄几个大规模堂会,那就基本没脸见人,只要演的好,花钱更是大气,一场下来各种打赏。

当时的元朝权贵圈,家里老人过生日要办堂会,孩子满月酒要堂会,不光蒙古人的节日,汉人的节日也照过,只要是个节都要办堂会。

京城只要上得了台面的剧团,每个月都是生意火爆,戏班的演出日程那可是满满当当啊。

田汉《关汉卿》里的桥段,一晚上就能连赶七八个演出场子,累的口鼻出血差点晕倒,这可不是杜撰,这有史书记载的,从这可以看出,元朝的戏曲娱乐圈市场庞大啊!

想写啥写啥想演啥演啥

元朝统治九十多年,杀了不少人,可文化方面却丝毫不禁。当时元朝的社会非常包容,各国宗教文化汇聚,形成了思想文化极度碰撞的局面。

更神奇的是,戏曲剧本一度发展到骂他们的程度,统治者也毫不在意,剧团之间为了竞争,不光在技艺方面做功夫,题材、剧本、民众的喜好都研究个遍。

演员们在戏台上啥都敢骂,啥事都敢揭发,就这样,针砭社会时弊的杂剧越来越多,骂的再狠也可以演,老百姓在生活中受够了气,就靠看个杂剧来解气,再加上文人墨客也爱些这个,元朝的戏曲不繁荣都难啊!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OibaXABgx9BqZZIMRnT.html